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2053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1927年   2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沉积鲕石和尿路结石若干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仿生学的思路出发,将几种沉积鲕石、核形石、结核等从其结构、成分和形成条件等方面与四种常见尿路结石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这些产物虽然发生在自然界或人体内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但是在研究其形成机理时,彼此有许多可以互相借鉴之处。沉积鲕石、核形石的分层结构和再结晶交代现象等,可以对比应用于尿石的形成和发育机理的解释;同时,尿路结石形成理论中的局部过饱和以及取向附生学说,也可引进于沉积鲕石、核形石和结核的形成理论中。此外,本文首次介绍了热发光方法研究沉积鲕石和尿路结石的成果,并认为这一研究方法仍有继续深入探讨其应用范围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2.
黔南早石炭世牙形石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军 《中国区域地质》1994,(1):21-27,T001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 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示=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  相似文献   
143.
西藏麻米盐湖硼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4.
天山石冰川的形态与发育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耕年  熊黑钢 《地理科学》1995,15(3):226-233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玉山古城一带早中奥陶世笔石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8.
晋北煤层夹矸粘土岩、偏岭石及紫矸的物质来源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长龄 《沉积学报》1990,8(1):65-78
产于煤层中的夹矸主要由火山碎屑经沼泽水的高岭石化结果(含高温石英等);煤层底板碎屑高岭石组成的夹矸,则多由陆源风化产物经水流搬运进一步受沼泽水高岭石化结果(含微斜长石等)。偏岭石是在pH<4的沼泽水中溶解陆源风化物或火山碎屑pH=4.8~5生成Al_2O_3与SiO_2凝胶交互沉淀,在成岩作用中经水铝英石转变为偏岭石并重结晶的.紫矸主要是陆源风化产物粘土质经水流搬运机械沉积,表生作用可脱硅为软水铝石.  相似文献   
149.
唐伯雄  吴国华 《地震研究》1990,13(3):273-276
本文报道了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红河断裂带上观测到的重力变化结果,和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后用重力测量监视强余震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法。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中是与断裂带的位置有关的,因此,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断裂活动的观测和研究。另外,一个地区的地壳活动强烈与否?也能从断裂活动的程度中表现出来。所以作者近年来在断裂带上进行了一些重力测量,藉  相似文献   
150.
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磷灰石为氟磷灰石,榍石成分中存在着的主要类质同象替代是(Fe~(3+)、Al)+(F,OH)~-=Ti~(4+)+O~(2-)。磷灰石和榍石是碱性辉长岩的REE、Ba、Zr等微量元素的主要载体;它们是在较高氧逸度的条件下结晶的。磷灰石的Sr同位素特征说明形成双龙桥碱性辉长杂岩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