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篇
  免费   901篇
  国内免费   837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868篇
地质学   3110篇
海洋学   392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含钒金红石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含有钒等杂质的金红石可部分吸收可见光的特性,以500 W卤素灯作为光源,实验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金红石具有催化活性,7 h后亚甲基蓝可降解71 2%。经过加热、粉碎改性方法处理后的金红石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加热1 100 ℃的金红石样品7 h后可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0 4%。增加光照强度、加入适当的H2O2 都可提高降解效果。实验为充分开发利用天然金红石提出了新的途径,为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2.
INTRODUCTION Theinteractionofcomplextectonicphasesinthe IndusbasinduringtheCretaceoushasimpartedascal lopedoutlineinthesedimentarysequences.Thedevel opmentofdiversifiedsedimentaryformationsduringthe Cretaceousensuresexcellentsources(SembarandGoru formations)andreservoirs(MoghalKotandPabfor mations)forhydrocarbons.Numerousplaysandpros pectsofhydrocarbonareassociatedwiththeCretaceous system,consequentlytheIndusbasinisattractiveto petroleumexplorationcompaniesinPakistan(Sheikh andNa…  相似文献   
133.
INTRODUCTION Microfossilsaregenerallythemostversatileand “useful”offossilsforbothcorrelationandagedeter minationandpaleoenvironmentalanalysis.Among microfossilstheforaminiferaarepre eminent(Fig. 1).Wefindinthesamesample—beitoutcropor subsurface,onshor…  相似文献   
134.
册更快更强柳坚福建0电脑爱好者Computer Fan Bimonthly64TP393.09I139;7;II139_7;柳坚00070006000363绝对隐私!隐藏在互联网上的摄像头飞翔四川0电脑爱好者Computer Fan Bimonthly65-66TP393.09I139;7;II139_7;飞翔00070006000364-65MP3搜索引擎航母系列 巧用试听避免下错歌小生四川0电脑爱好者Computer Fan Bimonthly66TP393.09I139;7;II139_7;小生00070006000365文稿夹加装照明灯斯佳丽福建0电脑爱好者Computer Fan Bimonthly67-68TP317I138;A;II138_A;  相似文献   
135.
Rb2Ca[B4O5(OH)4]2·8H2O溶解及相转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R光谱和Raman光谱等实验手段,对25℃时Rb2Ca[B4O5(OH)4]2·8H2O的溶解及相转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Rb2Ca[B4O5(OH)4]2·8H2O溶于水后,硼在溶液中主要以B(OH)3和[B(OH)4]-的形式存在,残留固相由开始的无定形水合三硼酸钙,最终部分转变为Ca2[B3O3(OH)5]2·8H2O晶体。  相似文献   
136.
137.
全球蒸发岩从震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 其最发育时期为震旦纪-寒武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侏罗纪-白垩纪, 且具有幕式分布特点.它们在一定区域(低纬区)常大规模集中发育, 跨越不同的沉积盆地类型, 面积和厚度巨大, 时代跨度较短且连续, 笔者称之为巨量蒸发岩省.本文基于全球蒸发岩层系古板块再造、沉积岩相恢复、地层柱状对比、盆地构造分析等方法, 对巨量蒸发岩省的发育、分布、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巨量蒸发岩省形成、分布与地史中的造山带演化、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干旱气候带(南北纬30°之间)、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其主要形成于干旱环境下相对封闭、靠海水潜流补给的台地和盆地中; 所处的构造单元主要为泛大陆板块内部狭长的裂谷带、特提斯造山带的残余洋盆、海-陆过渡带、陆表海或孤立板块的台地中心.  相似文献   
138.
广西隆安县都结乡发育的微生物岩产于下石炭统都安组中—上部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是中国南方早石炭世报道较少的碳酸盐岩建造类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该微生物岩以颗粒灰岩和粘结岩为主,生物含量丰富,包括微生物、有孔虫、棘皮类、钙球、腕足等。通过岩相分析,可识别出以下8种微相类型:MF1含亮晶胶结物的泥晶包壳生屑灰岩、MF2含腕足似球粒灰岩、MF3无纹层似球粒颗粒灰岩、MF4集合颗粒灰岩、MF5细密纹层状粘结岩、MF6内碎屑鲕粒灰岩、MF7鲕粒灰岩、MF8白云质鲕粒灰岩。伴随海平面升降变化,都结微生物岩沉积环境先后经历了FZ1台地边缘浅滩相、FZ2开阔台地相与FZ3局限台地相这三种沉积相带之间往复变化的沉积相模式。结合前人基础地质资料,该沉积相模式表明该微生物岩发育于低纬度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浅水环境,并经历了初期、主体时期和消亡期3个发育阶段,海平面虽伴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微生物岩发育于晚古生代冰期与谢尔普霍夫生物灭绝事件前夕,该时期南盘江盆地微生物岩的富集与后生动物礁的缺失相耦合,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微生物岩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冰川作用对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张茜  孙卫  明红霞  王倩  张龙龙 《沉积学报》2016,34(2):336-345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恒速压汞及相渗等资料,研究了板桥-合水地区长63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总结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确定了纵向及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优质成岩相的展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共同控制,尤其是喉道分布才是控制砂岩储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和水云母胶结-长石溶蚀相储层主要分布于半深湖相重力流复合水道浊流沉积中,细-微细喉道发育,孔喉连通性好,渗流能力最好,油水呈相对均匀的渗流,孔隙内的油气极易通过喉道被开采出来;绿泥石胶结相、水云母胶结弱溶蚀相储层位于分支水道边缘,呈孤岛状分布,孔喉半径小但分布均匀,渗流能力中等-差;碳酸盐胶结相、碳酸盐+水云母胶结相储层主要发育在分支水道间,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差,喉道细小且孔喉连通性差,富集于孔隙中的油气难以通过小喉道,采收率低。  相似文献   
140.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是世界上储量最大、开发程度最低的重油富集带。目前对油区主力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识并不明确。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物化石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地层特征等因素的分析,重点研究了重油带主力储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油带渐新统-中新统主力储层内主要发育12种岩相和6种岩相组合,其中以河流相岩相组合为主;地层由下到上可以划分出3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5个沉积单元);在探讨重油带主力储层沉积砂体平面演化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受河流控制、潮汐和沿岸流共同影响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期对类似油气聚集区的勘探、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