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1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1296篇
测绘学   721篇
大气科学   232篇
地球物理   331篇
地质学   3502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89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7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6年   11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5篇
  194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渔用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生动物食品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加。我国有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海岸线长、江河湖泊资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规模飞速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到1999年养殖产量已占渔业总产量的58%多年居世界首位。但是在养殖产量提高的同时,由于养殖规模扩大、自身有机污染积累、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及区域间苗种的频繁交流等因素影响,致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1]。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国水产养殖生产中因病害给渔业造成的损失超过170亿元,其中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52.
本文根据1982年4月21日~5月12日,7月23日~8月5日,10月12~30日在34°30′N以北.124°E以西黄海水域污染现状综合调查中获得的样品和资料,分析了本海区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调查海区共鉴定有34种水母,其中优势种有盘形美螅水母Clytiadiscoida,四枝管水母Proboscidactylaflavicirrata,五角水母Muggiaeaattantica。秋季(10月)为水母类总个体数的高峰期(8.67个/m3)。水母类的分布与水温、盐度密切相关,海流或水团也起重要作用.水母类分布的变更可以反映出沿岸水和外海水相互推移和消长状况。  相似文献   
53.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水螅水母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们在11月和12月分别占水螅水母类总量的77%和94%以上.南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12月(17种,3102×10~(-3)个/m~3)明显多于11月(6种,72×10~(-3)个/m~3).在冬季,外海高盐水团是影响水螅水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盐度与水螅水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显著,文章还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区水螅水母类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4.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秉及 《海洋学报》1989,11(6):763-768
本文研究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记录12种磷虾,其中以中华假磷虾、宽额假磷虾和小型磷虾为主要种。不同种磷虾的生态性质不同,其出现的季节和分布的水域也有变化。中华假磷虾以秋、冬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近岸水域,宽额假磷虾以夏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外海水域。小型磷虾以冬季出现较多,且分布广。其他种磷虾数量很少,是一些热带、亚热带种,以夏、秋季较常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和北部水域。  相似文献   
55.
本文阐述南海北部大陆架水域浮淤介形类的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生态类群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并着重研究介形类与沿岸流,南海暖流,上升流,南海次表层高盐水和珠江径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90,21(6):559-562
马雷蛤科(Malletiidae)和廷达蛤科(Tindariidae)同是原鳃类中的两个小科。它们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深水区,潮间带没有它们的分布。这两科动物种类过去在中国海无任何记录,本文报道的6种中,其中金星廷达蛤(tindaria jinxingae sp.nov)是一个新种,其余5种在中国海均为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57.
有关水母类、浮游贝类及被囊类的垂直分布,迄今国内的报道还不多,只有陈清潮等(1978)在南海西沙、中沙群岛周围海域进行过一些调査工作。但国外早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研究资料很多, Bigelow and Sear(1937),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Totton(1954), Alvarino(1967),Pugh(1974)等对水母类都有较详细的报道;对浮游贝类和被囊类,Stubbing(1938), Tesch(1946), Thompson(1948), Swell(1953), Wormelle(1962)等也作了一些工作。 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学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很多(Bense,1964;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 Moore,Owre, Jones and Dow,1953)。本文仅就我们现有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 本文系根据1978年5月27日-7月3日“金星”号在东经123°-129°,北纬26°30′一32°30′,水深大于80m的测站,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分层采集(层次为0-50m,50-100m,100-250m,250-500m,500-1000m,1000-2000m)所获得的78份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58.
黄渤海比目鱼类的消化器官与食性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渤海区的比目鱼类Pleuronectiformes种类颇多,据记载有20多种,特别以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最多;产量甚高、曾达到2万吨左右.因此对比目鱼类的基础生物学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无论对生产上、尤其是开展增殖;还是理论上、为研究数量变动提供某些依据,都是有益的。本文即属这类调查研究的一个专题。  相似文献   
59.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表明这一时期渤海湾盆地与海水有过联系。对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化石主要产出时代为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中期,属“间冰期”亚热带气候型。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南海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物可分为7种类型,沉积环境主要是陆坡,部分为深海平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以及火山物质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小,它们主要来源于北部大陆和南部岛礁等物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