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5篇
  免费   3123篇
  国内免费   4801篇
测绘学   487篇
大气科学   1429篇
地球物理   2170篇
地质学   15317篇
海洋学   45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508篇
自然地理   2137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764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783篇
  2018年   560篇
  2017年   587篇
  2016年   632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875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165篇
  2010年   970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1037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742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734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482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490篇
  1994年   436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373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10篇
  194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蓟县盘山花岗岩主体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东秦岭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特征,两褶皱带的改造型花岗岩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表明源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造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川滇地区自有地方台,网建立以来的21年间记录到的239次小震群进行了研究,发现Ms≥6.7级的强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小震群年频度增高的背景上。并引用了归一化熵值K作为衡量震群序列中能量分布均匀度的特征量,分析了不同K值的震群与中强震发生的对应关系,发现K≥0.8的震群发生与Ms≥5.5的中强震发生的对应率为59.3%;虚报率为40.7%;漏报率约占14%。K<0.8的震群发生满足无震条件的约占56%。以上结果表明,用归一化熵值K≥0.8来区别前兆震群与一般震群,结果没有华北地区的那样显著。在川滇地区,要将所对应的强震震级提高到6.5级,结果才比较好。  相似文献   
996.
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中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中赋存着丰富的金矿床。我国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台,也是重要的含金岩系。产在花岗岩—绿岩地体中的金矿可分为绿岩带中的原生和再生金矿床两大类。金矿的形成是多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经多年的人工重砂分析,从花岗岩中分离提纯出二十多种单矿物,从而总结了一套分离提纯花岗岩单矿物的简易流程。此流程设备简单,成本低,只要与人工精淘密切配合,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单矿物。  相似文献   
998.
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集中产出在华南陆壳成熟度较高的特定部位,其特征是:地壳厚度大(莫霍面深度大干36km);陆壳增生范围宽(1000km以上),地壳铀含量偏高,其中沉积壳层平均铀含量为5.69ppm,花岗岩的平均铀含量为10.5ppm。产铀花岗岩体的源岩物质来自地壳,是陆壳多次增生和重熔分异的产物。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物质成分、元素组合及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岩石,是华南地壳多次活化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广西大容山过铝花岗岩复式岩基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琳 《地球化学》1988,(1):26-40
Sr、O、H、^40Ar/^39Ar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容山岩基中岩体的形成顺序是:大容山→台马→旧州,年龄分别为:270,258,228Ma。岩基源区310Ma时发生Sr同位素均一化事件。大容山、旧州岩体有同源演化关系,台马属于另一独立源区。岩基属于由部分熔融形成,但分异程度弱的S型花岗岩,其中包体主要为熔融残留体。  相似文献   
1000.
在实测地表大地热流、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及生热率的基础上,作者计算了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深部热流值(q_r)及地壳上部放射性元素富集层厚度(D),即分别为38.4mw/m~2和15.7km。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具有较高的深部热流值和较大的D值。笔者进一步阐明,较大的D值是攀西古裂谷地区地壳分异程度差在地热上的反映,而较高的q_r值表明本区来自地壳深处上地幔的热量比较大,这与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整个地质发展历史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