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早期中央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的征象、诊断及漏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中央型肺癌的MSCT诊断水平。方法:对29例由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央型肺癌的CT资料分析MSCT的主要征象、诊断及漏误诊的因素。结果:CT诊断或拟诊中央型肺癌24例,肺炎1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结核1例,漏诊2例,并分析出漏误诊病例的原因。早期中央型肺癌主要CT表现有:支气管腔内结节,支气管管壁的增厚、管腔的狭窄,支气管铸型阴影,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等。结论:早期中央型肺癌的MSCT检查、多维重建及熟悉CT主要征象对发现早期病变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熟悉掌握支气管的CT解剖结构、良好的读片观察习惯、仔细重建有利于提高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多原发肺癌(MPLC)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分析其预后及生存相关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并至少具有3年随访数据的MPLC患者共9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同时性多原发肺癌86例(92.5%),异时性多原发肺癌7例(7.5%);男性47例(50.5%),女性46例(49.5%);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年龄58岁;有吸烟史33例(35.5%);肺气肿22例(23.7%);Ⅰ期患者62例(66.7%),Ⅱ期12例(12.9%),Ⅲ期15例(16.1%),Ⅳ期4例(4.3%)。93例患者中共有205个原发肿瘤病灶,以腺癌为主(94.2%),最大径0.4~8.3cm,中位数1.9cm。CT多表现为双原发肺癌(81.7%),48例(51.6%)为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GGN,30例(32.3%)为多发GGN;病灶有分叶148例(72.2%)、毛刺118例(57.6%),血管集束征115例(56.1%)、胸膜凹陷征125例(61.0%)。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94.6%,无病生存率为84.9%。吸烟史(P=0.016)、肿瘤最大径(P=0.036)、胸膜凹陷征(P=0.045)、支气管截断征(P=0.024)为影响MPLC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LC以腺癌最常见,最大肿瘤病灶多具有原发性肺癌的典型CT表现;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单发或多发GGN、肺部多发GGN应首先考虑到MPLC的可能。MPLC的预后较好,吸烟史、肿瘤大小、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使MPLC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肺癌性淋巴管炎(PLC)的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29例经病理证实的PLC的HRCT表现,29例均行HR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9例PLC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8岁.累及单侧肺16例(55%),且右肺发病率大于左肺,两...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益气复元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Visfat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DP方案化疗:多西他塞75mg/m,静脉滴注,d1;顺铂25mg/m,d1-3;21d为1个疗程,至少完成2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气复元汤治疗。评定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乏力),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Visfatin水平与疾病进展时间(PFS)、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了解其相关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20.0%,对照组为1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治疗组为(4.9±0.5)个月,对照组为(3.7±0.4)个月;OS治疗组为(9.0±0.9)个月,对照组为(7.5±0.7)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PFS、OS有延长趋势。治疗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乏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浆Visfatin水平与PFS存在相关性(P=0.046),与OS之间无相关性(P=0.307)。治疗组治疗后血浆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isfat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复元汤联合化疗可减轻晚期肺鳞癌患者不良反应,使其PFS、OS有延长趋势。晚期肺鳞癌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与PFS存在相关性,但与OS无相关性;益气复元汤联合化疗可降低血浆Visfatin水平。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观察强肾扶正汤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强肾扶正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综合疗效、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稳定率治疗组为75.56%,对照组为5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KP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肾扶正汤合含铂化疗方案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7.
介绍徐基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辨证思维及临床经验。徐教授认为,肺癌术后、放化疗后在临床上可辨为气阴两虚、气虚痰湿、阴虚热毒与气滞血瘀四型,针对不同证型,运用补肺汤与沙参麦冬汤、顺气导痰汤合四君子汤、生脉散与百合固金汤及养阴清肺汤、千金苇茎汤与三仁汤等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能谱CT扫描在诊断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及放疗前定位鉴别肿瘤边界、精准勾画靶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患者的放疗前定位Ⅲ期能谱CT扫描的影像资料,比较分析Ⅲ期增强CT扫描不同参考指标(BMI、BMI-ICM及Eff-Z、PI)显示瘤-肺交界面评分值差异,比较肿瘤与不张肺组织IC值及CT值差异。结果:Ⅲ期增强CT扫描瘤-肺边界评分4项指标(BMI、BMI-ICM及Eff-Z、PI)间存在统计学差异,BMI-ICM最高,PI最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Ⅲ期扫描中,显示瘤-肺边界的主观评分有差异,动脉期最高;肿瘤与不张肺组织IC值及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值比CT值差别更大。结论:能谱CT扫描的不同指标能帮助鉴别中央型肺癌与不张肺组织的边界,利用最佳指标实现放疗前精准勾画放疗靶区,实现放疗计划最优化。  相似文献   
99.
总结刘华教授基于“窠囊演变”理论论治肺癌的经验。刘教授根据肺癌“气虚”为始,“阳虚”进展,“毒”成恶化,“郁”贯始终的演变特点,结合肺癌复杂多变的病性,总结出“窠囊演变”五个阶段的病机及其治法。窠囊初始,气虚痰凝,重在补气化痰;窠囊进展,痰瘀互结,重在化痰散瘀;窠囊结盾,阳虚毒结,应标本兼顾,重在益气助阳解毒;窠囊传舍,气阴亏虚,重在益气养阴解毒;机体衰竭,气血阴阳俱虚,重在补脾益肾;兼之“气郁”贯穿演变全过程。刘教授提出此演变,为精准辨治肺癌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0.
用低剂量CT对早期无症状肺癌筛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低剂量CT,降低X线照射量,减少对人体辐射的方法开展对早期无症状肺癌的筛查,提高检出率,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生存率。改善肺癌长期以来发病隐蔽诊断难的状况。方法:对500例无胸部症状人群分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应用低剂量扫描参数,对病灶局部加用HR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等,进一步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结果:500例受检人群中筛查出大小结节35例,其中确诊肺癌6例、良性病变7例(错构瘤2例,结核球2例,炎性肿块3例),余22例为阴性结节。有87例为其他肺部疾病(肺气肿、肺大泡、炎症、陈旧性结核、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等)。378例为正常。6例肺癌分别做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结论:低剂量CT是检测早期无症状肺癌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检出率,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