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7篇
  免费   3653篇
  国内免费   6730篇
测绘学   499篇
大气科学   800篇
地球物理   2242篇
地质学   15366篇
海洋学   1255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773篇
自然地理   1101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753篇
  2020年   692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685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850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871篇
  2012年   1044篇
  2011年   1059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905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989篇
  2006年   1078篇
  2005年   946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20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中根据硅铁矿层的褶皱形态、复合关系等确定迁安铁矿区在中元古代之前发生过6期褶皱变形,叙述了这6期褶皱的特征和分布,讨论了褶皱的成因。区内各期褶皱形态演化规律反映了变形过程中岩石塑性有规律递减的特点。这一演化规律对研究早前寒武纪地区褶皱变形和指导该区找矿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石英岩、变铁质岩组成.原岩包活泥质岩、砂岩、基性玻屑凝灰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及少量深海沉积物.蓝片岩的矿物组合:青铝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阳起石.阿克苏群为世界上真正的前震旦纪蓝片岩之一,其变质年龄至少有800Ma.  相似文献   
993.
皖南伏川蛇绿岩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伏川蛇绿岩套,沿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分布,具构造侵位特征。在AFM图解上,具有拉斑玄武岩的演化趋势,但在玄武岩分类图解和Na_2O/K_2O—(Na_2O K_2O)相关图上,则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在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上和在Ti—Cr,Ti—Zr判别图上,也接近岛弧火山岩而与洋脊玄武岩差别较大。又,根据其形成的地质环境为一古岛弧,上覆地层为优地槽复理石建造,故认为伏川蛇绿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能为一古岛弧。通过REE的模拟计算,伏川蛇绿岩可能是上地幔5%熔融的产物。由于变质橄榄岩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可以认为伏川上地幔是一种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994.
苏皖凹凸棒石矿物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皖凹凸捧石粘土矿物包括沉积、风化及火山碎屑蚀变三种成因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于内陆浅水湖盆水下玄武岩风化蚀变及地表玄武岩的风化。不同成因类型的凹凸棒石在矿物晶体结晶程度上有较大差异。通常,由风化作用生成并与碳酸盐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低,较纯的并与硅质岩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高。它们在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上表现为:前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低,吸收峰弱且峰形钝。后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高,吸收峰尖锐。因此研究凹凸捧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可基本上区分出它们的成因类型。本文还对凹凸棒石红外吸收光谱振动波数带进行了划分,并对相应的振动类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5.
邯邢中基性侵入杂岩体中产有众多的岩石包体。作者在暗色闪长岩相中首次发现了超镁铁质岩包体,以方辉榄橄岩为主,由镁榄橄石(Fo=92±),顽火辉石(En=90±),铬透辉石和铬尖晶石组成,碎斑-平结构,发育扭折带。全岩SiO_2=41.02,MgO=42.24,∑EREE(3.95)甚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特殊的向下凸的形状。δ~(18)O=6.5~7.0。辉石平衡温度约为1000℃,压力为20×10~8~22×10~8Pa。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具上地幔岩特征,属A型包体,这在国内外文献中还未曾见过类似的报导。这个发现对探讨华北板块的地壳上地幔组成与演化,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及物质来源和邯邢式铁矿的成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an area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salt lakes are distributed. We have collected several hundred samples of natural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since 1976 and carried out researches on their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δD and δ18O values of the salt lake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range from −64.1 to +12.4‰ and from −11.19 to +8.62‰, respectively. Fro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s, ground and lake waters of various saliniti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H and O isotopes in the initial water of Qinghai Lake areδD=−55.0‰ and {ie336-1}; and those in the original water from the lakes in northern Xizang, areδD=−116.0‰ and {ie336-2}. Brines in the salt lakes are derived from rain water through prolonged circulation. Oilfield water also makes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salt lakes in the Qaidam Basin. Similar slopes of evaporation lines of water isotopes are noticed for the Qinghai Lake area and northern Xizang.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isotopes in these water bodies in an environment of middle latitude and high elevation.  相似文献   
997.
998.
玉山古城一带早中奥陶世笔石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99.
软流圈     
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不同的深度产生,因而带来不同的有用矿物组合。例如,金、银、锡、铜、金刚石、铂族元素等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成因的岩浆有关。有岩浆熔融体产于其中的那一个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里发生的过程控制着全球的构造现象、岩浆现象和变质现象。本文用各种方法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根据最新的观点,软流圈是低粘滞度、低速度、低密度、低质量因数、高塑性、高流动性、高电导性和高地震波能吸收性的一个层。这些特性的异常习性是由于100-300公里深处地幔温度与地幔物质熔化温度互相接近所致。软流圈虽然在全球各地都有记录,但其分布极不均匀。在老构造(如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和北美地台)之下,软流圈表现微弱,或者完全缺失。在加拿大地盾和波罗的地盾之下,软流圈厚约加公里。但在现代构造活动区(如贝加尔裂谷带、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之下,软流圈发育良好,厚约100—200公里。 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地区是软流圈构造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软流圈顶部的深度从,10—20变化到200公里,厚度则达200—400公里。软流圈顶部的最小深度和软流圈的最大厚度见于贝加尔裂谷带和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这两处是现代构造活动区。介于其间的地区由?  相似文献   
1000.
冀东太平寨地区变质岩脉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