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174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8篇
  1976年   3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泥质岩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是制约其作为CO2地质封存的盖层封闭能力和作为页岩气储层具易压裂性质的重要原因。通过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测定,确定了松辽盆地南部HX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泥岩的矿物组成,识别出了蒙皂石转变伊利石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亚微米级自生微晶石英。研究表明:HX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泥岩的母岩岩石类型和风化效应一致,泥岩主要由黏土矿物、钠长石和石英组成,钾长石少量;黏土矿物以伊利石/蒙皂石混层为主,其次为绿泥石;脆性矿物(钠长石、石英和钾长石)的平均质量分数为44.43%,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54.26%。蒙皂石转变伊利石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亚微米级微晶石英单晶呈自形-半自形粒状,集合体呈巢状,分布于伊利石/蒙皂石混层黏土矿物的微孔隙中。以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为主、且存在一定量的自生微晶石英的泥岩盖层(例如HX井青山口组泥岩)将有助于注入CO2的长期封存。HX井青山口组泥岩中的脆性矿物含量符合工业价值页岩气的储层标准,而黏土矿物含量则相差较多。  相似文献   
972.
根据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阿克提什坎、库马苏、塔斯比格、多拉纳萨依、阿克希克等十多个金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为液相、气相及多相包裹体。一般为5~8μm,形态呈不规则状、椭圆形和滴水状等。主成矿阶段温度变化范围在200~330℃。包裹体气相成分以CO、H2O、CO2、CH4为主,CO含量大于H2O。根据包裹体气相成分,岩金矿分为两类,一为CO2大于CO,集中于弧后盆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应用SHRIMP锆石U-Pb法对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精确定年。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年龄为142.8±1.8Ma,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锆石年龄为151.8±2.6Ma,表明它们的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由于双扩散对流作用形成了带状岩浆房,因而总体上岩  相似文献   
974.
正古地震的年代确定是重建强震活动历史、预测未来地震趋势的重要依据,对于地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用于测定古地震事件年龄的方法和技术多达10余种,释光方法是其中常用的一种。释光测年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多种适用于几十年至十万年的沉积物年龄测定技术,通常可获得与独立年龄相吻合的结果。然而,这些技术在地震相关堆积物中的应  相似文献   
975.
正华北克拉通减薄是近年来地学界的热点问题,拆离断层形成与地壳伸展减薄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浅部响应,而拆离断层内岩石的流动及变形机制直接受控于岩石流变学状态。对于华北克拉通地壳流变研究,流变实验和天然样品流变分析多数集中在下地壳,对于与拆离断层对应的中上地壳流变实验研究比较少。目前为止,有关于地壳伸展和拆离断层形  相似文献   
976.
辽宁丹东五龙一带金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培起 《地质与资源》2015,24(4):332-335
五龙一带金矿床处于五龙-古楼子金远景区内,其围岩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岩.块状硫化物脉的产出严格受北北东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区内金矿脉及与其伴生的岩脉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的曲线分布形式基本一致.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早期闪长岩岩浆膨胀式底辟侵位,并沿围岩构造裂隙形成充填,形成闪长玢岩脉.晚期Au的流体沿复活的早期(充填闪长玢岩)的裂隙及新生的构造裂隙充填形成含金硫化物石英脉.  相似文献   
977.
甘肃小柳沟钨矿床石英脉特征及其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柳沟钨矿床石英脉中Cu,Mo关系密切,相伴而生,对围岩选择性较小,而W则对围岩选择性大,主要集中富集于夕卡岩及角闪云母片岩中.走向NE向、NW向和近EW向的石英脉在矿区发育,在夕卡岩及角闪云母片岩中可富集成矿,而在其他岩性围岩中形不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白钨矿体.今后评价重点应为走向近EW向、倾向S的石英脉,该组石英脉最为发育,在矿区深部石英网脉中可富集成矿,品位0.480%~0.682%;其他组别石英脉在矿区分布零乱,仅在局部地段密集成带,其评价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78.
Particle number and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Beijing during the winter and summer periods in 2003,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parameters including black carbon (BC)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Particle mass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low seasonality, and the ratio of PM2.5/PM10 in win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PSD)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 modes and exhibited low seasonality. BC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and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ccumulation and coarse particles, indicating these size particles are related to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Particle mass and number concentrations (except ultra-fine and nucleation particles) followed well the trends of 13C concentration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day, indicating that most partic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emissions. The diurnal number distributions of accumulation and coarse mode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wo peaks.  相似文献   
979.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两期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德兴斑岩铜矿发育两种类型的石英脉 (Q1型和 Q2型 ). Q1型石英脉与绢云母绿泥石化伴随,是主成矿期的产物,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方解石和绢云母组成 ;Q2型石英脉形成于成矿晚期,与硅化伴随,由石英和方解石组成.对两期石英脉进行了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Q1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1型石英 )富 Ti (> 10 μ g/g), Q2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2型石英 ) Li含量极高 (> 300 μ g/g); Q2型石英脉的流体氢同位素值低于 Q1型石英脉;虽然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晚于 Q1型石英脉,但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温度明显高于 Q1型石英脉.通过对 Q1型和 Q2型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认为两种类型石英脉是由演化程度不同的岩浆分异出的流体形成的,大气降水的加入和岩浆脱气作用可能对流体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两期流体的矿化特性不同. Q1型石英脉以交代方式形成,继承了岩浆成因石英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80.
崔玉良  王根厚  姚尧  梁晓 《地质学报》2017,91(2):384-399
造山带浅变质碎屑杂岩变质变形期次的建立有助于厘定增生杂岩的形成机制,约束洋壳俯冲带增生折返的构造过程。采用中小尺度构造解析的方法对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的印支期增生杂岩进行剖析,发现其构造样式主要为三叠纪洋壳俯冲期E—W向单剪变形和汇聚期N—S向挤压变形的共轴叠加,并受到了新生代浅层次近南北向纵弯褶皱的轻微改造,岩石普遍发育三期构造面理,前两期伴随有浅变质作用。碎屑岩第一期剪切型流劈理S1在区域上表现为透入性的同构造压溶石英脉条带,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发现石英包含大量原生不混溶沸腾包裹体群,分为富CO_2三相包裹体和NaCl-H_2O气液两相包裹体,300~400℃的完全均一温度代表第一期变形的温度,非沸腾气液两相包裹体盐度-P/T等容线相图显示均值集中在0.3GPa左右,指示第一期变形的深度为~11km。增生杂岩的进变质作用不具有同一变质相系,P-T-t轨迹表现为折线式,俯冲通道浅部为中P/T变质相系,中深部为高P/T变质相系。高压变质岩折返的退变质作用具有冷却型P-T-t轨迹,晚三叠世(211~221 Ma)与浅变质杂岩发生构造拼贴,古特提斯洋同时发生关闭,羌北地块与羌南地块的短暂汇聚引起了第二期强挤压变形和同碰撞型岩浆侵入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