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李忠诚  朱小军 《岩土力学》2007,28(Z1):809-814
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堆载-弹塑性地基-桩基共同作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在地面超载条件下,对自由场土体的侧向位移模式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土体侧向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堆载作用下邻近桩基的力学性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不同堆载大小、不同堆载距离和不同桩间距等情况下桩基的侧向变形和弯矩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载的增加,桩基的变形和弯矩都有显著的增长,桩基逐渐弯曲。在同样条件下,增加桩的刚度,桩身弯矩迅速减小,桩身刚度很大时,会发生整体侧移。桩间距和堆载距离对桩身弯矩和变形有重要影响,随着桩间距和堆载距离的增大,桩身的变形和弯矩都将减小。  相似文献   
512.
我们运用Smith和Sandwell的最新全球测深资料 ,提出了对硅质碎屑为主的被动大陆边缘的分类结果。根据海底坡度随深度的平均变化 ,我们鉴定了5种一般的被动边缘形状。柱状图表明边缘形状、海底峡谷的出现数量与Emery(1980)确定的全体边缘地层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几种边缘形状与现代沉积物向边缘的供给之间也似乎具有相关性。尽管这些结论是初步的 ,尽管沿检验边缘的环境在整个地质时代已经改变了 ,这些结论仍表明有可能建立现代边缘形状和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该研究中心运用的数据来源于Smith和Sandwel…  相似文献   
513.
聚煤作用的层序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华南二叠纪含煤盆地和侏罗纪鄂尔多斯含煤盆地进行研究,建立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陆相坳陷盆地的地层层序沉积模式和层序聚煤模式,并对两者聚煤作用作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514.
Luedm.  J Wong  HK 《海洋地质》2000,(4):11-33
1989年至1994年间,德国太阳号调查船SO-50B、SO-72A和SO-95航次在南海香港岩外做了6600km的地震测线。对剖面的地震地层学解释确定了更新纪地层中T0不整合的时代归属。东沙隆起的抬升和上覆地层的削蚀形成新第三纪T1和T9不整合,这次隆升事件由岩浆侵入上地壳所引起。地震剖面显示穿入沉积盖层的火成侵入岩体使接触带原有的层理现象消失。岩浆-构造事件也许瑟台湾和中国东部大陆边缘5-3Ma以及3-0Ma两次碰撞有关。碰撞事件以及随后台湾NNW和WNW向的拉移使台湾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的挤压转变为走滑。张裂活动停止洋壳冷却下沉并消亡在马尼拉海沟之下并产生拉张应力,形成张扭应力场。走滑运动使多数裂陷期和漂移期形成的断层重新活动,给岩浆上拱提供了通道。南海北部构造格局以中新世NE-SW向断裂为特征,这类断层数量虽少却在整个研究区都有分布。ENE-WSW向和NE-SW向上新世断裂集中分布在东沙岛西部,且多为走滑断裂。现代断裂总体为NW-SW走向,与裂陷期形成的断层大致平行,部分断层因局部上隆而产生,一般为正断层性质,但也有走滑性质。上述多数断裂至基底,可见这些是裂断陷和漂移期薄弱带重新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15.
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被动微波遥感具有穿透云层( 甚至雨区) 获取地表辐射信息的能力, 在处理云的问题上, 明 显优于可见光、红外遥感, 可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研究。由于微波信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 被动微波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还不成熟。根据建模手段和方法的不同, 从经验反演模型和物理反 演模型两方面入手, 系统回顾国内外被动微波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并加以评述, 指出今后应 加强尺度转换、物理机理以及多数据源结合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16.
Various types of passive control systems have been used to suppres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in recent years. Among these systems, 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s (TLCDs) dissipate the input earthquake energy by 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the movement of the liquid mass in the container, the restoring force on the liquid due to the gravity loads and the damping due to the liquid movement through orifice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seismic ex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requency content and soil condition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LCD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es. In this regard, among the past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records of Iran, 16 record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were selected. In the structural model developed, the attached TLCD is simulated as a Tuned Mass Damper (TMD) having the same vibration period and damping ratio as the original TLC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ex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have a substantial role on the displacement reduction capability of TLCDs and 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accordingly in the design of TLCDs.  相似文献   
517.
樊金桂 《探矿工程》2017,44(2):77-81
以北京百泉山自然风景区不倒翁景点附近的崩塌地质灾害为例,系统介绍该处危岩带(体)规模、特征、破坏模式、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根据其地质灾害特点、发育程度及沟谷内交通等条件,对多种治理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最终选择了对危岩带上部反倾区进行削方,清除危岩体及陡壁坡面浮石、松动岩块,对危岩带采用挂主动防护网的治理措施。本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18.
断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依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断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依存关系,认为不论活动大陆边缘还是被动大陆边缘,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聚集都与断层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对于活动大陆边缘来说,逆断层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被动大陆边缘因其具有充足的物质来源、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合适的温压条件,是水合物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519.
工程实践表明, 外基坑宽度和坑中坑会影响基坑坑底滑裂面的形成方式, 因此, 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建立在半无限空间土体的基础上不再适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微分体受力平衡方法, 考虑土体黏聚力和围护结构与滑动土体摩阻力, 推导了宽基坑和窄基坑坑中坑的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算例对比了宽基坑与窄基坑在坑中坑条件下被动土压力大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考虑摩擦力条件下的被动土压力大于未考虑摩擦力的被动土压力; 无论宽基坑还是窄基坑, 有内坑的被动土压力小于无内坑时的被动土压力; 无内坑时, 外基坑宽度的增加导致被动土压力减小, 而在有内坑的情况下, 外基坑宽度的增加, 反而增大被动土压力; 在窄基坑中, 随着内坑位置的移动, 土压力先变小后增大, 且内坑平面尺寸的增大导致土压力逐渐减小。因此, 内坑的存在将降低坑中坑基坑的外坑被动土压力, 工程中应注意内坑的存在。   相似文献   
520.
以巨-子结构抗震体系、隔震体系以及智能隔震体系为研究对象,选择4组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实际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及人工模拟的具有相同加速度反应谱而无速度脉冲的地震动时程分别作为地震动输入,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在有、无速度脉冲的地震动激励下三种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探讨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巨型结构体系在不同控制策略下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结构体系在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大部分要大于无速度脉冲型的地震响应,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巨-子结构抗震体系、隔震体系以及智能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智能隔震体系对速度脉冲地震动较为敏感,但能有效地减小隔震层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