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921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应用三维地震层速度棱边异常技术预测压力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波速与岩石物性、流体性质、岩层的埋深及地质构造都有密切的关系 ,反之 ,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其横向变化可以反演地质现象 (刘企英等 ,1994 )。在成藏动力系统划分中 ,由于钻井分布和数量的限制 ,使得成藏动力系统的划分多停留在二维的阶段 (田波等 ,1999)。应用三维地震处理过程中得到的速度谱数据体 ,进行压力异常的预测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低速异常带较大可能证实异常高压的存在 ,应用棱边算法能够非常清楚地显示异常压力的范围 ,为划分成藏动力子系统提供一种非常直观的依据。1 方法应用地震层速度之前 ,要对三维地震资…  相似文献   
82.
埕南断裂带埕913区块是济坳陷埕南断裂带目前已发现的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中唯一含油气区块。生、储、盖、圈闭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其提供了油气汇聚指向、相对的浅埋藏所对应的良好储集性能、发育多种圈闭等成藏必要或有利条件,但有别于其他区块的特殊条件是该砂砾岩体之上发育有泥岩盖层或内部发育泥岩隔层。断层面封堵与否是成藏最关键的因素,断层面封堵的基本条件是要求砂砾岩体之上有泥岩盖层或隔层,具泥岩盖层或隔层的砂砾岩体与断鼻、断块圈闭匹配方可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83.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液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压实不均衡和生烃,特别是生气作用是可独立产生大规模超压的主要机制。根据超压顶面的几何形态、超压的发育机制、超压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可将超压系统分为封隔型超压系统和动态超压系统2类。超压流体的排放包含2个层次:从超压泥岩向邻近输导层的初次排放和从超压系统向上覆常压系统或相对低超压系统的二次排放。封隔型超压系统的流体排放主要通过周期性顶部封闭层破裂进行,动态超压系统的流体排放可能主要通过断裂或其它构造薄弱带、超压顶面隆起点和超压系统内构造高点处的水力破裂集中进行。超压盆地油气倾向于在静水压力系统富集,并具有幕式充注特征,但超压系统既可发育商业型油藏,也可形成大型气藏。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叠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叠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85.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壳源型非生物(无机)成因CO2运聚成藏机制独特、分布规律复杂、资源规模及潜力巨大,根据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其CO2资源量逾万亿立方米,勘探所获地质储量超过2000亿m3,居中国探明CO2地质储量之首,在世界范围亦是罕见的,故具有颇大的资源潜力与综合开发利用前景。CO2具明显的多重性,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中,而且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种储量规模巨大的CO2资源,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这是目前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86.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下扬子区的海相中-古生界构造演化经历了前扬子板块、稳定地台和西太平洋活动陆缘等三大阶段。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多套烃源岩、两类主要储层、四套区域盖层、多种成藏类型和多期成烃等特征。原始生烃量以下古生界为主,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60% ̄80%。该领域的勘探应本着“整体评价、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和“五个转变”,加快勘探节奏,重在发现,坚持以下古生界为主,大中型  相似文献   
87.
88.
89.
箕状凹陷陡坡带占据着凹陷约30%的勘探领域、特有的构造样式使该带发育众多砂、砾岩扇体。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该类扇体油藏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全文在总结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勘探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该类扇体的空间展布特点和油气成藏规律,旨在对具类似成因的箕状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之勘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0.
乐安油田主要发育始新统与中新统两套火成岩,特别是中新统火成岩几乎覆盖了整个乐安地区。文章根据地震与钻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发育史分析了火成岩的类型、电性特征、分布特征及物性特征;探讨了火成岩的成藏条件,指出本区火成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生储盖配置良好等成藏有利条件,但该区火成岩后期改造作用小、气孔发育程度差,影响了油气聚集。综合分析认为:形成时代早,地处断裂破碎带的火成岩区,成藏条件较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