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763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2877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39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船舶概况。“雪龙”船是我国目前惟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和后勤物资补给、人员运输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它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CCS规范)破冰能力的北极运输补给船。我国购进后对其进行了改装,于1994年替代“极地”号考察船承担极地考察任务,成为我国第三代极地科学考察运输船舶。该船总长167m,型宽22.6m,满载排水量21250t,满载吃水9m,配有1台主机(13200kW),最大航速17.9节,设计破冰能力能在厚度为1.1m(加20cm厚的雪)的连续海冰中以1.5节的航速航行,船上原配有能容纳2架直升机的飞行平台、直升机机库和附属配套设备。国家海洋局于1994年、1995年进行了两次初步改装,加装了部分科考实验室、实验仪器、考察人员住舱以及站、船用油舱和淡水舱。最大乘员由原来的55人增加到了128人(含40名船员),拥有200m^2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气象等科学调查实验室,增添了部分科研设备,使“雪龙”船具有了一定的海洋科学调查能力。  相似文献   
22.
鱼类白化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化病是由于动物的眼睛和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缺乏或黑色素的生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体色异常病。在各种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两栖类、鸟类和鱼类中都常有白化个体出现。由于白化个体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病理学上的改变,如贫血、内耳功能缺陷、巨结肠、骨硬化症、小眼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又由于缺乏保护色,易被天敌捕食,因而白化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大大低于正常个体,这也是野生白化个体比较少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离子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Li^+、Na^+和K^+对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Mg^2+、Ca^2+和Ba^2+对该酶均有激活作用,激活程度依次为Ca^2+〉Ba^2+〉Mg^2+.Al^3+、Fe^3+、Cd^2+、Pb^2+和Hg^2+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μmol/dm^3的Hg^2+可以使酶活力完全丧失.Co^2+对酶的效应是先激活后抑制,Mn^2+对酶仅有轻微的激活作用.Cd^2+和Fe^2+对锯缘青蟹NAGase的抑制作用都呈竞争性-反竞争性混合Ⅱ型效应,Cd^2+的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23.9、5.0mmool/dm^3,Fe^3+的抑制常数Ki和KiS分剐为395.5、135.6μmol/dm^3.Ki〉KIS说明酶一底物络合物(ES)与抑制剂的亲和力比游离酶(E)与抑制剂的亲和力大.  相似文献   
24.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洋环境的独特性、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的新颖性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潜力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库,其生物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据估计,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的生物种数约占地球生物总数的  相似文献   
25.
比目鱼体色异常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正常的比目鱼 ,有眼面呈褐色或棕褐色 ,无眼面呈白色。但是 ,在自然界和人工养殖的鲆鲽中常大量出现体色异常的个体。这些鱼售价低 ,放流时易被敌害捕食 ,成活率低 ,是比目鱼养殖中的主要难题之一 ,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体色异常的形态特征据Seikai1985年报道 ,比目鱼的体色异常主要有3种情况 :一是有眼面出现白斑即色素减少症 ,称为拟白化或白化症 ;二是无眼面出现黑斑即色素增加症 ;三是两面均有色素 ,称为双色症。依白化的形态和面积 ,拟白化又分为8种类型。Roberts1971年的研究表明 ,鲽…  相似文献   
26.
黄山高速公路穿行于皖南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汤口互通A匝道高边坡产生了大范围变形,严重威胁已有构筑物和施工安全。为保证边坡稳定,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监测等手段,快速查明边坡结构特征,分析边坡变形机理和稳定性,提出应急治理方案。分析表明,该边坡为层间软弱夹层[JP2]发育的砂泥岩互层型顺向边坡,地质历史上边坡曾发生滑移—弯曲变形,公路施工时对弯曲隆起部位岩体进行开挖,引起坡体产生快速变形,在降雨、开挖等条件下,边坡产生整体失稳的可能性极大。在分析边坡变形机制基础上,应用变形控制理论,确定对边坡采取桩锚结合、综合排水的应急治理措施,并根据变形特点提出了应急治理施工步骤。应急治理措施实施后,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稳定性达到了高速公路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7.
现代深部岩溶问题是随着工程建设向复杂场地延伸而逐渐显现,由它带来的一系列地质工程问题对越岭隧道工程具有极强的控制性和危害性,如渝怀线圆梁山深埋特长越岭隧道工程出现的高压突水、突泥问题,既控制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难题。综述了现代深部岩溶相关概念、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勾画了现代深部岩溶研究今后的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深部岩溶概念的厘定、现代深部岩溶工程地质分类及特征、现代深部岩溶受控因素、现代深部岩溶发育机制及演化、现代深部岩溶对越岭隧道工程控制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地层超压成因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超压成因机理研究的各种分析方法入手,依据压实不均衡、成烃及裂解成气作用两方面对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地层超压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声波时差及其对应的泥岩密度曲线表现为两段式演化,趋势线变化点在3 250 m附近.一方面从古近系沉积速率看,沙三期沉积中心的沉积速率高达450 m/Ma,可形成高幅度的异常高压,反映了压实不均衡作用对该地区地层超压的贡献作用;另一方面,套尔河洼陷地层超压分布范围与该地区生烃中心范围一致,且沙三中下段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值在0.8%~1.1%之间,说明生烃作用对套尔河洼陷地区地层超压的发育亦具有一定的贡献.由此认为,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套尔河洼陷地区地层超压发育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9.
松散堆积体工程边坡变形机理分析及支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择开挖坡比、正确认识变形破坏机理是影响松散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和施工安全的前提, 本文研究了西南地区某松散堆积体工程边坡的结构特征, 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了合理的开挖坡比, 采用二维有限元研究了开挖边坡的变形机理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潜在滑动面, 在此基础上, 提出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边坡由厚度达70m 的坡洪积、泥石流块碎石堆积体组成, 斜坡下部缓中部稍陡, 开挖平台位于缓坡部位, 根据地形条件结合坡体结构特征确定边坡开挖坡比为1: 0. 75;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边坡变形开挖面附近及坡顶拉应力和坡体下部最大剪应力控制, 坡顶部位将首先产生拉张裂隙, 开挖边坡内部产生从坡脚部位向上发展的剪切变形, 滑面一旦与坡顶拉裂缝贯通, 边坡将产生整体失稳; 边坡采用锚拉桩、锚索框架、锚杆框架、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支护。  相似文献   
30.
平山县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山县是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在雨水的浸泡下失稳破坏,形成崩塌与滑坡,崩滑的岩土体与沟源洼地中积聚的洪水迅速混合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的分布概况,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形成特征,并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机理和崩滑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