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1260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通过该区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包括重力测量、航空磁测、深反射地震和天然地震资料)的分析整理和编图,发现在扬子地台西南缘存在着一个菱形块体——川滇黔菱形地块,由四条(隐伏)深断裂带所围限。地球物理资料较为清楚地反映了菱形地块的构造格架。西侧重力异常梯度陡变,地壳厚度急剧变厚;内部存在由地幔隆起形成的重力高异常带,隆起带可能是菱形地块在元古宙时期裂解留下的遗迹;沿边界断裂地震活动剧烈而频繁。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及其内部的隆起带控制着本区的成矿作用,不同时期的矿产在菱形地块内有规律地分布。沿近南北向地幔隆起带分布有元古代沉积-喷流型Fe—Cu矿床,其两侧分布有与晚古生代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和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沿菱形块体边界分布有新生代与超壳深断裂有关的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沿菱形地块内部的南北向深断裂(如小江深断裂)有剪切带型金矿床。不同类型的矿床有时相互叠加形成复合成因的矿床(如东川地区)。这表明,不同时期的构造背景控制着不同类型矿床,同时表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一个不够稳定的地块(准地台或活化了的地台),菱形地块陡变的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东侧稳定块体(缓变)。  相似文献   
962.
现代地籍技术 第一讲 现代地籍研究的基本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地籍理论关注的核心概念地籍、地块、宗地和界址的基本含义,其含义的深化和扩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地籍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概念的精确化将加强地籍技术的可操作性,并对地籍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63.
王刚  王二七 《地震地质》2005,27(2):188-199
在印度和欧亚大陆晚新生代SN向陆内汇聚作用下,川滇地块沿鲜水河-小江左行走滑断裂和红河-哀牢山右行走滑断裂发生SE向逃逸和顺时针旋转,这必然造成其南缘的滇中、楚雄等地区地壳发生挤压缩短和隆升。然而,在滇中高原,SN向的小江断裂系发生张扭性运动,沿断裂出现众多的第四纪伸展和拉分盆地,这反映出滇中高原在晚新生代处于近EW向的伸展环境。力学分析与地质现象之间的矛盾暗示有一种尚未被揭示的伸展变形机制。文中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和地貌特征论证了晚新生代滇中背形构造的存在,揭示出是背形构造的应力分布状态导致了滇中高原上部地壳EW向伸展的发生,从而使得小江断裂发生分裂并伴随伸展构造的发育  相似文献   
964.
黔东南新元古代岩浆岩单颗粒锆石 U- 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黔东南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下江群基性火山岩及加榜基性侵入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 U- Pb法定年,年龄结果分别为 (825.0± 2.4) Ma, (815.8± 4.9) Ma和 (788.4± 2.6) Ma,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中期.下江群的沉积上限应不晚于 788 Ma.下江群地层在所研究基性火山岩下厚度仅数百米,在其上厚度达数千米至近万米,可以推测下江群开始接受沉积的年代应接近于 815 Ma.在 815~ 788 Ma较短时间内沉积地层之厚,可见当时地壳上升和剥蚀速度都较快.前人的研究发现,扬子地块周缘和内部都存在着与摩天岭花岗岩年代相近的花岗岩体,以及扬子地块周缘和华夏地块都存在与下江群基性火山岩年代相近的包括双峰式在内的火山岩.另外,桂北黔东南和湖北黄陵地区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和基性侵入岩在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比较相近.认为桂北黔东南的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与地幔柱导致的 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965.
李永飞  王娟 《西北地质》2005,38(1):15-25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羌塘地块南界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中晚中生代火山岩。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由拉斑系列大洋玄武岩(MORB)和钙碱性系列岛弧玄武岩(IAB)、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拉斑系列的洋中脊玄武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的标准化配分型式,明显不同于N—MORB玄武岩,而具有岛弧型的MORB特征(Ta、Nb的相对亏损),说明其成因与岛弧环境有一定联系。本区钙碱性系列的岛弧玄武岩(IAB)、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在Hacker图解中,微量、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上显示出岩浆同源性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分布的大洋玄武岩、岛弧玄武岩厘定,推断班公湖-丁青缝合带在晚中生代期间可能发育过一个完整的有限洋盆,这将对于进一步研究羌塘地块与其周边各地体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6.
云开地块北缘MORB型火山岩的首次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最新研究发现,在云开地块北缘陆川县石窝镇-北流市清水口镇一带的"云开岩群"中出露一系列变质基性火山岩,该火山岩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局部岩石中还夹有少量呈透镜状、布丁状或似层状产出的石榴辉石岩、透辉石岩、透辉角闪石岩、角闪石岩、(含石榴)斜长角闪岩、角闪绿帘石岩、石榴阳起石岩、石榴斜长辉石岩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典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型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的锆石SHRIMP法喷发成岩年龄为(1 462±28) Ma,表明其可能代表该区消失了的古洋壳岩石,是四堡期洋壳蛇绿岩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67.
扬子地块东段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物质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苏皖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化学成分,讨论了扬子地块东段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物质成分。以包体的平均成分代表该区岩石圈地幔的平均成分,依照地幔地球化学演化趋势,估计了该区岩石圈地幔的原始组成。采用最近提出的二辉石地质温度计,计算了包体的平衡温度,讨论了该区岩石圈地幔物质成分在垂向上的分布和变化,上地幔橄榄岩中的玄武质组分在垂向上由上而下亏损程度逐渐减小。包体中稀土元素丰度模式反映了该区岩石圈地幔演化的多阶段性。除了程度不同的部分熔融作用外,局部地段曾有隐性地幔交代作用发生,造成了地幔橄榄岩中主量成分和稀土元素的解耦现象。  相似文献   
968.
选择伊朗中部、南部及西北部地区的近20条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完整地层剖面,系统采集Soltanieh组、Barut组、Zaigun组、Lalun组及Mila组古地磁样品960件.经测试和对比获得结论:Soltanieh组记录的地磁极性带为反向,Barut组-Lalun组为正向,Mila组又为反向.此成果完全可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OS)1989年建立的全球地层极性柱中相应时代的极性带对比.计算得出5个地层组的古地磁南极位置.古地磁研究表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伊朗全境均属稳定地块,处于赤道南侧约16°的低纬度区.此期间似无大幅度转动和纬度变化.  相似文献   
969.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韩城、铜川等7条剖面144个采样点上,采集了下二叠统至下白垩统的样品约1500个.分别在中国、英国、法国的4个古地磁实验室中进行测试和实验研究.样品均经系统热退磁或交变退磁处理.数据经主向量分析、部分线性谱分析,以分离剩磁成分和选取特征剩磁方向.全部特征剩磁方向通过了倒转检验,晚二叠世和早、中三叠世的结果还通过了广义褶皱检验.并做了大量磁化率、等湿剩磁、薄片岩矿鉴定和少量居里温度测定的实验研究. 所得数据以世(统)为单位计算了古地磁极位置和采样地区古纬度,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视极移曲线和地块古方位变化图,提出了华北地块运动模式,并通过与现有的华南地块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提出华北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碰撞在东部始于晚三叠世之前,全部拼合完成于中侏罗世末.  相似文献   
970.
鲁中南上前寒武系土门群的时代归属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