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924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利用Smart3D软件结合数字明光实景三维建模项目,对实景三维模型制作的生产流程、效率、质量检查及精度进行分析,总结作业经验。  相似文献   
952.
针对色调差异的影像接边后会存在接边缝隙、色调不统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无缝接边的方法。藏区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项目DOM接边项目试生产验证表明,此方法解决了色调差异形成的接边缝隙、接边色调不统一、影像带地理坐标等问题,且该方法能满足接边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53.
为了解决方向平滑算法在去噪与边缘保留的效果与传统空域滤波相比并没有明显提升和规避纯乘性噪声影像中变异系数(标准偏差与信号值的比值)在每个点处并非都是恒定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方向平滑算法改进的方向增强平滑算法,在该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同态滤波器,有效解决了方向平滑算法在相干斑滤波时造成的边缘细节缺失问题。该算法与中值、Kuan、Gamma、增强Lee、增强Frost、db15小波基1层分解和方向平滑算法SAR影像相干斑噪声去除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方向增强平滑算法在相干斑抑制性能和边缘保留效果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实验得出:与方向平滑相比,方向增强平滑在去噪效果方面提高了44%,在边缘保留效果方面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954.
光学-极化SAR影像特征融合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源遥感影像分类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光学-极化SAR影像特征融合与分类,利用山东省泰安市区域的Landsat-5与全极化ALOSPALSAR卫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引入全极化SAR目标分解后向散射特征与极化均值纹理特征的特征级影像融合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8.8048%,能够充分利用影像特征之间的合作性与互补性,减少分类结果的椒盐噪声,从而有效地提高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55.
结合纹理特征的SVM海冰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海冰分类是遥感监测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海冰分类的准确性对于评估海冰冰情、保证航海安全和开辟北极航道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海冰分类问题,本文选用Sentinel-1遥感数据,结合纹理特征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AR海冰分类方法。该方法选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特征值,通过实验得到适宜用于海冰分类的多特征组合,在此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开展SAR海冰类型的分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海冰SAR图像中一年冰、多年冰和海水3种类型识别,与传统的海冰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和最大似然法相比较,使用SVM分类方法,结合纹理特征开展海冰类型监测是可行的,同时也表明多特征组合有利于提高SAR图像的分类精度,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为海冰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6.
文章从海上风电场基础结构的腐蚀及维修特点分析,提出集成化防腐蚀技术及其监测评估的整体设计思路;根据基础所处环境不同,针对性提出各区域防腐蚀技术方案,并对其技术特点、经济性能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结构特点,考虑采用远程监测系统,对保护效果实施评估及应急报警,以便于后续维护处理。  相似文献   
957.
海洋微塑料作为生物载体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海洋塑料垃圾的不断增多, 海洋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污染物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关于微塑料来源分布及分析方法的认识较为普遍, 大部分研究注重于海洋生物误食微塑料、微塑料吸附及释放有毒物质的环境及生态效应, 而微塑料作为微生物、附生动植物的载体作用仍有待研究。文章综述了微塑料作为生物载体的三个作用: 1) 聚集作用。微塑料表面易覆盖生物膜形成微型生物群落, 为基因水平移动提供场所, 可能引发致病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简称ARGs)的转化、转导。2) 扩散作用。来源于污水的微塑料上可能附着生长着有害藻种、致病菌耐药菌或其他生物, 随水流移动到适宜区域, 可能引发赤潮或导致致病菌及耐药菌的传播扩散, 形成生物入侵。3) 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捕食增强作用”概念, 即有机物、营养盐、生物群落聚集在微塑料颗粒上可提高捕食者的捕食效率, 从而促进海洋动物摄食微塑料, 进而加剧微塑料颗粒对海洋生物的毒理病理作用。文章着重阐述了“微塑料+生物”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58.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2次7.8级地震是一次显著的地质构造运动,也是一个特别典型的科学实验场景。当前各类观测数据较为丰富,为全球学者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进行模型实验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本文利用自行研究的热红外年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和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微观异常事件滑动年均线法研究发现,分别于2022年4月底至5月上旬、8月,在震中区域东西两侧曾出现高强度热红外异常;震前约1个月,震中东西两侧及北部区域同步热红外活跃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北部区域其年线差值振幅增强比值在2023年1月31日创新高,是2018年以来最高记录,且为震前4年平均水平的2.5倍。TEC微观异常事件滑动年均线法研究显示,震中及附近区域TEC微观异常事件年线值从2021年开始快速下降,震前均值创历史最低水平,其年均值降至2000年以来高点的25%。热红外及TEC 2种异常在时间、空间上存在高度重叠,且地震发生在以上2种异常区域内,说明2种异常与本次地震系列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59.
结合多尺度纹理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决策树分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地物具有多尺度特点,遥感影像包含的地物纹理信息很难用单一尺度来描述。通过选择最佳纹理尺度组合,利用光谱数据结合多尺度纹理对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多尺度纹理的高分辨遥感影像决策树分类,能够更好地描述地物并有效解决光谱数据分类中存在的地物破碎问题,其分类精度为81.7%,kap-pa系数为0.78;与光谱数据分类和结合单尺度纹理数据分类结果比较,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11.2%和6%,该方法有助于提高高分辨率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60.
干热岩是指地下高温但由于低孔隙度和渗透率而缺少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地热系统(EGS)才能得以开采,赋存于干热岩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地热能被称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它是人类未来的重要替代新能源之一.干热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干热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巨资进行干热岩勘查、评价和开发实验,并且初步形成了商业开发的成功范例.实践表明,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深层地热能的一部分,往往与高温水热系统共热源且存在共生关系,但其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应倡导“深层地热能”和“广义EGS”概念,即按照EGS技术着眼深层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整体开发.为了克服诱发地震等环境安全问题,干热岩压裂造储技术研发方向正在从“刚性造储”向“柔性造储”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分别在青海、西藏、四川、福建、广东、湖南、黑龙江、海南等高热流区域进行了干热岩地质勘查,并在青海共和、山东利津、广东惠州、四川康定、冀东马头营和琼北等地相继开展了干热岩初步钻探,但仅在青海共和的干热岩勘探与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