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2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1544篇
大气科学   1333篇
地球物理   825篇
地质学   926篇
海洋学   336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81.
水平层状介质中侧向电阻率测井快速迭代反演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侧向电阻率测井由于具有较好的探测深度和较高的纵向分辨率而成为油储地球物理测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确定储层中油气含量的最方要手段。然而,当地层的厚度小于基纵向分辨率时,由于受井眼泥浆和上下围岩等的影响,实测的视电阻率以已无法反映地层电阻率的起初变化,给油气层的划分及油储层的定量评价带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研究侧向电阻率测井反演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2.
吴锐 《福建地质》2022,41(1):69-75
特征点匹配是遥感图像配准中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特征点匹配方法存在同名点一对多或者匹配的同名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进而影响匹配精度.针对此问题,在归一化重心坐标系NBCS匹配算法的基础上,在已完成的NBCS特征匹配后进行迭代计算剔除误差过大的同名点对和选择邻域定位更为准确的特征点,经图像特征匹配实验验证,改进算法实现了特征...  相似文献   
983.
基于结构扫描雷达网格测线的数据采集方式,提出了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三维切片成像算法。先用克希霍夫偏移进行聚焦处理,使反射波自动归位到其真实空间位置;再进行三维插值,从少量的测量数据获得重建目标空间的足够信息;最后对两方向的数据信息融合,增强目标反应,减小噪声干扰,提高检测效率。对实验台和实际建筑的检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对结构扫描雷达数据的三维切片成像,能更加全面而细致地了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部准确信息,使用的算法能清晰分离出点目标和横、纵方向的线性目标,为雷达图谱的解释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对相关检测工程和质量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4.
高分辨率非线性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陆相沉积环境下的复杂隐蔽岩性储层,由于观测信息不准确,如信息重叠、信息缺失和噪音污染,以及岩石物理关系模糊等原因,储层横向预测存在不惟一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基于线性假定的常规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已不适用于复杂隐蔽岩性储层的勘探.本文采用一种非线性储层岩性物性褶积模型,建立波阻抗与孔隙度/泥质含量的函数关系;通过多级结构分解和双向边沿子波检测来刻画复杂岩石物理关系;通过Caianiello褶积神经网络实现确定性反演、统计反演和非线性理论三者有机结合;最后联合应用基于逆算子的反演方法和基于正算子的重建算法实现了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波阻抗信息进行高分辨率储层物性参数反演.非线性储层物性参数反演采用多井约束机制和分频反演方式,在陆相和近海油气勘探资料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5.
二次电流场多次叠加概率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下电流场的积分公式,离散化的二次电流场被分解为电性不连续界面上的一系列点电荷电场的代数和.单位正点电荷电场被引入作为空间扫描函数(SDS),积累电荷出现的概率(COP)函数定义为二次电流场与SDS的互相关.为对概率成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解释,提出了规范的积累电荷出现的概率(NCOP)函数.通过应用有限元算法对2D地电模型进行二次电流场合成,实现了二次电流场的多次叠加概率成像.结果表明对均匀半空间中赋存地质异常体的电性结构,概率成像方法对地下异常体的空间位置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86.
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飞  常旭  刘伊克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6):1899-1908
在反射地震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准确求取共转换点一直是一个难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避免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而且能够使转换波归位到真正的反射点上,实现准确成像.本文针对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成像问题,通过对转换波共近似转换点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建立了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的初始速度场,通过速度扫描和纵、横波速度比值扫描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和纵、横波速度比值,实现了在火山岩高速层覆盖区域的转换波偏移成像.实际资料的成像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近似转换点计算以及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7.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AMR现象.用“破裂时间分析”方程中的幂指数m作为描述震前加速矩释放“程度”的参量,在时间-空间-地震序列截止震级组成的三维参数空间(T,R,Mc)内考察AMR现象存在的客观性.考虑了多种因素对m(T, R, Mc)分布图像可能的影响,其中,余震是否删除和Mc对计算影响不大,但ML6.0以上“干扰”事件的影响则较大.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前的确存在AMR现象,但得到的m(T, R, Mc)分布图像较为复杂,可观测到两个明显的AMR集中分布区.此外,在以实际震中为圆心的多个圆形区域内,使用固定时间窗向实际发震时刻滑动逼近,可观测到m值逐渐减小,即加速特征逐渐明显的过程.对震前矩释放程度m值的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出现AMR现象的空间区域与震中位置似有较好的对应,但其时-空演化图像与滑动时-空窗的选取有关.这表明,本次MS7.3地震前的确存在AMR现象,并与其孕震过程在物理上相关.但本文仅是一个震例的研究,无法给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结论,此外,用AMR来约束地震发生的时间看来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988.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ed forms on a bed of fine silica sand was conducted under alluvial flow conditions in a laboratory flume with a diverging channel. The main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assess: i) the steepness of bed form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ii) the threshold height of wavelets (ηt) that triggered the start of ripple development. Detailed bed profile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n acoustic Doppler probe, traversed longitudinally over the sediment bed at various experimentation times. The bed form dimensions were extracted from such bed profile records and analysed for the wavelet, transition and equilibrium stag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eepness of ripples in the transition and equilibrium stages were similar, confirming predictions of previous mathematical model simulations.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fitted the wavelet length data. The wavelet threshold height was estimated as ηt ≈ 7 mm, or ηt≈ 80 in wall units. Such a height magnitude suggested that ripple development could be triggered by the wavelets reaching the outer flow zone of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The ηt value obtained corresponded generally to the intersection point between two predictive equations for bed form dimensions. A formulation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ηt as a function of the sediment grain size, which was confirmed for the fine sand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989.
The multi-time-scale structures of an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series of debris flow in the Jiangjia Ravine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are analys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ation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E1 Nirio episodes on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are discussed by comparing the period variations of ENSO and the dischar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series of debris flow is related to E1 Nifio episodes. Generally,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of debris flow is less than usual during an E1 Nifio episode and debris flow is less active. On the contrary,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of debris flows is greater than usual during a La Nifia episode and debris flows are more frequen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s of debris flow in the Jiangjia Ravine and the summer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with both having quasi-periodic variations of 2 and 5-6 years.  相似文献   
990.
结合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分析面向三维地质建模的领域本体的组成和层次结构.结合地质语义的特点,提出突出概念间关系的五元组逻辑结构和基于迭代思想的构建方法.该逻辑结构由概念、概念间语义关系、概念间层次关系、属性和实例组成.基于迭代思想的构建方法分为需求分析、领域共享词语的字典库构建、本体表示、本体集成和本体评估等步骤.以OWL语言描述工具,结合正断层本体实例探讨了面向三维地质建模领域本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和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