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1篇
  免费   1353篇
  国内免费   1914篇
测绘学   1117篇
大气科学   1462篇
地球物理   1653篇
地质学   3464篇
海洋学   915篇
天文学   299篇
综合类   659篇
自然地理   106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河流集合预报方法(ESP)在水资源中长期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胡军  王金星  刘松  章四龙 《水文》2008,28(1):25-27
中长期径流预测是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水资源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利用、防汛抗旱、水库调度与发电计划制作、工农业用水计划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大气圈极其复杂,水文要素并非仅是气象强迫输入的函数.它还受流域基本特性,前期来水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长期径流预测在其计算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此,中长期径流预测一直是水文预测研究中难度较大的课题之一.本文引入河流集合预报方法(ESP),以丹江口水库为应用实例,利用水文气象历史资料和新安江水文模型,预测分析水库2007年10月份每旬的平均入库流量及概率分布统计,并经与实测流量过程对比分析,满足水库运行调度需求,为水库发电计划制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2.
粗颗粒悬移质测验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其为 《水文》2008,28(1):1-6,20
本文根据流速与含沙量分布,研究了悬移质积点法对粗颗粒含沙量测验误差.首先指出无论从输沙率还是从悬浮高度看,粗颗粒悬移质集中于河底,致使水文测验中的一些测验方法(如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等)带有较大的误差.进而分析了各种测法对粗颗粒的相对误差,并且随着颗粒变粗,误差愈来愈大,以致不能接受.这种情况在水库下游河道冲刷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必须重视研究和调整测验方法.最后通过与长江委水文局在沙市及监利两水文站试验结果对比,证明本文理论上的分析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3.
加权核密度估计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进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洪水频率的分析计算;运用统计试验方法,同目前广泛认同的参数估计方法中线性矩法相比,结果表明:线性矩法及加权核密度估计法推求出的设计值的无偏性相当,但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的有效性较线性矩法好.最后还与普通的非参数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推求出的设计值的无偏性及有效性都较好;尤其是有效性精度较高.因此,加权核密度估计是一种有应用和研究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张燕  代福仲 《探矿工程》2008,35(7):90-93
介绍了地下管线内损伤电视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其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35.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折射液的虚拟射线理论,根据该理论,只要已知地表层的速度,即可直接由折射波信息提取地震参数,从而可实现折射界面的反演。 文中通过实际介质模型的计算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对我国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构建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该把握的两个基本原则,并且依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描述了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王晓惠 《海洋信息》2003,(4):11-12,10
本文论述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统计工作间的关系,提出了海洋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建立天津海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建立天津海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韵主要框架内容。  相似文献   
38.
渤海、黄海与东海的水温垂直结构呈现陆架浅海特有的水文特征,其分布与变化甚为复杂。几十年来,虽然中外海洋学家曾对这些海区水文要素的分布及其变异作过大量研究,但是,关于水温垂直结构各特征值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则始于六十年代初期,毛汉礼等根据一年观测资料(1958-1959)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但是这些资料多数是用颠倒温度表观测,少数为深度温度计(BT)观测;并且研究海区限千124°E以西。本文试图分析研究近年来渤海、黄海与东海水温垂直结构各特征值的统计特性;研究海区有了较大的扩展:黄海至124°30''E;东海至127°E。 文中引用国家海洋局1975一1980年间BT观测资料,共计166个观测站,累积约七千余个BT片资料。  相似文献   
39.
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太平洋海域48个长期验潮站的月均海平面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它除了能给出连续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外,同时能方便地给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太平洋地壳均衡假设下,太平洋海域的月均海平面以平均速率0.17cm/a上升。在太平洋海域所取的48个长期验潮站中,有40个站在加速上升,全部站的平均加速度为0.00029cm/a2。且加速率逐渐增大。当然这些加速率都很小,但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趋势,这已足以说明: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40.
以台湾海峡之国光钻油平台上新竹海气象浮标的有效波高为分析对象,通过移转机率矩阵建立马尔可夫链波高相关性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马尔可夫链相关性模式推估之波高的不确定程度低于传统回归相关分析所得,而波高之估算误差受当时海况影响,在恶劣的海况下,本文模式之推估误差低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