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07篇
  免费   10617篇
  国内免费   12024篇
测绘学   6386篇
大气科学   4167篇
地球物理   9346篇
地质学   43648篇
海洋学   4763篇
天文学   728篇
综合类   6108篇
自然地理   3602篇
  2024年   443篇
  2023年   1974篇
  2022年   2151篇
  2021年   2342篇
  2020年   1845篇
  2019年   2543篇
  2018年   1655篇
  2017年   1677篇
  2016年   1799篇
  2015年   2201篇
  2014年   3989篇
  2013年   2939篇
  2012年   3892篇
  2011年   3741篇
  2010年   3262篇
  2009年   3406篇
  2008年   3298篇
  2007年   2841篇
  2006年   2780篇
  2005年   2469篇
  2004年   2251篇
  2003年   2210篇
  2002年   2057篇
  2001年   2113篇
  2000年   1732篇
  1999年   1644篇
  1998年   1823篇
  1997年   1830篇
  1996年   1676篇
  1995年   1636篇
  1994年   1397篇
  1993年   1313篇
  1992年   1349篇
  1991年   1220篇
  1990年   1138篇
  1989年   973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43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21篇
  1965年   19篇
  1954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齐文  侯满堂 《中国地质》2005,32(3):452-462
对镇(安)旬(阳)矿田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本区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总体属层控矿床类型。铅锌矿赋存于下志留统悔子垭组、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及中泥盆统大枫沟组、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控矿构造为断裂、褶皱,容矿构造为顺层断裂带、剪切带,含矿岩石为含碳砂岩、千枚岩及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相、台地边缘及泻湖、潮坪、台地浅海。以旬阳泗人沟为代表的志留系铅锌矿属细碎屑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以旬阳大岭、赵家庄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弱改造型铅锌矿床;以镇安锡铜沟、月西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92.
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研究了浅覆盖区土壤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指出浅覆盖区残积型土壤主要造岩元素组合继承了基岩元素组合特征;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再分配和迁移使土壤中大多数元素(氧化物)含量产生明显的“均一化”。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3.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万良 《中国地质》2005,32(4):548-556
相山因是中国最大火山岩型铀矿产地而倍受关注,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从喷发-侵出-侵入,SiO2含量、Rb/Sr、Rb/Ba比值降低,而TFe(Fe2O3+FeO)、CaO、MgO、TiO2、P2O5含量、SI(固结指数)、δEu则呈增高趋势,岩浆演化与正常岩浆房酸度逐渐增高的岩浆分异趋势相反,称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如Th/U、Rb/Ba、Th/Nb、Th/Ta、La/Nb、Nb/Ta变化幅度较大,与SiO2组分没有明显的正消长或反消长关系,稀土配分曲线也不尽一致,火山喷发相、侵出相和侵入相岩石具有不同的源区性质.  相似文献   
994.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框架的厘定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的期次与特征等研究,厘定出研究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框架.从早至晚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前造山阶段(Ⅰ)、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陆内造山阶段(Ⅱ)、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等4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其中陆内造山阶段(Ⅱ)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阶段(Ⅱ1~Ⅱ4).前造山阶段(Ⅰ)为稳定海相沉积阶段.中三叠世后期(Ⅱ1)为陆内俯冲汇聚高峰期,形成大量NNE向为主的逆冲断裂与褶皱,并使陆壳增厚.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Ⅱ2)挤压相对松弛,大量壳源花岗岩浆形成并侵位(233~210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Ⅱ3)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NNE向裂陷含煤盆地,高Na低K的拉斑玄武岩喷发.中侏罗世初期(Ⅱ4)为NNE向左旋汇聚走滑造山,发育逆冲断裂且前期裂陷盆地反转成为山前冲断收缩盆地.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侵位(174~135Ma),同时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侏罗纪末期发生过短暂的挤压事件.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形成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双峰式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酸性岩脉及具有AA型花岗岩特征的上堡小型岩体等组合.文章最后就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和中生代不同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特征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小比例尺区域地质编图中的应用为基础,结合《亚洲中部及邻区系列地质图》的编制,详细阐述了应用ArcInfo、MapGis等GIS软件进行数字地质编图的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专业地质空间数据的编制做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各种要素制图综合、属性库制作、编码设计、现势资料的补充等.根据数据源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将来自不同国家的数据源进行数据转换、投影变换和误差校正,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投影坐标系统.对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及数据源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96.
福建省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问题及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建筑、码头、管道、取排水、填海和贮灰场等工程。其主要面临着福建省海岸带构造运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港湾淤积、海底滑坡、软土地基、海底活动地貌、基岩不均匀风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的灾害性地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潜在的致灾特点分析,提出了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滨海电厂工程的特点,评估内容应着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易损性评估。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主要是对构造不稳定的回避。地质灾害风险处理主要是电厂工程的基础处理及管道抗冲刷处理。电厂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及海域冲淤变化的监控。  相似文献   
997.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指30a以上发生1次的泥石流。尽管发生频率很低,但由于自身的特征及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造l戒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居各类泥石流之首。对低频泥石流的研究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年8月9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蒯,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分析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针对低频泥石流的低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低频泥石流沟的防治受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提出了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搞好小流域水土深持、普及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及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措施,这对减轻低频泥石流区的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论文在分析川藏公路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或发育的规律。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公路基本建设各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在新构造运动频繁.河流下切强烈,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很高的地质背景下,川藏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川藏公路统一的多功能信息处理与传递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趋势.只有达到信息快速传递,应急方案迅速启动,才能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99.
泥石流汇流槽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汇流槽是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文章基于汇流槽的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及地基破坏模式,通过对汇流槽设计影响强烈的岩土参数、几何特征、荷载因素等敏感因子的求解方法及分布特征分析,从汇流槽的抗倾稳定、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要求三方面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对于每个极限状态方程,在泰勒级数对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线性化后,运用一次二阶矩的理论,先假定失效点P^*,求解出相应的均值和方差。然后根据可靠的定义,得到相应的可靠度指标,通过迭代法求解真正失效点的可靠度指标βi。最后根据3个状态方程相互独立的假定,得出整个结构的可靠度指标β。该方法在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这对于可靠度设计方法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滑坡及危岩(崩塌)防治工程措施选择与工程设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滑坡和危岩(崩塌)治理工程措施较多,措施组合可变性大,每种工程措施都有其相应的应用条件,不宜性、适宜性和最佳配置组合。治理工程措施选择应充分考虑治理工程功能性的具体要求、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工期要求和投资的经济性以及后期维护的要求、工程岩土体性质及其蓄水后的变化、场地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地方材料资源等具体制约因素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三峡水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国家级验收总结的基础上,对滑坡与危岩(崩塌)常用防治工程措施(排水、削方减载、回填压脚、抗滑桩、重力式抗滑挡墙、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拦石墙等)的工程适用条件、工程设置及不宜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工程设置应考虑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