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513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洋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除了合适的温压条件外,还必须有充分的甲烷供给.本文介绍了甲烷-水体系的甲烷饱和溶解度、水合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溶解度计算方法.在气-液二相平衡甲烷饱和溶解度计算中,关键在于状态方程的选择和合适的混合规则的运用,Duan的计算模型在温度、压力和盐度变化上都具有很大的适用性,且易于应用.在含水合物的相平衡体系中,在已知组分和假定可能存在相的前提下,可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总吉布斯自由能,确定是二相还是三相体系,并求解甲烷水合物溶解度.在海水环境下盐的存在使平衡发生移动,利用德拜—休克尔理论或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校正盐度对于海水活度的影响,求解海水环境中甲烷水合物溶解度.基于气-液二相平衡理论的K-K方程,在临近水合物生成条件下实验或计算确定亨利常数等参数后,可计算三相平衡甲烷水合物溶解度,且简单易用.  相似文献   
72.
封闭系统中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的CT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封闭系统中的查理模型,建立了利用查理定律计算分析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方法。通过实验,对封闭系统中不同含水量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生成、发育和分解的实验方法、相平衡条件、生成量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在一定温度差的介质里,水分克服重力向冷端迁移并生成水合物。实验中利用查理数的改变计算水合物的生成量变化,连通性好的含水多孔介质有很好的水—气结合条件,达到平衡条件后迅速生成水合物,在240分钟内完成,含水量线性地影响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利用CT扫描方法直接观测含水粗砂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的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并可以利用CT图像数据计算出多孔介质中水分迁移、区域密度改变和砂体的移动、及分解后介质密度分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3.
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 Paleocene Eocene Thermal Maximum)是发生在古新世—始新世交界时的一次全球性的气候突变事件。它造成了大洋环流模式的突然倒转和海水盐度、大气湿度的迅速上升。海洋表层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迅速上升,许多属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活范围向高纬区扩大;大洋底栖微生物发生集群灭绝。现代哺乳动物的主要属种(灵长类、奇蹄类及偶蹄类)产生,哺乳动物演化进程发生重大改变。地球表层碳循环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碳同位素负偏移,全球碳循环系统发生大规模搅动。对于PETM的触发机制,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突然释放造成巨量甲烷迅速进入表层系统引发的碳循环系统内部反馈。而对于甲烷释放的原因,又存在着减压释放和热释放两种解释;此外还有科学家用岩浆作用和地外星体撞击来解释PETM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75.
黄伟林  薛理辉等 《矿物学报》1990,10(1):1-7,T001
本文利用U-1000型激光拉曼探针成功地测量出单个流体包裹体中H2S、CH4、CO2气体成分,并讨论了包裹体中这些气体的拉曼谱峰位移与包裹体内压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激光拉曼探针定量测定包裹体气相成分的取面积和拉曼定量因子因素。  相似文献   
76.
77.
78.
匡立春 Park.  A 《世界地质》1993,12(2):92-105
在多孔介质中,由于流体密度取决于甲烷的浓度,所以来自成熟干酪根的甲烷能产生千米范围的流动。在溶解状态中,由于流体密度随甲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致使水体失稳,并开始对流性倒转。有利于这些浮力驱动的流动条件包括狭义的生成甲烷的热浮度窗口和丰富的初始有机质含量。通过反应—运移方程式的数值模拟来探索由甲烷形成而引起的流动的自组织过程。蜂窝状对流已得到征实,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流动速度随时间振荡。对于初始随机干酪根分布体系来说,对流圈组织成一组离散的有序对流圈模型,尽管最初是无序的。初始非均质孔隙度渗透率的模拟显示出不同的对流体大小及其型式,同时反应了内在形成自组织的能力与水力学性质的不均匀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9.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学慧  李君泉 《地理科学》1995,15(2):163-169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