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1217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羌塘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基性岩墙和玄武岩沿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到双湖地区,总长约800km,形成时代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84~318Ma),反映出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过程。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系列岩石,少数为亚碱性系列,Ti和Fe的含量均比较高,Mg#比较低,表明它们都是原始岩浆经不同程度分异结晶后的残余熔体。基性岩墙和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形成环境等均与板内玄武岩或典型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苦橄质岩石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主要为单斜辉石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物成分贫挥发性组分,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反映出其很可能代表了地幔柱原始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由此,初步认为羌塘南部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为地幔柱的头部减压熔融的产物,而苦橄质岩石为地幔柱尾柱通道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2.
羌螗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基性一超基性火成岩.基性岩墙和玄武岩沿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到双湖地区,总长约800km,形成时代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84~318Ma),反映出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过程.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系列岩石,少数为亚碱性系列,Ti和Fe的含量均比较高,Mg#比较低,表明它们都是原始岩浆经不同程度分异结晶后的残余熔体.基性岩墙和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形成环境等均与板内玄武岩或典型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苦橄质岩石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主要为单斜辉石橄税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物成分贫挥发性组分,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反映出其很可能代表了地幔柱原始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由此,初步认为羌塘南部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为地幔柱的头部减压熔融的产物,而苦橄质岩石为地幔柱尾柱通道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3.
杨韩涛  李才 《地质通报》2010,29(12):1884-1890
用SWOT分析模式对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有:高原原始自然景观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一无二的可研究性,具有原生态的藏传文化。劣势有:可进入性差,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机遇有西藏旅游市场的开放,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交通条件改善。挑战有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区内旅游分割竞争格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认为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与劣势同样显著,机遇和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高端特种旅游产品,打造特种旅游品牌,构架保护区生态旅游“点-轴”系统开发模式,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从而保障羌塘地区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4.
《浙江国土资源》2014,(5):14-14
一、基本情况 作为宁波市鄞州区新一轮城市发展五年规划中的龙头工程,南部商务区以总部经济、国际贸易、科技创意、服务外包为发展方向,集中了杉杉、奥克斯、罗蒙、中基等宁波众多的龙头企业和500强企业,是鄞州区工业企业总部经济的节地典型,是迄今浙江省建筑密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商务集聚区。  相似文献   
165.
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降水和环流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61~2010年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同期美国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通过气候平均、REOF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南地区初夏降水的地域性和时段性特征,及西太平洋副高和高、低空急流等大气环流的相应演变过程。结果发现:(1)江南南部27.5°~29.5°N存在一个独立于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的初夏雨季,该雨季平均发生时间为6月11~30日,比江淮梅雨早约8天左右。(2)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东退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发生发展的重要环流背景,6月第2候副高发生突变性加速西伸之后雨季开始,雨季期间850 hPa副高西伸脊点基本稳定在最西位置即133°E附近,6月第6候副高东退北抬后雨季结束。(3)低层急流大风带的形成和位置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阶段的重要动力条件,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向东北延伸的低层急流与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气流连通形成低层急流大风带,并与北侧上空的高空急流耦合,降水集中区位于低层急流大风带左侧、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选取青藏高原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实验区,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内居民点集聚特征及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居民点在高原地貌类型上集聚程度最大,大起伏山地上居民点的集聚程度次之,高台地和小起伏山地上的居民点空间分布近乎呈现均匀状态,该结论反映了该保护区居民地在不同地貌类型上地理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167.
研究区周湾南部长6~长7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通过对长6~长7储层的层内渗透率韵律性分析,层间的分层系数和砂岩密度进行统计、对比,储层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以及砂体的横向连通性进行研究,从而得出长6各小层非均质均较强,而长73非均质性强,长72非均质性弱。  相似文献   
168.
王铮 《河南地质》2014,(6):34-34
近期,罗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工作,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落实防灾措施,提高地质灾害预防水平。 罗山县地处豫南淮河南岸、大别山北麓,共有3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区以及竹竿河、淮河沿岸,潜在崩塌点20处,潜在滑坡点6处。  相似文献   
169.
张天羽  李才  苏犁  解超明  吴彦旺  王明 《地质通报》2014,33(11):1662-1672
在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发现蛇绿混杂岩,岩石单元包括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玄武岩等。通过对该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它们属于E-MORB型,与桃形湖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蛇绿岩比较相似。堆晶辉长岩(R12T11)中用于LA-ICP-MS定年的锆石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12个测试点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2.7Ma±3.4Ma,表明日湾茶卡蛇绿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日湾茶卡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内一处新的早古生代洋壳残片,将为进一步揭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70.
许王  董永胜  张修政  邓明荣  张乐 《地质通报》2014,33(11):1673-1681
香桃湖变质堆晶辉长岩是由原"猫耳山岩组"解体出来的早古生代基性岩,其对于研究区域上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堆晶辉长岩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并遭受了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Si O2含量为44.7%~46.2%,Mg O为7.05%~8.48%,Mg#值为51.02~53.90,相容元素Cr含量为168×10-6~288×10-6、Ni为60×10-6~103×10-6,远低于原生玄武质岩浆,反映香桃湖变质堆晶辉长岩经历了一定程度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部分样品微量和稀土元素显示出OIB的特征,另一部分显示E-MORB的特征。因此,该变质堆晶辉长岩的原岩应形成于受洋中脊中轴型地幔热柱叠加的洋中脊,其可能为红脊山地区早古生代的大洋残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