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112.
庐山温泉的形成条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3.
张毅光 《内陆地震》1992,6(2):202-205
0 前言 1990年6月14日北京时间20时47分19.7秒,原苏联斋桑地区(东经85°03′,北纬48°06′),发生7.3级强烈地震;8月3日17时15分,该地区(东经84°43′,北纬48°29′)又发生6.8级强烈地震;随后10月25日7时38分16.7秒在乌苏发生5.2级、7时46分59.6秒又发生5.0级地震;11月12日,原苏联伊塞克湖又发生6.7级地震。1991年6月6日16时16分,和静县北部阿拉沟附近发生5.2级地震;9月18日乌鲁木齐东南发生4.5级地震。这几次地震前,21号井温泉动水位和温泉温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14.
115.
本文根据胶东地区14处温泉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份和含量,将14处地热水划分为Ⅰ_1、Ⅰ_2、Ⅱ_1、Ⅱ_2 、Ⅲ型。经分析时比,笔者认为区内Ⅱ_1、Ⅱ_2型地热水提供的热量及开发潜力均大于其它类型。并且地热水的温度与其它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的分析在地热勘查及温泉开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李平  洪阿实 《台湾海峡》1991,10(3):252-257
本文首次报道了闽赣地区部分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文中对本区温泉的成因及补给来源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温泉的δ~(18)O和δD值与大气降水线一致,表明它们是大气降水的深循环成因,但厦门杏林湾温泉水源于海水,而漳州温来混入了海水。  相似文献   
117.
经野外取样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即墨温泉喷流沉积物呈现元素的富集并形成Fe,Ba,Li,La,Ce,Sc等10种元素的正异常.喷流沉积物中的Fe/Ti,(Fe Mn)/Ti及Al/(Al Fe Mn)比值分别为22.63,22.76和0.36~0.39,具有高铁低铝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识特征,符合Bostrom K.的热水沉积的标识;越流沉积物呈现诸多元素的亏损与负异常;越流沉积的Fe/Ti,(Fe Mn)/Ti及Al/(Al Fe Mn)比值仅为5.91,5.97和0.65,不具备热水沉积标识特征;通道-喷口沉积物呈现元素的富集并形成La,Ce,Sc,Sr元素的正异常.通道-喷口沉积中的Fe/Ti,(Fe Mn)/Ti及Al/(Al Fe Mn)比值分别为17.14,17.26和0.42,与>20,>20±5,<0.35比值比较,基本具备热水沉积特征,符合Bostrom K的热水沉积的标识.根据上述地球化学标识特征,结合温泉沉积的沉积学、矿物学标识,将即墨温泉沉积物划分为喷流相沉积、越流相沉积和通道-喷口亚相沉积并阐述其 "盆下源"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8.
隋丽嫒  周训  李状  徐艳秋  姜哲 《地质论评》2022,68(3):981-992
笔者等以安徽滁河断裂带内的6个温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水样的水化学特征,利用氢氧同位素对温泉的补给高程进行估算,并提出温泉的成因模式。研究区温泉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根据SO2-4和HCO-3的相对含量的不同,可以将水样分为两组,A组水样(富HCO-3)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均低于B组(富SO2-4)水样,A组水样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 B组水样的(除AH14为SO2-4—Ca2+外)水化学类型为SO2-4—Ca2+·Mg2+。A组水样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B组,二者均在NASC标准化图解上表现出平坦型的配分模式,且都表现出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的特征。水样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温泉的补给来源都是大气降水,补给区温度约为13~15 ℃。A组温泉的补给高程为120~160 m低于B组温泉的200~260 m,且A组温泉的热储温度为45~70℃,低于B组温泉的热储温度70~105 ℃。地下水经历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加热后沿断裂带上升出地表。  相似文献   
119.
利用近十年的水化学资料,总结了河南省鲁山县五大温泉水质主要特征,分析了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对水质变化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探讨。五大温泉具有富钠、高硫酸盐、高氟、高偏硅酸的水化学特征,为氟·硅复合型理疗热矿水。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为,HCO3-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SO42-、Na+、F-、H2SiO3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H2SiO3尤为明显。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由于十余年的持续大规模开发,开采量不断加大,热储压力逐渐降低,导致浅层凉水混入比例增加,从而引起水质发生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20.
藏南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是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新的地热资源开发靶区。本文以藏南桑日-错那活动构造带内模麓温泉群为研究对象,以水化学和氢氧氚同位素为研究方法,分析模麓温泉群的水岩作用、热储温度、补给来源及径流时间,揭示了地热水的成因机制。模麓地热水pH在6.6~7.2之间,TDS为1 908mg/L~2 326 mg/L,水化学类型以HCO3·Cl-Na型和HCO3·Cl-Na·Ca型为主。地热水中主要阴阳离子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少量地球深部物质。利用硅-焓方程法和硅-焓图解法计算的初始热储温度为198℃~256℃,冷水混入比例为68%~85%。此外,对地热水中的Li、B、F等微量元素分析得出,研究区温泉水中微量组分除来自水-岩作用外,应该还与深部流体的混入有关,且该地区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5 652m~5 664m,模麓地热水中的氚含量<0.5TU,表明其地热水为老水,有更长的径流时间,为水-岩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宿麦郎曲河水为新水,补给径流时间短。研究区地热水与围岩遮拉组砂板岩发生水-岩作用,进行离子交换作用,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