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南京湖山大隆组放射虫和牙形石及其指相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克信  吴顺宝 《地球科学》1992,17(3):295-300,T001
  相似文献   
102.
放射虫是具有轴伪足(axopodium)的海生单细胞浮游动物,几乎遍及全球所有海域,在自寒武纪以来各时期的海相地层中均有发观,并出现多个繁盛期。但迄今报道三叠纪放射虫的资料较少。70年代以来,在我国川东奥陶纪黔南、滇西、湘南泥盆系和黔、桂、湘、鄂、皖等地二叠系硅质岩中以及西藏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均已发现放射虫化石。我国三叠系的放射虫也仅见于西藏阿里地区兰成曲群的硅质岩中。  相似文献   
103.
沿着日本东海岸外南北方向,横切纬度28°-44°N,布置了4个活塞式岩芯钻孔,对其沉积物中孢粉和放射虫分析,获得了这个区域最近14万年以来陆地和海洋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日本南半部末次间冰期气候特征为:其温度和降水量(至少包括日本中部)与今天相比都是增高的。日本南部附近海洋表面温度,夏季比现今凉;日本中部附近,夏季和冬季海面温度均比今天凉。日本南部和中部冰期(11.5-7.1万年BP)气候是温暖湿润与温暖干燥气候交替变化,其夏季和冬季海面水温都比倒数第二个间冰期时温暖。日本的温度和降水量在盛冰期阶段的初期已达到低点,大部分盛冰期(7.1-1.7万年BP)仍然保持相当低的温度。我们所有地点的寒冷海面温度都与陆地寒冷条件相一致。在冰退期,日本许多地方温度开始稳定地上升,而近海的水面温度仍然保持或接近冰期时的低温度。全新世植物谱继续反映了温度的增高,在早一中全新世达到最高温度。然而,在早全新世时期近海的水面湿度依然相当凉,太平洋西部一些地点最高温度是发生在中一晚全新世。我们建议用大气压槽随季节位置的具体变化来解释其气候变化,即整个东北亚与西北太平洋区最近的间冰期循环发生的变化。实践结果显示出,根据孢粉推断恢复的日本大陆气候和据放射虫分析得到的太平洋西部气候之间没有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4.
在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提出的铀成矿模式,对该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成矿时间以及铀矿床与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在白垩纪―第三纪干热、强氧化的环境下,富铀地质体遭受风化剥蚀,铀元素受到氧化作用价态升高,并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含铀流体沿白垩纪-第三纪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断裂下渗,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部位成矿。华南地区已知的热液型铀矿床大部分分布在红盆的周边,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基底中分布的隐伏花岗岩、火山岩具有与红盆周边已知铀矿床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找到大型铀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在1∶25万霍尔巴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穷果群上部及修康群中发现了较多的硅质板岩,其内含有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共有48属35种,可识别为Cenosphaera-Phormocyrtis,Capnuchosphaera-Angulobracchia和Parahsuum-Citriduma 3个组合,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厘定修康群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穷果群的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这一发现为确定蛇绿岩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表明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中三叠世。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修康群应形成于大陆斜坡-深海沉积环境,位于南带特提斯洋盆区的边部地带。  相似文献   
106.
由于人们很难对早古生代深海沉积岩进行测年 ,所以对寒武纪—奥陶纪海洋中外骨骼浮游生物在深海沉积物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这些外骨骼生物大都保存在造山带的主缝合带 ,如哈萨克斯坦地区。放射虫是已知的能够保存内骨骼的最古老的浮游生物。它们在早古生代首次出现 ,那时还没有出现原始的外骨骼浮游生物和大范围的生物成因碳酸盐。目前还不清楚放射虫在早古生代的什么时候成为了深海生物沉积物的生产者以及这些软泥是在什么环境堆积形成的。尽管很早就有关于寒武纪放射虫的报道 ,但对其出现的证据争议很大。只是最近才有人撰稿恰当地报道了澳…  相似文献   
107.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对1998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发生的大规模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赤潮发生面积约为100km^2,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密度高达1560ind/ml,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由该种生物引起的规模赤潮。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引起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养殖的扇贝大批死亡。赤潮的成因主要是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亦为赤潮的发生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8.
南海沉积物中放射虫1新属12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110.
一九七五年五月,我所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琛航岛、金银岛和东岛等地调査采集,本文系将礁盘外水域所采到的放射虫中的一目——等辐骨虫(Acantharia)进行分类鉴定后携程。 这次采到的等辐骨虫共31种。 若将各岛所采标本的数量加以比较,则以金银岛为最多,琛航岛次之,永兴岛较少,东岛缺如。金银岛位于永乐群岛西南隅,标本采集点在该岛之南,面临外海而无屏障(指暗礁等),时值五月西南季风,等辐骨虫可随风海流从外海直接漂浮而来,所以出现较多。另方面,天气可以直接影响等辐骨虫的活动和分布,据以往较多的文献报道,该类动物遇阴霾风天即下沉至较深水层,这种现象从我们在金银岛的采集观察结果来看,确是非常明显;即使天气晴朗,有风与无风时采到的数量也有所差别。此外,它的分布也受着水流的影响,比如在金银岛与羚羊礁之间的水道出入口处,由于水流湍急,所采到的等辐骨虫数量则较礁盘外水域为少,在琛航岛的向风面其数量亦较少,但在琛航岛与晋卿岛之间风平浪静的礁湖水域内(背风面),数量则较多,尤以穿盾虫数量最大。至于在永兴岛码头外水域的采样中,则发现了大量的桡足类,等辐骨虫却很少,这与桡足类的大量生长是否有关,抑或由于码头位于岛之西岸,从外海漂浮来的等辐骨虫数量较少,原因尚未明了。这次在东岛所采到的样品中,含有大量的浮游蓝藻,如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等辐骨虫却未发现,其它类的放射虫,如棒网虫Dictyocoryne sp.、海绵星虫Spongaster tetra Ehrenberg等也非常稀少,这可能由于该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域内理化条件的改变,从而影响了等辐骨虫的活动与生存,至于其它因素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