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0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902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84篇
地质学   5002篇
海洋学   39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华北奥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相关区域性储层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刘波  王英华 《沉积学报》1997,15(1):25-30
发育于下奥陶统亮甲山组顶部(UF1)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或峰峰组顶部(UF2)的两个不整合面是控制华北早古生代与古岩溶有关的区域性储层形成及展布的关键性面。UF1F2原被认为分别代表了短期或长期的基底构造隆升,但是,基于新的证据,我们认为二者受控于不同成因机制,因而与之相关的储层预侧也应有所不同。UF原被解释为是板块南部基底上翘的结果,但层序地层分析却支持其海平面变动成因解释。海面下降会通过切蚀水平岩层产生一个倾向盆地的卡斯特侵蚀斜面。UF1从西北仅蚀亮甲山组到东南下切至下寒武统顶部。因此,与之相关的储层亦从西北至东南发育于相应层位内。在空间上,有利区域性储层主要分布于强烈混合带白去化并有随后轻度淡水淋滤的华北地区中心地带。UF2由全球性构造事件形成。这一构造运动导致板块内部下弯及相应的边缘上凸,在下凹的华北中心地带保存了较新的地层(峰峰组),而在凸起区这些新地层却被天水侵蚀殆尽。与UF2有关的潜在区域性储层趋于分布在边缘抬升区,特别是峰峰组分布的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2.
济阳坳陷低熟原油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济阳坳隐成熟原油广泛分布于埋深小于2000m第三系储层,原油具有低炮煤,低饱/芳比,高非烃及甾,萜化合物保留复含量原始生物构型的特征,应用甾烷C27,C28,C29要对丰度,萜烷中γ蜡烷含量和姥/植比可将全区低熟油划分为三类,展现了生源组成和介质环境对原油性质的影响,文章结合现代藻类的低温生烃模拟,探讨了低熟原油成因机理,提出了低熟原油系列有机质早期低温演化阶段的产物,咸化的强还原环境富含低等藻类  相似文献   
153.
中国侏罗系煤成油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社荣  方家虎 《地质论评》1997,43(2):155-161
在阐述了煤成油的概念,总结和评述了煤生油显微组分,生油门限,生油范围和生油高峰等问题后,本文通过吐哈等盆地侏罗系煤生油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可溶有机质演化,成熟度和有机质丰度,油源及原油成熟度对比;含煤岩系中煤层和泥岩的厚度及总量和煤及泥岩最高沥青和总烃转化率的对比; 其族组成和煤成原油的族组成特征的对比,提出了中国侏罗系煤成油盆地中泥岩比煤层对煤成油田形成有大的贡献看法。  相似文献   
154.
原油族组分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双舫  付晓泰 《地质学报》1997,71(4):367-373
利用等温密封热解实验技术及恒速升温热解实验与PY—GC分析技术的结合,本文分别建立并标定了原油中各族组分,即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族组分成气的过程均可用平行一级反应描述,但不同组分在平均活化能及活化能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各族组分在地史过程中成气的过程可由各自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将使原油成气过程的定量、动态描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5.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成油气地质历史条件复杂,盆地内海陆相油气、不同成藏期油气、不同成熟度以及不同保存条件的油气并存。具海相古生界及陆相中-新生界两大烃源岩系,前者以奥陶系和石炭系为最好源岩,后者以三叠系和侏罗系最佳。烃源对比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特点。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和中新统均为重要的储油层系,其储集岩类古生界主要为白云岩,次为石灰岩,中-新生界主要为砂岩。成藏类型可分为六种:古生古储、后生古储、后  相似文献   
156.
王庭斌 《中国科学D辑》2004,34(2):117-124
中国有5类含煤盆地, 含煤盆地的形成、发展与历次构造事件密切相关, 其中印支运动对中国含煤盆地构造格局、古地理景观的变革尤为重要. 中国含煤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3种结构型式和两类沉积环境. 总结中国含煤-含气(油)盆地的地质条件表明: 只有曾长期深埋地腹的煤系地层才有可能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 成为中国天然气的主要勘探对象. 在各类含煤-含气(油)盆地中, 以类前陆型煤成气前景最好; 裂(断)陷型煤成气聚集的丰度最高, 最有利于生成煤成油; 克拉通型煤成气丰度偏低, 演化程度偏高. 由以上3种类型含煤盆地为主在中国形成了3个煤成气主要聚集区: 西部区、中部区、近海海域区. 未来勘探煤成气田的重点盆地: 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东海及莺琼盆地.  相似文献   
157.
Thirty-seven Kupferschiefer samples from southwestern Poland were analyzed by microscopy, Rock-Eval approach and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geo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erogen present in the sample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kerogens. One type was only subjected to thermal alteration processes, and the other was further oxidized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sediment.In the oxidized samples migrabitumen was transformed into pyrobitumen. Rock-Eval analyses show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HI values in the oxidized samples and an increase in OI values in relation to the samples that were not influenced by oxidation. Variations in S2 versus Corg contents indicate a change in kerogen from Type II to Type III with progressing oxidation. The presence of pyrobitumen and the depletion of hydrogen in the altered kerogen allow one to conclude that the kerogen was used as hydrogen donor for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  相似文献   
158.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为古岩溶喀斯特化与受后期构造叠置改造的孔、洞、缝等组成的非均质储层,储层具有规模不同、空间形态不规则、充填性质各异的复杂组合特征以此为对象通过分解地震波场不同特征信号,开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储层目标的叠前叠后地震预测技术,不同特征地震预测结果经综合叠置验证分析,实现了残丘体上叠置的孔、洞、缝及古地貌的精细刻画及表征,展示了缝洞空间纵横交错的叠置关系,提高了复杂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的认识及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黄土沙漠区隐蔽薄气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庆油田公司针对黄土沙漠区低孔、低渗、薄气藏的地震目标处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一套适合该类气藏特点的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在榆林、乌审旗、苏里格庙和神木等地区的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开发阶段取得了显著效果,使长庆油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量连续八年保持稳定增长。本文详细剖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经验。  相似文献   
160.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详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结果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特征的原油,第一类原油含有丰富的C30 4-甲基甾烷,而C19三环萜烷、双杜松烷(主要是T构型)等代表陆生高等植物生源的分子化合物浓度低,与典型湖相沉积的文昌组烃源岩有良好的可比性;另一类原油具有高丰度的双杜松烷和C19三环萜烷以及较高的Pr/Ph值等,代表着偏氧化环境下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的贡献,但这类原油中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含有只是在文昌组岩石中才有的C30 4-甲基甾烷,因而认为这类油是两套烃源岩的混源产物,恩平组原油的混合比例最高可达80%以上 ,主要分布在惠州凹陷及其南边的西惠地凸起上.原油配比实验表明,即使在文昌组生成的原油中加入50%~80%的恩平组原油,混合油仍表现出文昌组生源的特征.因此,4-甲基甾烷的存在不能作为判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源主要是文昌组的唯一证据.文昌组烃源岩对珠一坳陷商业性油藏的贡献是普遍的,但恩平组烃源岩对惠州凹陷周边凸起上的油田/油藏的显著贡献不容忽视.正是由于恩平组生成的原油的再次注入,使得早期发生生物降解了的油藏再次充满,使油质变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