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环肋圆柱壳结构壳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环肋圆柱壳壳板稳定性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给出了对解析法公式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22.
大连小龙街边坡原始地貌陡峭,高差45.28m,由于上覆残积土及后期在建筑施工中堆积了大量的杂填土,在地表水与地下水浸泡作用下,土体失稳,产生类似泥石流性质的滑坡,毁坏原山坡走梯及下部挡墙,造成人员、住宅及财产损失。本文在大连小龙街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时,重点考虑了滑坡的发生机理、治理工程场地施工条件、建筑美学及原有下水管线、走梯等修复工作,采用土石方清理,滑坡前缘一、二级锚拉钢筋混凝土板墙,滑坡中部花坛及走梯,滑坡后缘一、二级钢筋混凝土柱板墙,排水工程和绿化工程六部分进行施工,效果较好。可供相似城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3.
扶壁式及L式挡土墙的模型土压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元友 《岩土力学》1994,15(1):20-27
汇总分析了扶壁式墙和L型墙等多种结构模型,在填干砂、湿砂、砂中灌水、水中填砂等不同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扶壁式墙立板和底板土压力减少的分布规律,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土压力近似计算公式和简易的计算图式,并对有关算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将加肋地基板作为板-梁耦合系统,考虑弹性地基模型,建立土—基础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富氏积分变换及其逆变换,演绎出双向正交加肋钢筋混凝土地基板在设备谐激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的半解析解法。结果说明,在土建设计中,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应考虑动力设备基础的隔振和减振问题。数值算例也表明,本方法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5.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构造措施简单合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空钢管试件和填充混凝土试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6.
对野生长肋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的闭壳肌和贝肉其他部分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闭壳肌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8.13%±2.15%,超过优良养殖海湾扇贝"中科红".闭壳肌的蛋白质质量比(干质量)为847.62 g/kg,贝肉其他部分蛋白质质量比为662.50 g/kg.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  相似文献   
27.
研究区为云南省宜良县某一村庄内的边坡,因地层岩性松散、降雨、地下水压力及村民工程活动,导致边坡失稳形成滑坡。通过实地勘察、室内试验与相似工程类比研究分析该滑坡的滑动机理,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稳定性,设计挡土墙和抗滑桩两种治理方案,经对比,确定挡土墙加排水沟为该滑坡治理措施,并对治理后的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出该治理方案合理、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高填方边坡治理工程补强措施,针对补强措施的负效应问题进行了力学分析,从岩土及工程力学角度探讨了负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就构件安全性及负效应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9.
 在实验室内通过光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手段观察了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类结皮层的优势物种——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原丝体发育的全过程,并分别从藓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经的配子体和原丝体两个阶段对齿肋赤藓形态结构与荒漠干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植物体密集丛生;叶片边缘强烈背卷,两面均具马蹄形细疣;中肋粗壮并突出叶尖成白色长毛尖。②原丝体系统的细胞短粗,细胞质高度浓缩,液泡较小,细胞壁较厚;原丝体系统具有短枝群。  相似文献   
30.
《岩土力学》2017,(5):1335-1342
土工结构的震害调查表明,桩板墙具备优良的抗震性能,安装锚索之后效果更佳。尽管如此,目前关于桩板墙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静力方面,对于动力响应情况和抗震工作机制的研究较少,关于两类典型桩板墙,即桩板墙和锚索桩板墙的地震响应特性的对比研究未见报道。基于此,将桩板墙和锚索桩板墙进行了同台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土压力、锚索拉力和桩身位移地震时程响应规律均与输入的地震动参数密切相关,如曲线形状和变化趋势,并且它们的峰值出现时刻与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出现时刻基本一致。锚索的安装,能更好地保持边坡的稳定性和有效限制桩身变形,尤其是在高地震烈度区,当土体非线性增强时,优势体现愈发明显,即预应力锚索会产生减小桩身位移的效果,特别是当地震系数为0.4时,普通桩板墙的位移达到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2.4倍。此外,锚索拉力的施加,能够使桩对土体产生"主动"的反压力,两种结构在静力和地震系数为0.1的工况下桩背所受的滑坡推力基本一致,嵌固段土体抗力的差距也不明显,实测点强度的最大差异不超过20%,说明锚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当地震系数大于等于0.2后,锚索作用开始体现,桩土变形的协调性更好,桩背与滑体的相互作用力增大,土体抗力较桩板墙大幅度减小,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同时,锚索拉力的作用使结构的悬臂段桩身内力较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相比于普通桩板墙,锚索桩板墙应加强悬臂段,可以适当弱化嵌固段。分析成果可供高烈度地震区桩板墙的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及今后相关规范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