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52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与黄骅赤潮的相关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主要通过1989 ̄1992年河北省黄骅市沿海一带赤潮水质监测的结果,探讨赤潮发生期间营养盐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营养盐的富集导致赤潮藻类的快速增殖,微量元素Fe和Mn的过量又是赤潮形成的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622.
浮萍和水花生降盐碱的效果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8年7-8月间选取山东省高青县赵店乡大芦湖养殖内一口盐碱池塘的池水为试验用水,引进浮萍与水花生研究其降盐降碱作用以及它们对化学、生物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花生没有明显的降盐碱作用;浮萍的降盐效果也不明显,但其降碱效果明显。同时会引起水体中中钙离子浓度下降和pH值的升高。另外,它们降低了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但对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23.
对冲绳海槽北部80个表层沉积样品中放射虫进行的定量研究表明,其丰度和分异度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从西北陆架到东南海槽放射虫分布可分为陆架低值区,海槽边缘中值区和中央高值区,放射虫的组成以泡沫虫目占绝对优势,总体面貌为热带大洋暖水动物群,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与现代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一致,但与营养盐和实级生产力的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放射虫的分布又与研究区的海流和水团有密切关系,其中黑潮对其有控制性影响,沉积物类型极大地影响着放射虫的分布,放射虫的丰度和分异度明显地随粒度的增大和陆源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放射虫的分岂有此理也显示了与沉积物中火山物质含量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4.
微绿球藻对氮和磷营养盐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对虾高位池一种优良藻株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对N和P营养盐需求,结果表明:微绿球藻在NO3-N浓度为28.30mg/L和PO4-P浓度为2.076mg/L时,比增长率最大值(μmax)出现最佳值,微绿球藻以各种起始密度培养和小规模培养的均能得到较好的生长效果,μmax可较好地反映微藻种群对多因子的适应性和在对虾池塘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25.
波吉卵囊藻对氮和磷营养盐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对虾高位池一种优良藻株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对N和P营养盐需求.结果表明波吉卵囊藻在NO3-N浓度为11.32 mg.L和PO4-P浓度为1.29 mg L-1时,比增长率最大值(μmax)出现最佳值,各种密度波吉卵囊藻培养均能得到较好的生长效果.相对于相对增长常数K和平均倍增时间G,μmax可更好地反映微藻种群对多因子的适应性和在对虾池塘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26.
通过2004年9月至10月对南海北部水域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氧、叶绿素a、pH值和营养盐等水质因子的空间分布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区的表层海水中,各水质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大多呈现块状分布,且东西两侧的海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均表现出与海水温度相反的分布趋势;海水中的叶绿素a(Chla)和众多的水质因子表现出多元相关性,说明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众多水质因子在南海北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Chla和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高相关性,说明南海北部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亚硝酸盐有着比其他营养盐因子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27.
海南岛新村湾营养负荷对海菖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海南岛新村湾海草床的优势种——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的茎枝特征、茎枝密度、生物量和不同组织营养素含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营养负荷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菖蒲的茎枝特征(叶长、宽和枝重)、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这些因子与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负相关;(2)海菖蒲TN、TP质量分数随着样区的变化而产生显著差异,海菖蒲TN质量分数与其所在样区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3)随着水体N负荷的增加,海菖蒲叶单位面积附着藻类生物量显著增加。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引起的营养负荷是导致海草衰亡的潜在原因之一,引起了新村湾网箱养殖区海草床的退化。  相似文献   
628.
唐松 《海洋科学》2010,34(7):34-40
借助"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在印度洋海区进行了N、Fe、N+Fe以及N+Fe+P的营养盐添加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以及温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添加不同营养盐对该实验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添加会引起浮游植物的快速爆发,而单独添加Fe并不能刺激浮游植物快速生长,N、P联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远远大于单独N的作用。另外,在实验海区浮游植物优先利用海水中的硝酸盐,在硝酸根耗尽后,海水中可被利用的P会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实验过程中水体N/P比值的变化同叶绿素a浓度以及浮游植物生长速度(R)没有可对比性,而且N/P比值与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都差,所以认为水体中N/P比值并不能单独决定浮游植物生长。此外,实验水体温度同Chl-a浓度和R值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温度虽对浮游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但不能控制浮游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629.
借助"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在东太平洋表层海水进行了添加氮、磷的现场培养实验。现场记录了实验水体温度的变化,用分光光度法对水体硝酸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进行了检测,并用荧光法分析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氮的添加会引起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短期内快速增大,同时伴随硝酸盐浓度的显著降低,而单独添加P对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影响并不显著;水体中N/P比值与叶绿素a浓度、N/P比值与浮游植物生长速度、温度与叶绿素a浓度以及温度与浮游植物生长速度之间均缺乏相关性。因此认为,在东太平洋实验海区表层海水中添加氮会引起浮游植物快速爆发,而磷的添加并不能刺激浮游植物快速生长,水体N/P比值和水体温度都不能单独控制浮游植物群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630.
根据2007-05(春)和2007-10(秋)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的实测数据及相关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水体营养盐的分布、营养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春、秋均以DIN最为丰富,其次SiO3-Si,PO4-P相对较少.春季DIN和SiO3-Si表底层浓度均略高于秋季的,而PO4-p浓度则略低于秋季的.春、秋3种营养盐浓度最高值均位于辽河口附近海域,而最低值则均位于葫芦岛以东近岸海域,河口区营养盐的浓度普遍高于非河口区的.此外,营养盐表层平均浓度均高于底层的.调查海域表底层各项营养盐分布趋势较为一致,春季各营养盐呈现“S”型走向的分布特征,而秋季在双台子河口存在向南延伸的高浓度营养盐水舌,并呈现弯钩状.春、秋季各营养盐浓度均高于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按照化学计量限制的评估方法,春季绝大部分海域属于磷限制,而秋季仅部分海域属于磷限制,且主要集中在辽河口与双台子河口附近海域.此外该海域2个季节N/P平均为66,比1998年的43又升高55%,已经远远大于16,Si/P和Si/N持续降低,整个海域营养盐结构失衡比较严重.人类活动导致陆源营养盐输入是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也是其水体营养结构失衡的关键原因所在,而调查期间的环流状况以及淡咸水的物理混合作用则是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浓度、分布趋势的另外2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