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590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罗小平  朱剑如 《地球科学》1996,21(2):158-162
岗巴-定日盆地是在稳定的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其中古生界为一套稳定的深海,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沉积,老第三纪则接受了一套残留海盆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由于海水的频繁进退,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侏罗纪,白垩纪及老第三纪生储盖条件较好。具有较理想的成油地质条件,后期改造不强烈,保存有较好的局部构造,且多为背斜,断鼻,断块,保存条件各异,东部比西部好,研究表明,该盆地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前景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22.
Terrigenous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and nearly all th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occur in the clastic rocks.The study shows that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ondary fissures and pores which were ormed in the process of oil-rock interaction,rather than in the cements or secondary enlargements.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dominantly organic gas-rich or are composed of pure hydrocarbon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mainly from 120℃ to 130℃,which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emperature changes provide the ground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n evolution and thermal fluid-kinetics-model.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 the organic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oils and gases in the area studied probably have experienced two-stage or two-time migration.Micro-fluorescence rescearch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oil migration-stage determination.The abundance and occurrence of organic inclusion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oil and gas abundance and accumulation in rock layers.With the help of other informatio,organic i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in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23.
There are two grades of network-type texture in metamorphic peridotite from the Kuda ophiolite,Xinjiang,China,The first graduation consists of coarse-grained olivine with plastic deformation fabrics,orthopyroxene and minor clinopyroxene and Cr-spinel.The second graduation consists of small minerals filling among the mineral grains of the first graduation.Four kinds of assemblages containing tremolite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second graduation,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mantle partial melting and mantle metasomatism of a highly depleted peridotite.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构造作用、热演化及流体压力孕育与油气运聚等成藏动力作用,探讨了温吉桑—丘东地区的成藏演化,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油气成藏体系。第一成藏体系从早中侏罗世到老第三纪,尤以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为成藏活跃期;第二成藏体系从新第三纪到第四纪,其中上新世末至今为成藏活跃期。油气聚集以第一成藏体系为主。根据流体动力势场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的关系,提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温西、温吉桑油田主要形成于以油为主的第一成藏体系,米登油田为一个油、气并重的油气藏,丘东气田主要形成于第二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25.
塔中地区主要受塔中Ⅰ号、Ⅱ号及Ⅲ号三条大断层控制 ,形成巨型复式背斜 ,隆起高部位地层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背斜之上 ,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期 :第Ⅰ成藏期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成熟生烃运移期 ,生排烃高峰为志留纪 ;第Ⅱ成藏期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成熟生烃运聚。第Ⅰ成藏期形成的油藏有两个特征 :在塔中Ⅰ号断裂带、北部斜坡带油气注入奥陶系及志留系圈闭中 ,形成原生油气藏 ;构造高部位 (如中央断垒带 )的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遭受破坏。第Ⅱ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可分为两类 :对早期油藏的再次充注 ;聚集形成新油藏。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断裂和不整合面 ,油气的分布也主要受断裂和不整合面所控制。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6.
《沉积学报》2004,22(3):524-524
2004年7月26~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召开了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承办孙枢、贾承造、刘宝王孚、钟大赉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范蔚茗局长应邀参加了会议一与会正式代表6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北京)及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相似文献   
27.
对 2 0 0 3 -0 8-2 8-0 9-0 1安康连续性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能量及物理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发现暴雨发生前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且有明显的能量聚集 ,冷暖两支气流的辐合及辐合中心的发展东移对暴雨天气过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强对流引发后 ,高空西风槽和低空切变线共同作用 ,使得大降水持续 ,造成连续性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28.
大兴安岭地区浅覆盖层对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在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地质填图中浅覆盖层对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问题。通过放射性元素的取样分析、岩石—土壤的矿物分析以及实测剖面分析,得知了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应用伽马能谱测量解决地质填图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对应用放射性直接探寻油气藏勘探试验所取得已知油藏区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油气藏上方放射性异常的规律;探讨了放射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对放射性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放射性方法探寻油气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剖析。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氡浓度测量在勘查油气藏方面比伽玛能谱总量和伽玛能谱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0.
现代泥炭地中蕴藏着巨量的碳,泥炭地生产力的高低会影响全球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前人对全新世以来泥炭地生产力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前第四纪的“深时”阶段的泥炭地生产力则极少涉及,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精确的定年方法。以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早白垩世6号煤为例,利用地球物理测井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获得煤层中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参数(123 ka(偏心率):38.1 ka(斜率):22.1 ka(岁差)),将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深时”地层时间的“度量”工具,计算出6号煤层碳的聚集速率为35.1~38.9 g C/(m2·a),进一步推算出其所代表的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为46.2~51.2 g C/(m2·a),净初级生产力(NPP)为231~256 g C/(m2·a)。将该计算结果与全新世同一纬度带泥炭地生产力水平比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得出早白垩世泥炭地生产力水平主要受温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控制,而这两种因素又与气候相关联,则泥炭地生产力的研究可能对进一步了解古气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