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新型表面活性剂改性粘土去除赤潮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赤潮异弯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在有机高岭土和有机膨润土作用下的去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改性后的粘土用量为0.03g/L时,在24h内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率可以达到100%,而未经改性的同样用量的粘土并没有对赤潮异弯藻表现出去除作用,这表明改性后的粘土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还对改性粘土去除赤潮异弯藻的絮凝动力学及其对养殖生物日本对虾仔虾的生态毒性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粘土的种类、用量,改性剂的用量及溶液的pH值等因素都能够影响体系的絮凝沉降速率,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发现在粘土体系中引入有机改性剂是提高其除藻能力的主要因素。另外,毒性实验发现所用改性剂对养殖生物的毒性较小,半致死浓度约为61.9mg/L,比传统的季铵盐的毒性降低了50倍左右,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粘土有机改性剂。  相似文献   
82.
长江口北槽黏性细颗粒泥沙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长江口北槽黏性细颗粒泥沙,在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中通过静水沉降、动水沉降等各种试验手段了解其基本特性。在静水沉降管中观测了胶粒的电化学絮凝过程和重力碰并过程,于不同盐度条件下找出最佳絮凝盐度;并通过黏性细颗粒泥沙在流动海水中絮凝的试验研究,揭示其在动水中絮凝的机理和规律,及不同条件下的起动流速、不淤流速、沉降速度等特征值,从而分析其落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槽细颗粒黏性泥沙的最佳絮凝盐度约为15,起动流速为15~20 cm/s,这与泥沙的淤积固结时间有关,而不淤流速约为60 cm/s。并由试验得到了挟沙力与流速之间的经验关系,以及用于估算不同流速条件下泥沙沉降速度及淤积量的经验公式。这些结果可用于长江口航道的疏浚、整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氢氧化钠对不同生长时期小球藻液的絮凝效果,比较了絮凝沉降法和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并初步优化了气浮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在小球藻液中添加氢氧化钠能够取得很好的絮凝效果,添加700 mg/L氢氧化钠,沉降30 min即能达到90%的沉降采收率;同等氢氧化钠添加量下,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要优于絮凝沉降法;确定的气浮采收最佳操作参数: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藻液的最佳氢氧化钠添加量分别为350 mg/L和600 mg/L,溶气水进水流速为60 L/h,溶气水/藻液体积比为25%。絮凝沉降法中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小球藻液采收效果相差不大,而溶气气浮法中同等采收条件下指数生长期的采收率高于稳定期,其采收浓缩倍数也略高于稳定期。  相似文献   
84.
1 IntroductionThe flocculation of fine-grained particles is on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stuarine deposition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alt water and freshwaterfine-grained particles in estuaries will experiencdrastic changes: flocculation, settlement, res…  相似文献   
85.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速为主要参变量,在长度为339.3m的往复式直水槽中进行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试验,试验得到了垂线平均含沙量、絮凝现象、垂线含沙量梯度、泥沙粒度四方面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变化分析,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是:动水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受碰撞絮凝概率与剪切破碎概率、絮凝体所受外力与本身抗力两大关系的制约,而流速又通过制约以上两大因素的变化,成为制约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0前言净水厂排泥水主要来自于沉淀池的排泥水和滤池的反冲洗废水,其主要成分是原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及投加的净水药剂。我国现有的老旧净水厂基本上没有对排泥  相似文献   
87.
沉积结构与沉积构造的研究是目前细粒沉积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纹层成因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影响湖盆细粒沉积物纹层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盐度、有机质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油页岩在淡水与咸水环境均可发育,其纹层的形成与水体盐度有何关系需要深入探讨。通过长试管静置实验,模拟并观察在静水条件下,黏土矿物、富有机质泥质沉积物在淡水、微咸水及咸水3种湖盆水体环境中的沉降过程与沉降速率,通过实验观察绘制沉降过程曲线并计算沉降速率。研究表明: 在淡水中富有机质泥的沉降速率明显高于黏土矿物的沉降速率;而在微咸水与咸水中,黏土矿物的沉降速率明显比富有机质泥要高;同时,2种类型的细粒沉积物在3类水体环境中各自的沉降速率也存在不同的规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指出在不同水介质条件下,絮凝作用类型的差异与浮力作用的影响是造成细粒沉积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有机质、黏土矿物及水体盐度共同控制细粒沉积物的沉降速率,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那么就容易形成类似或不同的纹层,尤其是有机质丰度与盐度变化时,更容易形成不同成分的纹层。因此,油页岩的形成除需要相对安静水体环境外,还与有机质丰度、黏土矿物含量、絮凝过程及水体盐度变化的综合响应有关,而并非单独与水体盐度相关。另外,受沉积作用影响,湖盆不同区域的细粒沉积构造类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从颗粒之间相互作用能的角度研究国内五个典型蒙皂石水体系的平板双电层结构特征,探讨了电解质(浓度、电价)对相互作用能的影响,发现最大相互作用能具有最佳电解质浓度和最佳作用距离,同时也对粒度变化及端面电荷的变化与相互作用能之间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蒙皂石颗粒相互作用的模式,探讨了颗粒的分散-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89.
改性粘土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有害藻华应急处置技术,可通过絮凝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藻华生物。但利用改性粘土絮凝产毒藻后,水体中胞内外藻毒素的变化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文章考察了I型改性粘土(MCI)絮凝典型产毒甲藻——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pacificum)后,水体中残留藻细胞内和胞外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含量、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MC I对密度为6.11×10~3 cells/mL的A. pacificum 3小时去除率达62%,水体中残留藻细胞单细胞毒素含量和PSTs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水体中总PSTs含量大大降低,其中由絮凝沉降导致的胞内PSTs被去除量占水体中PSTs总减少量的90%以上。另外,针对MC I对胞外PSTs吸附效果的研究发现,低于0.5 g/L的MC I对胞外PSTs无明显吸附效果,而在利用0.2 g/L MC I絮凝去除大部分亚历山大藻后,水体中胞外PSTs含量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推测该用量下的MC I未造成大量藻细胞破裂向水体中释放毒素。该研究结果将为改性粘土治理有毒甲藻藻华的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蒙脱石改性及其吸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叶玲 《矿物学报》2001,21(2):179-182
根据蒙脱石层间域的活性,采用无机物插入,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各种改性蒙脱石对红色染料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蒙脱石的脱色性能比原土有较大的增强,以一种脱色性能较好的改性蒙脱石为代表,探讨了脱色的适宜条件,并考察了脱色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