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周尚意  张晶 《地理科学》2015,35(11):1357-1363
以地方性理论为切入点,提出历史事件为地方性的来源。在洞庭碧螺春原产地苏州吴中区东山镇和金庭镇(原西山镇)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地方性在洞庭碧螺春生产销售方面的作用。运用级差地租理论和垄断市场理论说明了当地通过占据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地方性”而获得了级差地租和垄断利润。研究结论为:① 历史事件和传说具有空间不可移动性,可以成为形成级差地租的因素。② 历史传说赋予地理标识产品的质量无法通过理化手段测量,因此会出现原产地之外的茶叶假冒当地茶叶销售获利。派生的建议是当地政府需要加强对地理标识产品的宣传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2.
基于“地方依恋”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SCI)模型”基本理论,通过构建顾客地方依恋与购物满意度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采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苏州观前街历史街区型购物场所顾客地方依恋对购物满意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购物抱怨及购物忠诚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效应;②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购物抱怨的直接负向影响显著、通过顾客购物满意度对购物抱怨具有间接的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③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忠诚度的直接影响及以购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均为显著。最后提出了增进观前街与顾客之间人地情感联结关系,以提高顾客游憩及休闲购物满意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3.
肖书明 《地质学刊》2009,33(2):198-198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江苏苏州鸡笼山铅锌银矿普查”项目日前通过评审,提交的333类铅锌矿石量、锌铁矿石量以及磁铁矿石量分别为3.12万t、52.12万t以及2.65万t,矿石累计57.89万t。其中伴生有铜、银、锡、铋、镓、镉等多金属,并且具有一定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74.
葛汉清  刘刚 《江苏地质》2009,33(1):60-63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南环快速路东延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叙述在保证吊装长大钢筋笼和接头桩的安全性、可靠性、使被吊物体不发生弹性变形和降低抗弯强度的情况下,选择起重设备、确定吊点位置、配备吊具,并介绍接头桩、钢筋笼的吊装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和杭州都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市的产业水平,由于发展历史、优势资源、地方政府的干预等多种原因,二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作者研究了苏州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投资主体、产业组织方式、产品类型,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认为,这种差异是两座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各自发展模式上的进一步延伸,两种典型模式各自优势的发挥以及相互间的借鉴和融合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实验性意义。  相似文献   
76.
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77.
78.
苏州西南部的推覆和伸展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的地质、钻孔资料,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和岩组分析研究,发现苏州西南部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重要的构造变动:先期的推覆、后期的伸展。推覆时代确定在早、中三叠世之后,晚侏罗世之前。其后该区便转入伸展构造发育期。推覆构造具有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组合的几何学特征。推覆动向大体从北西(340°±)向南东,并有左旋逆冲性质。根据平衡剖面恢复,确定最小推覆缩短量为18—20公里,缩短率为45.6—47.6%。伸展拉张为表层的重力滑动,浅层形成NNE走向为主的“堑—垒”式对称正断层体系。区域盆地构造走向,野外地质和岩组的研究表明拉张主方向大体为NW305°—SE115°,并具右旋运动性质。挤压和拉张、推覆和伸展的叠加改造,使得苏州西南部的地层,包括大部分岩体在内,均成为无根构造岩片的叠置。这对研究该区高岭土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指导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基于2010年和2019年高德地图POI数据,运用缓冲区、标准差椭圆和最近邻层次空间聚类法分析近10年苏州主城区职住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苏州主城区居住郊区化和就业多中心格局显著,职住空间呈"南—北"向分布且重心南移,职住热点区分别展现"凝聚型+扩散"和"分散型+向心"的动态分布;从分产业角度按集聚分区测度方法将职住空间划分为7种类型,即居住主导型、制造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制造业+服务业主导型、居住+制造业主导型、居住+服务业主导型和职住均衡发展型;根据类型区不同特征,概括出3种演变模式,即核心区服务业拓展模式、近核区职住均衡化模式和远核区职住稳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0.
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的社会服务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河城市滨水空间具有公共属性。经过百年发展,苏州河沿岸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景观。随着公众对滨水空间的观光休闲、历史文化和景观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滨水空间向公共空间转换成为重要的趋势。以苏州河市区段为例,实地调研滨水空间的利用现状,发现设置铁栏或围墙、占用公共廊道、缺少滨水步道、集中绿地限时开放影响廊道连通性和公众可达性,加上原有的规划未充分把公共属性和水岸资源纳入到整体规划中,造成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结合典型河段功能规划,选取了苏州河河口段、梦清园段、中远两湾城段、武宁路桥段和苏河湾段五个典型河段,进一步分析了典型河段的社会服务功能影响因素。从整体规划、连通性、因地制宜退界开发、历史文化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角度提出提升苏州河滨水地区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