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27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69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伊海生  宋天锐 《沉积学报》1988,6(4):130-136
徐州煤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地层底部粗粒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晶体沿a轴方向延伸的假六方板条状粘土矿物。扫描电镜观察到清晰的单体形态轮廓,片体长一般约25μm,最长达40μm,宽约4μm,长宽比为6∶1-10∶1板条状片体面对面叠置成“书册”状集合体,聚集在砂岩孔隙中。薄片光性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为地开石。这种特殊形度的地开石是从孔隙沉淀中直接沉淀的。缓慢地结晶速度是地开石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介绍了砂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特别是对国内较少涉及的动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作者的理解体会作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43.
游离氧化铁形态转化对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通过模拟环境中的有机质使游离氧化铁形态转化对典型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试验,系统地测试了游离氧化铁的形态分布与物性指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渍水条件下,游离氧化铁的形态转化对红粘土性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在渗水条件下,由于游离氧化铁的流失使得胶结作用减弱,它对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逐渐明显,其潜在的危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4.
陈学利 《岩土工程师》1995,7(2):40-43,19
本文根据桩端土“压缩机理”模式,按照深埋基础沉降计算原则,推出了桩端沉降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变形函数,以变形量为承载力控制标准,给出了承载力及折减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45.
汪兴模 《矿物岩石》1990,10(1):103-106
试验确定,在用HCI和NaOH试剂解离硅质胶结的沉积岩时,浓度5%的试剂即可达到解离度95%以上,且颗粒表面特征、重矿物数量和重矿物标型特征较浓度10%的试剂处理的样品保存得更好。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根据钻孔岩芯化学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北平原北部全新世沉积地层中化学元素Fe、Mn、Ca、Mg、Cu、Ni、Zn、B等以及CaCO_3的分布,它们的迁移和积累受制于气候条件,沉积环境以及海洋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在全新世早、中、晚三个沉积阶段中,元素Ca、Mg以及CaCO_3的含量具有高—低—高的分布特征,而元素Fe、Mu、Cu、Ni、Zn和B则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8.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场地砂土液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中对饱和砂土液化的分析方法及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9.
对利用声幅—变密度测井判断固井质量的测井原理和工作方式及资料的解释处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固井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曲线反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了资料解释中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50.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发育着西藏最晚期的海相沉积,对这套海相沉积的研究,可提供关于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的良好信息,本文对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遮普惹组的化石碳酸盐岩微相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参考Wilson(1975)的标准微相,初步识别出10种微相和5种生物相类型。同时对遮普惹组中的砾状灰岩的成因机制作了有益的探讨,它完全是由沉积作用而成;胶结物不是源于物质的重新分配,而是台地边缘斜坡的等深流沉积。以此为基础,对西藏特提斯晚期沉积环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岗巴-定日盆地在始新世Ypresian-Lutetian早期接受海侵;自Lutetian晚期开始,区内总体处于一种海退环境,但由于受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岗巴地区在Lutetian晚期-Bartonian晚期成为-深水坳陷盆地;至Priabonian早期,海水完全退出本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