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描述了一个产自中国滇东南文山地区坡松冲组(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新植物属、种——辐射正理木(Zhenglia radiatagen.etsp.nov.)。这是一个小型草本石松植物。气生枝分化出营养轴和生殖轴,茎轴上叶迹的排列显示出似鳞木的叶序。叶迹可能具有叶舌穴,小型叶由突出和下延的基部和一个全缘的长叶片所组成。生殖轴由螺旋排列的孢子叶组成,它们形成一个紧密的似孢子叶球的结构。每个孢子叶具有侧向的延展和远端的叶片。长卵形的孢子囊近轴面着生在孢子叶上。我们将这个新植物置于原始鳞木目中。考虑到形态的相似性,特别是未分叉的小型叶具有似…  相似文献   
32.
滇东南地区岩溶型砂金矿床的产出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光武  龙学辉 《云南地质》1996,15(4):351-358
滇东南地区系云南高原典型的岩溶发育区之一,岩溶型砂金是本区砂金矿床的重要类型。区内岩溶砂金矿床(点)多,分布面积广,其远景储量达七千多公斤。本区砂金矿开采历史悠久,民间淘金一直未曾间断过。但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在此之前仅有308地质队和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分别在马关县的金厂坝及大马固、油菜地等处作过砂金的普查工作。1987年,昆明工学院承担省教委、省科委的研究项目,在西畴、马关二麻栗坡、文山等地区进行了砂金矿地质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测试,对滇东南地区岩溶型砂金矿床(点)的产出特征及找矿方向获得新认识。  相似文献   
33.
根据精细岩相分析,在滇东南泥盆纪台地及台地边缘沉积区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而在深水盆地沉积区仅能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结合海平面波动及构造作用分析,认为在台地或台地边缘沉积区,能划分出的层序在盆地中难以一一对应的原因是:掀斜拉伸作用导致下沉一侧的沉降速度总大于海平面的下降及沉积速率,而保持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沉积特点或海侵沉积特点,或是以饥饿性盆地性质出现,以致形成的沉积层序相对较少。三级及三级以上(高频沉积层序)沉积层序的形成主要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因构造活动强度的差异而难以进行大区域对比,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34.
北秦岭老君山环斑花岗岩的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君山环斑花岗岩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中,是沙河湾、朱厂沟脑、秦岭梁北秦岭环斑花岗岩带的一部分,以特殊的环斑结构,富含基性暗色微粒包体为特征,通过对其地质、岩石、地化资料研究,结合区域大地构造环境,认为老君山环斑花岗岩,具有岩浆混合成因类型,为造山后伸展环境的产物,标志着印支期末秦岭地区俯冲碰撞的板块构造体制已经结束,转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5.
张世涛  冯明刚 《云南地质》1999,18(4):382-391
滇东南地区的泥盆系分布广泛,层序完整且岩相类似多样,下泥盆统主要为以碎屑岩为主的陆相-滨岸-浅海陆棚的海进型沉积序列,中-上泥盆统演化为酸盐台地和盆地沉积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碳酸岩台地相区几乎全部纯碳酸盐岩,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台地的不同位置不同时期分别出现丰富的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36.
洒西钨铍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确定早期似层状矿体和晚期脉状矿体的流体性质、来源和演化过程, 并对其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进行约束, 可以有效探讨洒西钨铍矿床成矿机制, 为老君山矿集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思考。洒西钨铍矿床脉状矿体的形成经历了硅酸盐阶段、氧化物-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萤石阶段, 白钨矿和绿柱石主要形成于前两阶段。对洒西钨铍矿床脉状矿体不同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 并对早期似层状矿体和晚期脉状矿体矿石中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矿床内脉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2O主, 含少量还原性气体如C2H2等, 液相成分也以H2O为主。从硅酸盐阶段到碳酸盐-萤石阶段,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eq)峰值范围分别为240~360℃、2.35%~13.81%;220~310℃、4.03%~9.86%和190~270℃、2.41%~6.88%。从硅酸盐阶段到碳酸盐-萤石阶段, 成矿流体的温度呈现降低趋势, 盐度也呈降低趋势。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中-高温度、低盐度、贫CO2、含部分还原性气体的NaCl-H2O流体体系。早期似层状矿体石英样品δDV-SMOW值变化范围小, 为-102.8‰~-99.0‰, δ18OV-SMOW值为11.7‰~13.0‰, δ18OH2O值为3.16‰~6.46‰; 晚期脉状矿体氧化物-硫化物阶段石英样品δDV-SMOW值变化范围较大, 为-99.6‰~-69.5‰, δ18OV-SMOW值为11.2‰~14.1‰, δ18OH2O值为3.08‰~6.73‰。综合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 混合有少量大气降水或有机水, 流体可能发生了沸腾作用, 加之温度的降低, 导致晚期脉状矿体氧化物-硫化物阶段主要成矿物质的沉淀。洒西钨铍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7.
滇东南南秧田钨矿床位于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华夏板块与三江褶皱系的结合部位。钨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赋存于南秧田组,根据不同的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可划分出三种矿石类型,即矽卡岩型矿石、石英脉型矿石和碳酸盐型矿石。对南秧田不同矿化类型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后发现该矿床主要发育4类流体包裹体:富液相两相包裹体(Ⅰ类)、富气相两相包裹体(Ⅱ类)、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Ⅲ类)和纯气相包裹体(Ⅳ类)。矽卡岩型矿石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76~311℃,盐度变化于0.2%~10.9%NaCleqv。石英脉型矿石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200~395℃,盐度变化于0.4%~11.3%NaCleqv。碳酸盐型矿石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变化于201~395℃和2.6%~11.3%NaCleqv。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属中高温度、中低盐度流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组分主要为H2O,含少量的CH4。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δD值范围为−80.2‰~−78.3‰,δ18O水值为6.8‰,石英脉阶段成矿流体的δD和δ18O水值分别为−93.7‰~−79‰和6.5‰~7.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岩浆水,并可能经历了强烈的去气作用,或者存在不同程度地层有机质、大气降水和孔隙水的混入。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呈正相关关系及H、O同位素特征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是引起白钨矿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之老君山矿集区,成矿与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活动关系密切,沿隐伏花岗岩接触带周边发育石榴子石、透辉-透闪石等矽卡岩蚀变和条带状(似层状)、脉状(囊状)的锡石、闪锌矿及磁铁矿、辉钼矿、黄铁黄铜矿等矿化,形成超大规模的岩浆热液-矽卡岩成矿系统。野外观测及研究发现,早期(矽卡岩期)高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可分为I阶段交代型磁铁矿(I-Mag)和II阶段充填型磁铁矿(II-Mag)两类:前者多呈囊状、条带状,与矽卡岩矿物共生;后者为脉状,与金属硫化矿物共生。利用ICP-AES、ICP-MS对两类磁铁矿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从I-Mag到II-Mag,Si、Ca、Mn及ΣREE、Pb、Zn、Ti含量增加,Mg及Sn、W、In、V、Cr、Ga含量减少,REE配分型式也由平缓向右倾的逐渐变化。TiO 2-Al 2 O 3-(MgO+MnO)、(Ti+V)-(Ca+Al+Mn)、Ni/Cr-Ti、(Ti+V)-Ni/(Cr+Mn)成因判别图解表明,磁铁矿属岩浆热液-矽卡岩成因类型;Ti、V与Zr、Hf、Nb、Ta,以及Y/Ho(24~3414)、Ni/Co(<2→>2)、Ti/V(<25→>25)、Hf/Zr(003~006→004~005)存在着线性关系和规律变化特征,指示两类型磁铁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为同一成矿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而代表成矿流体REE组成的II-Mag的REE组成继承了老君山花岗岩REE配分趋势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磁铁矿与白垩纪老君山花岗岩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Cr-V、(Ti+V)-(Al+Mn)、Ga-Mg及Ga-Sn图解显示相同的成因类型和一致的线性关系,指示磁铁矿主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和温度(约300℃)的成矿环境下,并且从I-Mag到II-Mag,存在着氧逸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39.
1 区域地质概况 滇东南老君山变质核杂岩[1-3]出露于中越边境,地处南华地块与扬子地块、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是探讨华南西段大地构造的重要窗口.该核杂岩的核部由韧性变形--低角闪岩相变质的元古界猛洞岩群和加里东期南温河花岗岩组成,过渡层主要为韧脆性变形--绿片岩相变质的新元古界(?)新寨岩组,盖层由脆性变形--变质微弱的古生界-中生界地层构成,其间为多条韧性剥离断层和脆性正断层所组成剥离断层系分隔,并为变形--变质微弱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侵入.  相似文献   
40.
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区内中-深变质岩系的时代归属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其中的花岗片麻岩类的铅同位素研究,获得全岩-长石铅-铅等时线年龄为598±84Ma,(207Pb/204Pb)0=14.523±0.235,γ=0.97898,MSWD=14.这一年龄值代表了花岗片麻岩遭受混合岩化作用的年龄,相当于晚震旦世晚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中-深变质岩系的时代归属于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