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1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咸水入侵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爱霞  李道高 《海洋学报》1997,19(4):142-147
莱州湾南岸系指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虎头崖的岸段,其海岸地貌类型为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南邻山前冲洪积平原,自南而北由冲积海积平原和海积平原组成,咸水入侵区呈东西带状分布于冲积海积平原的南缘地带(见图1)。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6个钻孔砂金样品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并把陆区原生金矿体,残坡积砂金,河流中不同区段的冲洪积砂金和海区钻孔中海积砂金的金矿物,从粒度大小,形态、颜色及成色变化,由陆向海做了对比,从中可见,由原生金到残坡积,冲洪积,洪积型沙金,金矿物具有其粒度由粗变细,形态为板片状金增加,不规则状金减少,成色由低变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3.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hai economic rim, the Laizhou Bay has been stressed by serious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the Shannon-Wiener index(H′), 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 and the multivariate AMBI(M-AMB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quality status(EQS) of the Laizhou Bay according to macrobenthos data collected annually in August 2011–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benthic habitat quality in the Laizhou Bay was assessed as "Good". However, 25% of the samples were classified as"Moderate", "Bad" or "Poor" status under degraded conditions. Ecological group Ⅲ(EGⅢ) species which had a certain tolerance to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in each station, and most of them had appeared the pollution indicator species Capitella capitata.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benthic habitat in the Laizhou Bay had been disturbed and polluted to some extent.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indices evaluation result and the RD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 and M-AMBI were more suitable whe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single species was high and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imbalanced; whe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opportunistic species(EGIV and EGV) was high, the AMBI and M-AMBI could reflected the EQS objectively; in an undisturbed and polluted environment, all the three indices could indicate the benthic habitats quality. In summary, the bett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indi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owed that they were well responsive to the tendency of the benthic habitats quality in the Laizhou Bay.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目前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总结和综合,以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循环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的多变量的营养盐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溶解有机态营养盐和生物碎屑5个模块,涉及溶解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碎屑7个状态变量。利用2002年8月末莱州湾围隔生态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的验证工作,成功地模拟了富加营养盐条件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生物化学迁移-转化过程,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模型主要状态变量对参数改变的灵敏程度。  相似文献   
95.
96.
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是指示海洋环境中陆源有机碳来源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因此,开发检测海洋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的简便方法,对研究海洋有机碳的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固相萃取(SPE)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TOF/MS),建立了一种同步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11种)的方法。首先对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氧化铜氧化碱分解和SPE净化处理,再采用填料粒径为1.8μm的反相C18柱进行分离,电喷雾TOF/MS全扫描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木质素的11种主要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在20min内分离良好;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0%),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9,加标回收率在86.8%~93.2%之间。应用该方法对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1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率均为100%;相关诊断比值:肉桂基酚系列单体总量与香草基酚系列单体总量的比值C/V在0.18~0.81之间,均值为0.38;丁香基酚系列单体总量与香草基酚系...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外航道回淤特征,采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莱州湾东部航道回淤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对航道泥沙输运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正常天气下,水流跨越航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下降导致的悬沙落淤是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但淤积量有限。大风浪是造成航道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其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海底侵蚀来沙,河流来沙和沿岸输沙对航道淤积的贡献不大。从水深地形、泥沙来源、底质类型、水文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航道发生骤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8.
根据2012年9月对莱州湾西南部海域及其毗邻10条河流的调查结果,以及近30年来关于莱州湾海域表层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报道了各条河流和近海海域的营养盐状况及该海域营养盐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0条主要调查河流的总溶解态氮(TDN)平均含量在1.82~10.66mg/L之间,其中有8条河流超过河流总氮劣五类水质标准,6条河流硝态氮(NO3-N)含量高于氨氮(NH4-N)。(2)所调查的5个近海断面中小清河口近海断面、虞河口近海断面及溢洪河口近海断面的DIN平均含量超过海水无机氮第四类水质标准;除小清河口近海断面外其余近海断面活性磷(PO4-P)含量均属一类海水水质。(3)部分断面营养盐含量在河口混合区淡水端升高,可能与咸淡水混合动力作用相关;莱州湾西部区域营养盐含量高于南部区域,南部的堤河氮、磷含量极高;原油开采活动可能是影响附近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及形态的重要因素。(4)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莱州湾表层水无机氮平均含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到90年代后期已属劣四类海水水质;无机磷平均含量在该时段呈降低趋势,但到90年代后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随后又波动下降。(5)所调查的莱州湾近海区域整体处于磷限制潜在富营养状态;氮磷摩尔比(N∶P)在所考察的大部分时段内高于Redfield阈值(16),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近年来磷限制程度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渤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采集了渤海湾和莱州湾共72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了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同步萃取金属(SEM)、有机碳(TOC)等参数,应用平衡分配模型(EqP Model)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研究显示,有8个站点超过了EqP Model的毒性阈值,显示潜在生物毒性,而61%的站点应无生物毒性。本研究同时测定了沉积物的总含量,应用几种常用的沉积物质量基准进行了评价虽然有部分站点的Cu、Ni、Cr超过了基准值,但与渤海的背景值比较,这些基准值可能并不适用于评价渤海沉积物。研究显示,EqP Model可以更有效的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毒性,尤其针对我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物,TOC和AVS含量偏低而重金属生物毒性偏高的情况可能普遍存在,更应积极考虑应用EqP Model进行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