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基线值的观测质量是综合评价地磁台观测资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肇庆地磁台2007年9月18日进行的连续46组绝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相应时段基线值的稳定性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磁静日的不同时段进行的绝对观测对基线值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基线值观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2.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油气藏成为了重点勘探对象之一,但陡倾角的大断层、非均质性强的砂砾岩体使得常规的叠后偏移成像方法成果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开展针对性的叠前预处理技术、精细的速度模型建立和关键参数的合理选取等研究,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较常规三维叠后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成像剖面,且输出的道集可以用于砂砾岩体储层描述研究.  相似文献   
143.
绝对重力仪研制中几种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观测精度可达1~2×10-8ms-2_,的FG5 绝对重力仪,开展了空气阻力、有无隔震弹簧以及仪器自震对重力观测影响等观测实验.通过在环境干扰较小的九峰站观测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正常大气压状态下所观测到的空气阻力影响约500×10-5ms-2,比理论估算值大近30×105ms-2, 若在低真空状态测量空气阻力也将产生2.3×10-5 ms-2观测误差;落体室真空度维持系统(离子泵)工作不正常,空气阻力也将对重力观测造成0.1~4.1×10-5ms-2的观测误差;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环境震动干扰较小的基墩上测量,隔震弹簧的作用对观测结果影响不明显,但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上述观测实验的进行,为自由下落法绝对重力仪的研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引入启动函数拓展传统的地层转换模型,在该模型中利用奇异性信息量化地层速度的突变特征,并基于传统的褶积模型研究奇异性信息在波阻抗到合成地震记录之间的传递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记录中较好地保留了地层介质的奇异性特征,因而从地震记录中提取的奇异性信息除了可以帮助进行地震解释外,还可以作为介质波阻抗反演的有力的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45.
兰尕背斜带处于塔河油田南部,具有发育非背斜圈闭的条件,勘探程度较低,依赖于初始模型的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而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不依赖模型,其反演的精度取决于原始数据特征。为此,在兰尕地区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进行了储层预测。首先简单介绍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然后对砂体发育带进行了预测,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6.
选取对天水地磁台两套不同组合绝对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探讨其观测精度与差异.通过对基线值的对比分析知,DIF组合比DFZ组合观测精度高,性能稳定.说明DI仪观测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D的观测优势明显,且F墩差很容易测量和归算.在处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自动由"实测值"计算得到"采用值",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为适应数字化观测积累经验,做好观测系统换代的准备工作,本文对如何提高地磁观测资料质量的方法做了细致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7.
史鹏飞  吴斌 《地震学刊》2009,(3):300-305
对拟负刚度阻尼减振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证明了采用拟负刚度控制方法时,结构响应与外荷载之间满足齐次性;其次,对拟负刚度阻尼减振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进行了研究,并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地震荷栽作用下拟负刚度阻尼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外荷载与结构的频率比大于1或结构的周期较长时,拟负刚度控制对结构绝对加速度的控制效果要好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的控制效果,对结构位移的控制效果要差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8.
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负责重力测量的国际组织CCM-WGG和SGCAG决定今后将举办绝对重力仪区域性国际比对,并开始着手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区域性国际比对点.CCM-WGG和SGCAG制定了国际比对的技术规范,讨论了绝对重力仪比对申请为关键性国际比对的议案.本文将介绍相关的国际情况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本文还将介绍2005年第七次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的情况和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9.
石崇  徐卫亚  周家文  周先齐 《岩土力学》2007,28(Z1):743-747
借鉴地震预报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将作用在动力模型上的地震力视为加卸载,采用动力有限单元法和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开展全时程动力分析,建立了地震加卸载响应模型,采用相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作为响应参数,对地震过程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动力响应预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结果表明,由于相对响应参数比绝对响应参数更能体现动力模型的变形趋势,反映动力荷载的作用机制;以加卸载响应比判断地震稳定性,是可以反映动力响应程度大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0.
沈孝宇 《地球科学》2005,30(4):493-497
对饱水软粘土的预压排水主固结研究应从其排水的本质出发, 即从软土在预压过程的含水量变化上研究主固结量的变化规律, 利用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导出主固结比基本公式及主固结量(沉降量)、绝对主固结量、绝对固结度等理论计算方法.与传统的算法不一样的地方是这些算法与预压荷载(即固结应力) 无关系, 直接计算出主固结的效果及评价预压排水固结地基处理卸载的可行性.利用上述基本公式亦可导出剩余主固结量、主固结速率等计算式.通过实例的分析, 证明上述理论方法与观测的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