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1030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500篇
地质学   1037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针对Zhang等提出的多视角子空间聚类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求解该非凸优化问题的方法并对其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改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1)选择一个好的近似解作为初始点,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对全局最优解的收敛概率。(2)用MM思想重新推导出Zhang的方法,由此证明了一个新的收敛性定理;(3)改进了Wen提出的基于流形的正交约束算法并用于求解多视角子空间聚类模型,在算法中加入了初始点,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通过对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新四维药膳在桡骨下端骨折后期气血亏虚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桡骨下端骨折后期气血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用碳酸钙D3片,治疗组采用碳酸钙D3片联合新四维药膳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骨痂影像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骨痂影像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均无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异常。结论:新四维药膳在桡骨下端骨折后期气血亏虚证中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3.
提出并建立一个基于融合地形影像、高程、模型、矢量等数据场景的三维地图服务系统,提供三维基本功能、二三维联动以及数据共享管理等服务。本文主要研究三维地图服务系统的具体划分和实现方式,不仅实现各类三维数据的统一调用,而且更直观、快捷地为三维应用系统提供服务接口,高效地构建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94.
以深圳市坝光银叶园和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19种湿地森林树种叶片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与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全钾(Total Potassium, TK)含量关系为基础,分析了11种光谱预处理方式、3种光谱数据降维方式和2种建模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结合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 1 st)预处理方式下模型精度最高;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降维处理对模型的降维效果最好;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的建模效果精度最高。对于TN、TP、TK最佳模型的预测确定系数均在0.80以上,模型RPD值也在2.0以上,SVR模型可以用于树种叶片TN、TP、TK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5.
996.
在无需先验标签样本的情况下,非监督降维可以有效简化高光谱图像的特征空间,避免目标分类中的霍夫效应。本文提出JM非线性变换优化的自适应降维模型来研究面向图像目标分类的高光谱波段选择问题。该方法考虑波段的信息量和独立性等两个重要因子,针对其测度方法的差异性问题,引入JM变换函数进行规范化优化。选用线阵高光谱和面阵显微光谱等两个图像数据集,在k最邻近和随机森林分类器下,进行了多组监督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Kappa系数、总体分类精度和平均分类精度上,本文方法均优于3种非监督方法MABS、InfFS和LSFS。说明本文提出的JM变换的自适应降维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特征维度,满足高光谱图像分类的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7.
栈式稀疏自编码网络的多时相全极化SAR散射特征降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辉  郭交  韩文霆  刘艳阳  宁纪锋 《遥感学报》2020,24(11):1379-1391
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能够实现地物的识别和分类,而多时相全极化SAR可以获取地物更多的散射特征,提升地物识别精度,但高维散射特征的引入会带来严重的维数灾难问题。为了实现对高维散射特征的有效降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栈式稀疏自编码网络S-SAE(Stacked Sparse AutoEncoder)的多时相PolSAR散射特征降维方法。该方法首先对PolSAR数据进行极化目标分解以获取高维散射特征;然后使用S-SAE对获取的多维特征进行降维处理,其中S-SAE降维方法首先采用无监督训练方式进行逐层贪婪训练;再结合Sigmod分类器,利用监督训练的方式对S-SAE进行参数优化,实现高维特征的有效降维;最后以降维后的特征作为支持向量机(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器的输入,实现地物分类。通过仿真和实测的两组多时相Sentinel-1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双隐层的S-SAE降维方法在各分类器上均取得最优的降维效果;对比各降维方法在SVM分类器上的分类精度,S-SAE较于局部线性嵌入(LLE)与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方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至少提升了9%和14%;在CNN分类器上,S-SAE较于LLE与PCA降维方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至少提升了7%和9%。  相似文献   
998.
为论证疏港公路对台州湾水域的影响,收集并分析了台州湾及附近海域水文、水下地形等资料,针对台州湾潮流运动特性,建立了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利用实测资料从潮位过程、流速流向等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模拟台州湾的潮流运动特征。若采用全实堤结构形式,疏港公路建成后,沿公路两侧局部范围的潮动力主要表现为减小,其中南侧减小显著。头门岛南侧原规划港区范围的潮动力减幅均超过5%,其中规划内港池处在潮动力减小20%以上的区域内,潮动力减小10%的等值线在南山岛附近水域。白沙东南侧水域的潮动力仍有微幅增加。位于疏港公路北侧的北洋涂以东附近水域,潮动力明显减小,减幅为5%的等值线在北洋涂围堤4 km以东。头门岛与东矶岛、田岙岛、石坦岛之间的潮汐通道内潮动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增强幅度在2%以上;大竹山北侧水域潮动力增强幅度大于5%的水域面积近22 km2。采用疏港公路开口方案,疏港公路建成后,沿疏港公路的潮动力变化稍大,其它海域潮动力变化强度小。北洋涂东侧海域的潮动力明显减弱,减弱幅度大于5%的区域限于离围垦堤东2 km范围内;以大竹山东北角点为中心,方位角约350°方向,有一带状潮动力减小区,其中减小2%的带宽约1.5 km,减小5%的带状位置离大竹山最远约2.2 km,该流速减小区位于开口区涨潮流的东侧,有淤积趋势;从大竹山到头门岛段疏港公路的北侧,潮动力减小区总体呈"半哑铃"状,其中减小5%的等值线离公路或岛岸窄处仅300 m、宽处也只有700 m左右,该潮动力减小区均为浅水区;头门岛东侧水域和东北侧潮汐通道内的潮动力微幅增加;小竹山附近的潮动力也稍有增加。总体而言,方案没有引起头门岛北侧水域不利于开发建港的潮动力变化。通过对不同疏港公路方案和规划港区方案实施引起的工程海域流场变化和潮动力的分析论证得出,疏港公路全实堤形式会引起规划港区水域的潮流速较大幅度地减弱,在此基础上港区按规划方案建成后,港池和航道均有较严重淤积。疏港公路麂晴山至大竹山段开口2 km、大竹山至头门岛实堤方案有利于保护性开发头门岛港口资源。研究表明,从潮流泥沙角度而言,头门岛北侧水域也具备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999.
《海洋地质译丛》2010,(4):102-102
9月3日,渤海湾某区块海底电缆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工作完成,本次采集工作采用的海底电缆宽方位采集技术在国内属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矿山巷道3维建模算法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巷道3维建模算法,分别给出巷道断面建模算法、巷道交叉处建模以及拐弯处平滑处理算法.最后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编程方法结合OpenGL技术开发"3维巷道漫游系统",验证巷道建模算法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该系统能解决巷道内部漫游时存在的"视线偏离"问题,并且在井巷工程的设计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