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992篇
大气科学   1194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436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快速准确地掌握紫菜筏架的个数和面积可为海域管理和海洋行政执法等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连云港市紫菜养殖筏架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卫星影像,采用分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Sub-regiona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SR-NDVI)和中值滤波(分别利用蓝光、绿光和红光波段)两种方法,开展紫菜筏架自动提取研究,并以无人机影像对实验结果开展精度验证,针对不同水深区域,从识别个数、面积和方法 3个角度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水区SR-NDVI方法识别面积精度优于中值滤波方法,深水区恰恰相反;深水区水质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提取精度较高,4种实验识别紫菜筏架误差均优于2个筏架,而浅水区提取精度相对较差;同时浅水区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筏架相连"现象。  相似文献   
992.
气象自动站监测设备的正式运行,标志着黑龙江省的大气监测已进入自动化的工作模式。新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必要的维护,而相关的技术支持将是保障其任务的根本。自动站硬件故障检测流程,对各地(市)自动站有较好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地震检测与震相自动拾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微震事件易受噪声干扰等特点,本文将STA/LTA方法和基于方差的AIC方法(var-AIC)相结合,在震相到时初步拾取的基础上,使用台站的德洛内(Delaunay)三角剖分及台站间最大走时差约束来减少噪声干扰的影响. 利用到时进行地震定位之后,根据台站预测到时,在设定的时间窗内对地震震相进行更精细的分析. 特别是针对微震事件信噪比低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偏振分析的拾取函数,根据窗内STA/LTA方法和var-AIC方法的拾取结果自动选择合适的值作为震相到时. 最后,对西昌流动地震台阵2013年304个单事件波形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地震事件检测能力和更高的震相拾取精度.   相似文献   
994.
孙印  潘素珍  刘明军 《中国地震》2018,34(4):606-620
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在传统的人工拾取技术不能满足庞大的地震数据处理需求的情况下,震相自动拾取技术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回顾并总结了震相自动拾取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长短时窗法、赤池准则法、模板匹配技术、基于自相关盲搜索的FAST法、S波偏振分析法、人工智能方法等,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多频率震相识别、全波形叠加、二次方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同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改进的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SMBLOC,对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佩鲁贾MW 6.2级地震震中周围约60 km内的近场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尝试给出同震位移场,与GPS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独立和联合两种资料反演震源滑动模型,并根据震源模型进一步给出全空间预测位移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的资料给出的水平位移场幅值均为cm级,且均表明断层的错动以正断为主.(2)两种同震位移场分别独立和联合反演所得的震源静态滑动范围基本一致,最大滑动均发生在震中东北侧,强震模型表现出明显的双事件特征,较大滑动分布在震中东北侧和东南侧,GPS模型在震中东南侧的滑动相对较小,其双事件特征不明显.两种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0.96 m和0.86 m,较为一致,反演的矩震级均在MW 6.3左右.(3)根据震源滑动模型计算所得的佩鲁贾地震全空间预测的水平同震位移场中最大位移分布区域与震后报告中受灾严重的地区基本一致.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SMBLOC方法解算震级较小的MW 6.0左右地震强震记录的同震位移场,并反演震源滑动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其同震位移场和滑动模型可为震后灾害快速评估、救援力量分配、余震趋势判定等快速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在VS2015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编写国家地震台断记统计和批量补数自动处理程序,实现数据中断统计查询、数据采集器波形数据文件下载和上传波形数据文件至远程服务器的自动化。该自动处理程序在部分地震台使用以来,运行良好,数据完整率、连续率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震情上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人工震情上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基于VC语言,设计并实现自动震情上报系统。该系统通过读取EQIM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采用模拟操作,实现无接口情况下采集EQIM中相应地图,并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通用API,按所需格式生成包含震情数据与地图的震情上报文档,同时提供核对和校验功能,通过自动传真方式实现震情上报与保存功能。该系统的实现,减少了人工干预造成的错误,提高了震情上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真正实现了震情的自动传真上报。  相似文献   
998.
杨旭  李永华  苏伟  孙莲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1):4290-4299
准确拾取P、S波震相到时是深入开展地震波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改进了自动拾取参数优化函数算法和质量评估方案,引入了拾取到时优化方案,使用基于参数优化的频带-带宽拾取算法、AICD拾取算法和峰度拾取算法对腾冲地区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P、S波到时自动拾取,对拾取结果进行了优化和质量判定.结果表明:经参数优化、拾取优化后,采用3种方法自动拾取的P、S波到时与人工拾取到时的时差在0.1 s内的记录占比分别达到74.66%、70.98%.这些参数值均优于算法改进前的同类参数,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9.
叠加速度分析技术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经典的时间域速度建模方法.叠加速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速度谱计算和拾取两个步骤.至今为止,多数研究工作通过提高速度谱的分辨率以及抗噪声能力,获得高质量的速度谱从而有利于拾取.本文的目标是将叠加速度分析技术转为一个全自动化的处理流程.从参数估计的角度出发,将叠加速度估计转化为稀疏反演框架下的模型参数估计问题,并通过稀疏反演算法自动反演叠加速度,进而提高叠加速度建模的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给出了正问题的定义,即层状介质中CMP道集的预测模型,利用叠加速度、垂向双程走时(t_0)以及反射子波以及CMP道集时距关系(如双曲时距关系)可以预测CMP道集.接着,速度分析反问题可以描述为已知观测的CMP道集,估计模型参数(叠加速度及t_0时间等).利用模型参数的稀疏性作为约束条件并用L_0范数作为模型稀疏性的度量准则,叠加速度分析可以转化为L_0范数约束下的稀疏反演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校正思想的匹配追踪算法求解上述反问题,实现了自动叠加速度建模并为后续的高精度速度反演方法提供较好的初始模型.理论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张淑玲 《测绘通报》2019,(9):112-114
“数字衡阳”市县一体化大数据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实现了市县地理信息一体化管理、共享和协同服务,制定了完整的市县一体化标准体系,创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管理机制,创建了基于标准体系的“一键成图”技术。大幅提升了地理信息共享应用的效益,降低了县级地理信息应用技术门槛,为全国其他地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今后将进一步实现数据成果在各行各业的快速应用,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