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9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918篇
测绘学   672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2271篇
海洋学   557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307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基于道路通行车辆对其周边人口及环境的影响,提出最隐蔽路径模型和最聚人气路径模型,详细给出了两种路径成本属性的计算方法和各种路径具体求解过程。结合武汉市道路网进行实验分析,比较了不同路径下的距离、人口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军事、金融、媒体、公交等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极光形态为研究日地物理过程提供了显著、直观和具有可识别性的特征。合理分类对研究各类极光现象与磁层动力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极光形态分类机制的选择问题是极光有监督分类研究被主要诟病的问题之一。有监督分类实验中人工标记的工作量非常浩大,而且不能保证标记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高分类正确率只能说明自动分类符合人的认识,有监督分类结果无法验证分类机制的正确性。现有的分类机制是否为极光数据空间的真实划分,是否存在更为合理的分类机制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已有的全天空极光图像表征方法,引入聚类算法探究极光特征空间的结构,利用了9种聚类有效性函数选择适合极光数据的聚类个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从2003—2004年北极黄河站观测的全天空极光数据中随机选取的6 000幅极光图像,两类和四类的划分方式最为合适。两类的划分可以看作是分离度较好的极光类型,并且根据两类分布曲线呈现午前-午后双峰的分布特点,这一类极光可能是弧状极光。对于四类的情况,虽然通过肉眼观察无法用一幅典型的极光图像代表每一类,但是这些由聚类得出的极光类型具有各自的时间分布特点,这一结果从无监督的角度证明了极光类型在形态上是可分的。  相似文献   
993.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聚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京津冀及周边3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数据,辅以Mann-Kendall趋势分析、SatScan时空重排扫描等数理统计方法,对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聚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变化具有阶段性,2000年之前干旱-热浪频次多为负距平,暴雨频次相对较多;2000年后干旱和热浪频次呈上升趋势,暴雨频次呈下降趋势;② 综合考虑多种致灾因子,京津冀地区高致灾因子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区和西部太行山地区,低致灾因子区分布于中部平原区;③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和热浪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重叠性,两者空间叠加区主要分布于5个区域:北部沿海区、北部燕山山区、西部太行山区、南部平原区。对于北京、天津、保定等中部平原区的城市而言,其为多灾种叠加的“平静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群集事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94.
常规高光谱影像逐像素分类往往没有考虑空间相关性,分类结果未体现地物的空间关联和分布特征。为了在分类中充分利用空间特征,利用聚类信息并结合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讨论了高光谱遥感影像光谱-空间分类方法。首先,在不同特征提取方法(最小噪声分离、独立成分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下,使用不同聚类方法(k-均值、迭代自组织分析算法和模糊c-均值算法)借助隐马尔可夫随机场获取优化的分割图;然后,采用4连通区域标记法对分割区域标记生成图像对象,并根据支持向量机的逐像素分类结果采用多数投票法对图像对象进行分类;最后,借助凹槽窗口邻域滤波技术改进分类结果,削弱“椒盐”现象。该方法综合了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势,通过聚类引入地物空间相关性信息,通过隐马尔可夫随机场引入上下文特征,较好地弥补了单纯基于光谱信息分类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5.
传统扫描统计方法在进行时空异常聚类模式挖掘时,受扫描窗口形状的限制,不能准确地获取聚类区域形状。提出一种改进的不规则形状时空异常聚类模式挖掘方法stAntScan。新方法基于26方位时空邻近单元格构建时空邻接矩阵,再对蚁群最优化扫描统计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适应三维大数据量的时空区域扫描。模拟数据和真实微博签到数据的实验证明,stAntScan能有效地识别时空范围内的不规则形状异常聚类,并且准确性较经典的SaTScan方法高。  相似文献   
996.
浙江省几种灾害性大风近地面阵风系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阵风特性研究是大风预报和服务的基础。基于2011-2013年浙江省自动气象站逐日逐10 min测风资料,分析了浙江省陆地和近海海面冷空气、热带气旋和强对流大风的阵风系数特征。结果表明:冷空气和热带气旋大风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基本相同,大风主要发生在近海海面和沿海地区,海面阵风系数一般小于1.5,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小,陆地阵风系数一般大于2.0,山区可超过3.0,表现出地形对阵风系数的增强作用。强对流大风阵风系数明显高于业务规范平均值,发生地点遍及浙江省各地,但发生概率超过10%的站点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和近海海面。风向基本不影响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冷空气和热带气旋站点阵风系数与海拔高度有较高正相关性。模糊聚类分析发现:浙江省400 m以上山区站与70 m以下的低海拔站点在阵风系数特征上分属不同空间类型;基于逐步回归建立站点阵风系数预报模型,检验表明:模糊聚类可帮助提高模型阵风系数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7.
近似最短距离查询是图检索的基本模式.为了保护外包数据安全,通常对图数据进行加密.已有加密方案使用两跳覆盖模型构建加密图索引,导致索引结构复杂,降低了查询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压缩的加密机制,可以提高图的检索效率,并且支持加密图最短路径查询.该机制使用K-mediods聚类使得图中的节点按照距离分成K个簇,每个簇内的节点使用其中心节点代理,当查询2个点间最短距离时,对于相同簇内的点直接查询,对于簇间的点使用代理节点查询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有效地减少了查询时间,提高了查询效率,且查询结果误差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8.
利用CMIP5提供的25个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模拟数据评估了热带太平洋两类El Ni(n)o(即东部EP和中部CP型El Ni(n)o)的海表盐度(SSS)空间结构差异及其与海表温度(SST)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EP和CP型空间结构,两类El Ni(n)o中的SST、降水和SSS的空间技巧评分依次减小,其中,EP型SST和降水水平分布的模拟能力强于CP型,SSS则为CP型强于EP型,CP型模拟的SST、SSS和降水异常中心位置较EP型偏西且强度偏弱;(2) CP型SST、降水和SSS三者空间分布的线性一致性比EP型好,即在CP型中,SST影响降水,进而影响SSS,同时SSS对SST调制的反馈机制较显著,而对于EP型,由于海洋水平平流和非局地效应等因素,使得SST与SSS空间对应较差;(3)依据多模式模拟的SSS空间技巧评分高低将CMIP5模式分为两类,技巧评分低(高)的模式模拟的SST、SSS和降水异常值的中心位置偏西(偏东),引起中心位置偏移的原因与模式模拟赤道太平洋冷舌的位置有关,即赤道太平洋冷舌西伸显著,导致发生El Ni(n)o时SST异常变暖西伸显著,进而使得降水异常和SSS异常位置偏西.同时,技巧评分低的模式还易出现向东南延伸的负SSS异常,原因是双赤道辐合带的东南分支过于明显,即降水偏多,导致SSS偏淡.SSS变化会影响ENSO的发生发展.因此,探讨两类El Ni(n)o盐度分布的差异及相关物理场的关系,为提高模式的气候模拟和预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9.
何源浩  魏海平  周烨  王艳涛 《测绘工程》2016,25(5):47-51,55
车辆行驶轨迹是驾驶员主观意愿和路网客观约束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海量轨迹中挖掘兴趣区域可为车辆提供更深层次、更有效的位置服务。文中深入分析车辆GPS轨迹特征,在基于时间的聚类算法中引入路网约束,实现车辆GPS轨迹的兴趣点提取和噪点剔除,基于DBSCAN算法生成兴趣区域,采用Google Geocoding反向地理编码发掘并合并语义重复区域,在语义层次上实现兴趣区域提取。实验表明,该算法可在语义层次有效提取兴趣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赵亚曾 《地质学报》1927,6(2):83-83
本篇之结论有下列数要点.(一)德人佛莱士谓棲霞石灰岩属下石炭纪之说完至错误,其时代决非下石炭纪二)棲霞石灰岩在长江流域分布甚广,凡燧石石灰岩之底部无处无之,但自此南北行均渐归绝迹.(三)棲霞石灰岩代表-古太平洋区之海浸,故其生物化石海与南美洲者较相近而与我国北流及其他各处者反无关.(四)据腕足类化石之研究,棲霞石灰岩之时代应属上石炭纪,但为时在Schwagerina 期之前.(五)在长江流域,燧石石灰岩(即巫山石灰岩下部)代表-连续之沈积;底为珊瑚层(即棲霞石灰岩),属上石炭纪;中为各纺锤虫层,大致相当于Schwagerina期,属下二叠纪;上为Oldhamina及Lyttonia层,完圣与印度?领之上及中长身贝石灰岩相当,属中二叠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