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石立明  曹灶开 《探矿工程》2015,42(9):22-24,29
甘肃省文县阳山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蚀变强烈,多层位漏失,钻探施工漏失现象普遍。在研究地层漏失机理的基础上试验应用了聚合物凝胶堵漏技术。ZK2232孔的现场应用表明,聚合物凝胶堵漏剂与其他惰性桥堵剂配合使用,能很好地解决钻进过程中的恶性漏失问题,堵漏效果较好。在堵漏施工中,聚合物凝胶堵漏不受漏失通道的限制,能够通过挤压变形进入裂缝和孔洞空间,最终达到封堵漏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金漫彤  孙烨  陈林伟 《矿物学报》2015,35(2):185-190
为弥补传统秸秆建筑材料在抗压强度、防火性能、保温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本实验将秸秆掺入地质聚合物中合成一种新型复合保温建筑材料,研究了不同秸秆含量对材料保温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秸秆地质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秸秆掺量由1%增至6%时,材料的导热系数由0.0981 W/m·K减至0.0692 W/m·K。秸秆掺入量为4%时,抗压强度为32.78 MPa。耐高温实验结果显示,当煅烧温度低于250℃时,地质聚合物对秸秆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材料在600℃温度下煅烧120 min后,其抗压强度依然达到35.94MPa。温度在800℃以内材料具有稳定的矿物组成,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3.
在对深部煤田地质钻孔钻进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使用聚合物泥浆,解决了基浆配制用水及泥浆抗地表水水质污染问题。通过改变双管钻具长度和改换取心钻头的切削具,满足软硬互层对钻头钻进效率的影响。在煤系地层钻进中,除采用常规的单管钻具钻进外,在见煤预告下过后,采用加长双管取心钻具,既可保证了回次进尺,又可保证岩心的采取。多项措施落实,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难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创造了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煤田地质单孔钻探深度2 009.12m的新纪录,为今后深部钻孔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68.
CO2驱油是提高特低渗、超低渗油藏驱油效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由于匮乏CO2驱油微观可视化实验技术,制约了CO2驱油微观机理研究及驱油效果评价。本研究提出特低、超低渗油藏高温高压下CO2驱油微观可视化实验技术,为该类油藏CO2驱油机理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储层为例,利用首次研制成功的高温、高压、防暴真实砂岩模型,成功进行了CO2驱油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首次镜下观察不同相态CO2在超低渗储层复杂孔喉中驱替原油的动态现象,重新认识超低渗油藏注CO2驱油时不同孔喉结构中CO2赋存状态和渗流规律。结果表明,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尤其是孔喉大小分布的均匀程度,对CO2驱油效率的重要影响超出预期,直接决定着CO2能否进入储层以及其后的渗流路径。CO2驱油微观可视化实验技术可有效进行CO2驱油微观机理研究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并为后期进行油藏矿场试验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9.
70.
在二氧化碳驱条件下,用碳酸盐岩心测定气、油、盐水三相稳态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每相的相对渗透率大小仅与该相的饱和度有关,而不是象以前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那样依赖于两相的饱和度。以前所有报道的气、油、盐水相对渗透率研究都是晨低压的氮气或空气条件下进行的。本项研究在温度71℃和压力9.65MPa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油和盐水一同泵入碳酸盐岩心,以使其相态特性和流动特性与油藏条件下相似。结果表明,使用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