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6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2346篇
测绘学   54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6417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42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2年   6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10篇
  194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喀腊大湾地区位于阿尔金山脉东北缘,当地早古生代时期构造环境复杂并且伴随剧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通过对区域内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5个岩体(大平沟岩体、阿北银铅矿岩体、阿北岩体、4337北花岗岩体、喀腊大湾南岩体)的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早古生代区域重大构造事件和构造环境.南部的喀腊大湾南岩体表现低钾性质,其余4个岩体样本为中高钾钙碱性中酸性岩,并且有向高钾演变的趋势,铝饱和指数在1.0~1.1之间,数据统计和分析大部分样品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少部分显示了I型向S型过渡的性质,代表了洋壳-陆壳活动性大陆边缘的环境.结合喀腊大湾周边地质背景,本地区应该是阿尔金古洋壳和塔里木地块南北向碰撞作用的火山岛弧区域.  相似文献   
992.
以中天山东段的天湖东铁钼矿含矿花岗岩为例,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定其为早古生代花岗岩((445.3±4.6) Ma)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等多方面研究,探讨该岩体的成岩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天湖东含矿片麻状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并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状花岗岩高硅、弱富铝、富钙、富钠而贫钾,ASI值为0.68~0.82,属于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等和轻稀土元素La、Ce、Nd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b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分异较为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表现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εHf(445 Ma)值为-6.31~-1.77,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538~1.825 Ga,表明该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壳源物质。综合分析上述资料,认为天湖东铁钼矿片麻状花岗岩是由俯冲过程中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本课题组的新近研究成果认为,在早古生代时,中天山为岩浆弧构造环境,形成一系列的钙碱性岩浆岩,而该岩浆弧的形成可能是受到介于吐哈陆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的古天山大洋在早古生代时期向南俯冲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3.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样品和瓦屋塘花岗岩1个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其中,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15.9±1.9) Ma和(212.2±2.1) Ma的主体谐和年龄。同时还测得了一组较年轻的谐和年龄((201.0±2.8) Ma)和一组较老的锆石核部年龄(230.3~227.0 Ma),表明研究区印支晚期存在多期花岗质岩浆的侵入活动。瓦屋塘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个样品给出了(217.7±1.8) Ma的谐和年龄。这2个岩体的形成进一步佐证了华南大陆印支晚期岩浆活动于210~225 Ma,达到岩浆活动的峰期。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白马山和瓦屋塘岩体均为弱过铝-强过铝质花岗岩,具壳源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期或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源于早元古代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这2个岩体形成于秦岭-大别和松马2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结束后的印支晚期伸展构造背景下,为热-应力松弛阶段,板内挤压加厚的地壳减压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探讨庄河地区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岩浆侵位的驱动力、上升通道、通道最小临界宽度和定位过程,指出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是由其岩浆在区域挤压力的作用下,沿由深大断裂所提供的最小临界宽度呈脉状上侵,并在地壳浅部以岩墙扩张的形式定位而成.  相似文献   
995.
王萱 《地质与资源》2014,23(2):114-120
闾山岩体地处华北板块北缘,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总体呈北北东方向展布.早期可能受华北板块与佳蒙板块作用,为岩体的形成提供热源与空间;后期华北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作用,使得岩浆最终就位.在板块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早期以挤压作用为主,造山作用使得地壳先加厚,后期转化为伸展作用,在地幔热源作用下进行拆沉作用,使得地壳减薄,形成闾山变质核杂岩和东西两侧的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996.
沙拉哈达钨矿区处于内蒙地轴北缘和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交接处.矿化主要分布在安山玢岩内,矿体主要由含矿石英脉组成,矿脉中普遍含黑钨矿、白钨矿、黄铁矿及多金属硫化物.与钨矿有关的侵人岩体主要是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围岩蚀变以硅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为主.该矿床属高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97.
位于哀牢山—金沙江新生代钾质碱性岩浆岩带南段的玉召块、马头湾和十里村透辉石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 38Ma、34Ma和 37Ma,相当于渐新世,属于喜马拉雅期,结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等,对控岩机制、岩石的属性和成因以及锆石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8.
云南石林地区土壤侵蚀的石笋记录与现代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云南乃古石林地区的洞穴沉积物———石笋,结合土壤侵蚀观测结果,发现石笋中的每一个夹泥层代表一次地表快速剥蚀事件,进而讨论了土壤侵蚀事件在石林发育过程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石林发育的自然过程之一是土体较长时期稳定、实现土下溶蚀,协同土壤阶段性的快速剥蚀过程,脉动式相对向上“生长”。石林地区全新世曾经历过数次快速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华仁民 《地质论评》2005,51(6):633-639
南岭地区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的成岩作用与相关的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①南岭地区大部分“花岗岩型”铀矿床的花岗岩成岩时间是印支期,但铀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其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②在燕山中期第一阶段(170~150Ma)达到高潮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其相关的钨锡等稀有金属矿化多发生在燕山中期第二阶段(150~139Ma),成岩与成矿相差十几百万年;③燕山晚期许多浅侵位的花岗质岩体与相关的锡、铀矿化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这一时间差反映了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之间在物质来源和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可能揭示了花岗岩与矿床在形成机制上的根本性差异。南岭地区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壳幔相互作用、高的热流值,以及深部流体的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全风化花岗岩化学及矿物成份在全土和粘粒中的不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风化花岗岩化学和矿物成份的测试常用全土和粘粒部分(粒径<2μm)分别进行。业已发现两者由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差异,对土工程地质性质所起作用不同。本文给出了6个全风化花岗岩样品的全土和粘粒部分筛分法和移液管法测定粒度成份,用X荧光光谱仪做全量化学分析,及XRD矿物学分析的结果。对比这两部分数据发现,属于含砾土的这些样品化学成份的变化同矿物一致,尤其是同粘土矿物成份含量变化很一致。同全岩相比,粘粒化学成份中的SiO2减少了近50%,K2O含量也降低,而Al2O3、Fe2O3和H2O+都明显升高。粘粒中氧化物相对含量升高者居多;全岩矿物成份以石英、粘土矿物和长石为主,粘粒中埃洛石和高岭石占大多数,其次为伊利石;粒度成份、化学成份和矿物含量相关性比较明显的是:石英和角砾正相关,和砂粒负相关,长石和砂粒正相关,粘土矿物含量和Al2O3、烧失量(LOI)和埃洛石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