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558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667篇
海洋学   1405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以小新月菱形藻和赤潮异弯藻为培养对象,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Ⅳ)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高浓度硒对微藻生长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硒(Ⅳ)高浓度(10-4~10-5)时起抑制作用;低浓度时(10-7~10-9 mol/L)起促进作用,这与一般的微量元素的作用规律相似.每天2次加入1.4×10-9 mol/L NO能缓解一次性加入高浓度(10-5 mol/L)硒对微藻的毒性作用,这可能与NO能调控细胞内抗氧化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滨海核电站排放的低放射性污染物对海洋浮游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辐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为探讨人工放射性核素对海洋浮游藻类的辐射效应机制,研究了放射性~(137)Cs暴露下电离辐射对海洋浮游藻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形态、生长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在放射性为1 000 Bq/dm~3比活度的~(137)Cs处理组、CsCl对照组和空白组的比生长速率均值分别为0. 600/d、0. 600/d和0. 610/d,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5)。在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方面,随培养时间的延长~(137)Cs暴露下的三角褐指藻F_o、F_m呈上升趋势; F_v/F_m、F_v/F_o、NPQ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其稳定范围分别为0. 5~0. 6、1. 0~1. 4和0. 7~1. 1; Q_p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其稳定范围为0. 5~0. 6。通过差异显著性比较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空白组的比生长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与坎坡斯盆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与珠江口盆地南侧.通过对该地区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及成藏模式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坎坡斯盆地位于巴西大西洋大陆边缘,是一个中生代到古新近纪含油气盆地,其内部的Garoupa, Carapeba, Namorado, Roncador, Marlim等深水油田的地质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各个油田开发的深入,对该地区的深水含油气系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文通过两个地区在构造演化,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对比研究,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对一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的毒性及其毒素(AFT)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卤虫、轮虫、糠虾均有毒性效应,其96hLC50分别为:90cells/ml,1500cells/ml,5000cells/ml。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各组分:藻液、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卤虫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表明AFT毒素可能来源于细胞内,能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对该藻过滤液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去蛋白组分毒性、分子量范围、极性、多糖组分鉴定,表明AFT毒素为极性较强的多糖类物质,对热和酸碱稳定.其分子量范围为5-50kDa。  相似文献   
995.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古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的分布形态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对位于礁体中央部位的一个垂直剖面上的礁体下伏沉积物、礁体内的泥砂质充填物连续取样。综合研究表明,该埋藏礁体生长于河流入海口处,长轴方向NW—SE、沿古河床分布。礁体开始建造于2445aBP前,基底坐落于当时的潮间带下部。持续建礁约160年后,至2287aBP时,礁体建造至潮间带中部海平面位置。随着岸线的推进,河流携带的大量泥砂逐渐掩埋了平均厚度约2m的滨海湖牡蛎礁。  相似文献   
996.
开展海岛(礁)测绘工作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介绍了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点,并研究了基于ALS50的海岛(礁)测绘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微藻三级扩大培养技术,将在对虾养殖池选育的波吉卵囊藻Oocysits borgei引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养殖池,并检测养殖环境中微藻群落结构、水质因子、对虾抗病力相关因子、对虾生长情况,研究了以微藻生态调控为主的对虾防病技术。结果表明:养殖前、中、后期,波吉卵囊藻平均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为98.02%、78.89%和45.12%,成为虾池中的绝对优势种;作为优势种的持续时间长达77d。波吉卵囊藻为主的微藻群落控制的水质较稳定,实验池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对照池低。对虾的血细胞数、溶菌(LSZ)活力、抗菌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均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血清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池对虾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可见,通过微藻的定向培育方法来优化虾池微藻群落结构,可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998.
于1999年元月在海南陵水黎安港采集卡帕藻.应用HPLC、原子吸收等分析手段,系统测定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并与其它几种大型藻类比较.综合评价卡帕藻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卡帕藻蛋白质含量为6.20%,而粗脂肪和粗灰分较高,分别为2.88%和39.04%;卡帕藻中富含K、Na、Ca、Mg、P、Fe、Zn、Mn、Se等矿物元素,尤其是Se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几种大型藻类。  相似文献   
999.
The genus Cylindrotheca consists of a small group of marine diatoms with a few species described. Eleven isolates of diatoms identified as 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morphologically were obtained from Jiaozhou Bay with their nuclear-encoded small-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 rDNA) and chloroplast-encoded rbcL gene sequences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Interestingly, very high sequence divergences of SSU rDNA and rbcL gene were found among these isolates, and numerous nucleotide variation of rbcL gene caused relatively few variation of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SSU rDNA and rbcL gene, respectively, grouped the isolates into 6 clades. Phylogenetic tree of SSU rDNA placed all the Cylindrotheca isolates together, separating them into two lineages clearly. LineageⅠ was composed of the eleven C. closterium isolat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together with another C. closterium isolate, but some clades were not well supported. LineageⅠwas contained two C. closterium isolates and one C. fusiformis isolat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rbcL gene also separated the Cylindrotheca isolates into two well-defined lineages. The eleven C. closterium isolates formed a lineage and all clades were supported strongly.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of SSU rDNA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distance within lineageⅠ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microalgae species (P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e existence of cryptic species within C. closterium.  相似文献   
1000.
但浩文  保广普  董琳  秦树健 《地质学报》2023,97(10):3198-3212
叠层石被广泛认为是地球上的一些最古老的生命痕迹,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重要窗口。作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唯一常见化石,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特别是中、新元古代盆地间的地层对比。青海省中祁连地层分区东岔沟村花石山群克素尔组以白云质碳酸盐岩组合为主,赋存大量叠层石。依据曹瑞骥和袁训来总结的分类方法,在研究区识别出9种不同的叠层石属,分别为:Baicalia、Chihsienella、Anabaria、Tielingella、Conicodomenia、Tungussia、Colonnella、Stratifera和Cryptozoon。研究区叠层石组合与中元古界上部蓟县系铁岭组叠层石组合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也有很强的相似性,据此推测花石山群克素尔组的年代大致为中元古代晚期。青海叠层石的报道将为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中、新元古代叠层石的分布提供新产地的数据,常见叠层石属、种的垂直分布延限也有新的化石证据,对提升地层对比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