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地带,是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开展重-震成像研究,是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大型构造圈闭、成藏层系与储层条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重力异常、地震Vs波速结构模型及地震勘探剖面分析,获得研究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和垂向梯度、密度反演图像、Vs波速度结构图像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图像。重力图像揭示:白云凹陷中心的强负值异常图像与较厚沉积和基底起伏有关;凹陷东侧相对高正值局部重力圈闭与中生代残余地层有关;凹陷北侧条带状正异常则与陆坡向洋盆过渡时基底下凹有关。白云凹陷的主凹陷和南凹陷存在明显的层状负剩余密度或相对低密度区,是有利的含油气层位。地震图像揭示:白云凹陷由北向南存在明显的细颈化带、外缘隆起带、洋陆过渡带等结构。在陆缘地壳强烈伸展薄化期间,白云凹陷形成大型三角洲-湖相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凹陷结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北侧。随着地壳强烈减薄的细颈化,凹陷出现明显的台阶式沉陷,导致陆架坡折带由南向北迁移,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水道和深水扇等有利的储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获取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像上,可以识别出许多浅层气运移通道,表明白云凹陷丰富的中、浅层气大多来源于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662.
冯雪  夏军强  周美蓉  邓珊珊 《湖泊科学》2021,33(6):1898-1905
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荆江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小,处于严重的不平衡输沙状态,次饱和水流冲刷河床使悬沙量沿程恢复.基于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特点.提出了恢复效率的概念用以表征悬移质沿程恢复的程度,并根据实测水沙资料计算了荆江段1994-2017年非均匀悬沙的恢复效率.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前,荆江段各粒径组悬沙恢复效率绝对值均接近0,故该时期内各粒径组泥沙冲淤幅度不大;三峡工程运用后,各粒径组悬沙恢复效率绝对值均明显增大,且粗沙(d>0.125 mm)恢复效率绝对值远大于细沙(d<0.125 mm),故粗沙恢复程度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荆江段床沙组成中粗沙部分含量大,而细沙含量小.最后建立了三峡水库蓄水后非均匀悬沙恢复效率与来水来沙条件(来沙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粒径组悬移质恢复效率均与来沙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全沙、细沙和中沙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0.67和0.69,相关性较高,故荆江段各粒径组悬移质泥沙恢复效率较大程度上受到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3.
应用了多波束技术,分析了海洋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回淤情况,实现了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基槽开挖回淤分析原位测试、施工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664.
热带气旋异常运动的曲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选择不同环境及移速特征的台风个例,通过动力学诊断分析,揭示了台风异常运动的关键影响因子的物理机制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中影响台风移动的相关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天气系统等环境因子对台风异常运动的综合影响规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移速、涡旋动力结构、外围副热带高压带及西风槽的非定常变化均可影响台风移动轨迹曲率,尤其是对异常路径和转向点的影响,其突变规律符合台风移动规律。台风移动与系统动力结构有关,台风最大风速与中心气压突然增强或减弱时都会导致台风的突然转向。  相似文献   
665.
砂岩孔隙介质内天然气运移的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实的砂岩微观模型,通过与实际地质状况较为相似条件下的气驱水运移实验模拟天然气在砂岩孔隙内的二次运移,直接观察了天然气在砂岩孔隙、喉道内运移的过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真实砂岩孔隙介质中天然气的微观运移机理。研究发现,天然气运移路径的形态通常迂回曲折,表现复杂的分支状特征,而且气体只沿毛细管阻力最小的运移路径向前运移;受真实砂岩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和运移动力变化的影响,天然气运移的速率不均一,呈现出跳跃式的运移方式;在孔喉比相差较大的亲水介质中,气体的卡断现象较为普遍,卡断增加了气体运移的阻力,对天然气运移十分不利;外界突发性的振动能够增加天然气运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6.
本文利用数值计算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在波浪和风生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海底泥沙输移的二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底泥沙输移在风速、风向和泥沙粒径不同等三种情况下的变化特征;指出了经验公式对泥沙输移规律的适用范围以及风速、风向对于近岸处泥沙输移重要性.这一研究结果对近岸结构物的选址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7.
ATI-SAR平地相位去除的改进频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频移方法以去除ATI-SAR海洋表面运动探测中的平地相位。首先,介绍和比较两种常规的平地效应去除方法(即,频移方法和轨道参数方法)。然后,对频移方法提出了两项改进措施。第一,干涉相位图被分成几个子块,分别计算相位条纹空间频率。第二,基于在顺轨干涉相位图中陆地区域的相位趋于零的特点,拟合陆地区域的相位与其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校正残余平地相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频移法去除平地效应的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改进方法的结果与轨道参数法一致性更好,精度趋于轨道参数法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668.
赵丽娟 《海洋学报》2010,32(9):6219-6223
搭建了光纤布里渊频移测量系统,实现了色散位移光纤20 ℃到820 ℃布里渊频移的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 在环境温度大范围变化时,目前采用的布里渊频移-温度一阶线性关系式对测量数据分析误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纯石英光纤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物性系数出发,在分析光纤的热膨胀系数、光纤密度、折射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与宽范围温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布里渊频移与各物性参数的关系式理论推导了宽范围温度变化与布里渊频移之间的二次项关系式. 理论推导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从而为光纤宽范围布  相似文献   
669.
栅栏在防止前沿积沙中的作用——以沙坡头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沙坡头地区的铁路北侧,进行了防护带的前沿栅栏阻沙试验研究。经过三个风季初步观测表明:格状沙丘的主梁移动是缓慢的,通过栅栏阻沙量计算求得其移速为0.56米/年。而沙丘副梁的前移迅速是格状沙丘的主要运动及其危害形式。据测定主风向上的可能输沙量平均为6.5m3/米宽·年,栅栏阻沙量平均为5.5m3/米宽·年,栅栏平均阻沙效率为70-80%。因此,利用栅栏等工程措施防止防护带前沿积沙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70.
基于N体数值模拟技术,给出在各种宇宙学模型框架下,产生LAMOST红移巡天的模拟样本的方法.在模拟样本构造中,采用双参数的tagrange偏袒模型,并结合LAMOST的设计,考虑了径向选择效应及巡天几何的限制;同时还根据星系形态和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对模拟样本的星系形态进行分类.选择APM的亮星系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并通过计算其角相关函数和模型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对包括所有形态的星系样本,模拟样本给出了和观测相符的结果,而对基于Postman和Geller的形态一环境关系所得到的不同形态的模拟星系分布,模拟样本中的椭圆星系和透镜星系不足以解释APM亮星系样本中的成团强度,即强偏袒效应.最后,从实测角度出发,对采用的模拟方法和样本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