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20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81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91.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景观生态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特点,指出贵州喀斯特乡村景观优化的意义,提出喀斯特地区乡村景观优化的"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尺度性、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和持续性原则",并将景观优化与农业生产、旅游开发、山地开发和石漠化治理相结合,设计出了城郊旅游农业模式、丘陵山地农业旅游优化模式、水域渔业旅游模式和小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农业模式4种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景观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892.
贵州主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地区52个测站1961-2006年历年主汛期(6-8月)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了贵州近46年主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并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振荡特征以及极端降水事件典型多年、少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贵州主汛期极端降水自北向南逐渐增大,极端降水事件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存在2.9 a、20 a的周期振荡特征,在贵州主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偏多和偏少时期,其环流特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93.
贵州遵义地区黄家湾矿是黑色页岩型镍钼多金属元素矿床。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首次发现了矿石中红藻囊果及其与各金属硫化物之间密切的共生关系,为生物参与成矿作用提供了证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镍、钼等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富集可能与藻类生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94.
青藏高原中东部过去2485年以来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青藏高原东北部现生活树与墓葬古木相衔接,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了这一地区过去2485 a以来的年均温度变化序列. 这个温度序列所揭示的气候历史表明序列中有4个时期的温度高于或接近1970~2000 AD的平均温度. 348~413 AD出现过一次快速的由寒冷到温暖的气候突变事件, 文中称之为“东晋事件”. 计算表明, 高原中东部长时间尺度温度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北地区, 同时也响应了北半球的温度变化. 在过去2485 a里, 中国绝大部分朝代的灭亡都与该温度序列的低温时期相对应. 此外,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温度记录相比较, 高原中东部在1950年代之后升温幅度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895.
彭熙  黄英  车家骧  卢兰 《中国岩溶》2009,28(4):402-405
以贵州喀斯特中心普定站土壤检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石漠化等级条件下土壤质量特征,探讨土壤质量变化与石漠化等级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管孔隙及自然含水量随石漠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2)土壤饱和导水率随着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土壤容重随着石漠化程度加剧而增大;(4)石漠化程度与土壤养分状况关系紧密,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896.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9,28(4):332-339
用洞穴双旋回演化理论和系统科学思想指导,定性和半定量地讨论了贵州省大方县九洞天伏流大厅的起源。分析研究认为:(1)洪水拥有超过平水期水流几个数量级的动能和溶蚀能力,使季节变化带成为垂直剖面中岩溶发育最为强烈的部位。(2)伏流大厅的形成过程至少是3个子过程耦合作用的结果,即①水流的剥蚀;②崩塌;③化学沉积生长。(3)水流运动的驱动力由重力和地转偏向力耦合而成。在重力驱动下水流对大厅左右壁的剥蚀强度相等,但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参与,在北半球驱使剥蚀向右偏蚀。(4)九洞天伏流有明显的右偏蚀形态证据:①左壁化学沉积发育,右壁基岩裸露;②右壁岩块脱落多于左壁;③靠近左壁有一条高角度裂缝状的充水溶洞。(5)地转偏向力在九洞天伏流大厅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伏流的巨大流量能够产生比中小地下河大10至100倍的地转偏向力,使九洞天伏流右偏蚀特别强烈。在洪峰水流的溶蚀和侵蚀下,优先在右壁产生边槽,致使卸荷过程和岩块脱落由左向右不断横向发展,导致大跨度的地下河大厅以及伴生的地表地貌形态生成。(6)对于高角度裂缝状洞穴和缓倾角层面洞穴两种情况,伏流右偏蚀过程有一些差别。对于缓倾斜层面洞穴,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形成沿层面倾斜的底板。丰鱼岩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897.
湾河粉煤灰堆场岩溶渗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湾河粉煤灰堆场位于黔中典型的峰丛洼地中,存在严重的堆场废水渗漏。为确切评价其渗漏特征,在堆场及其周围开展了相应的水文地质勘探及连通试验。结果表明,堆场地下水位低于邻近的波玉河水位6.5 m,堆场废水不可能向波玉河发生渗漏,而是越过灰场北西侧峰丛地带沿F1断层向西距堆场约3 km以外的邻谷的S2潭、S3泉渗漏。渗漏点为堆场洼地中分布的串珠状落水洞,渗漏为裂隙管道型,地下水流速为57.2 m/h,渗漏水动力条件复杂。堆场废水污染渗漏治理不仅要解决堆场中串珠状落水洞的防渗,而且要保证堆场北侧山体包气带岩溶的防渗,因此建议采用水平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898.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燕  殷红梅 《中国岩溶》2009,28(1):95-102
针对当前地区级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支持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四大核心要素出发,建构出了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按综合竞争力得分值大小对区内8个地州市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综合竞争力分值最高,为369分,现状处于资本实力竞争阶段;其次是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遵义市,分别为120分、119分、116分、113分,处于产销竞争阶段;而黔西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的分值均低于100分,属于资源竞争阶段.为此,今后贵阳市在旅游人才培训、旅游产品创新、旅游组织管理等方面应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而遵义市、黔南州和安顺市应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六盘水市则应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与其它区域合作;而分值低于100分的地区则注重塑造本身区域特色和旅游产品特色,开展与周边省份合作,以提升其旅游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899.
利用1981—2010年30 a贵州省8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月降水量和月暴雨日数资料,采用合成、方差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着重讨论贵州省主汛期6-7月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进而对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作小波分析、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短期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一致,并对降水量有主要贡献。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存在3个暴雨多发区和2条暴雨少发带,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暴雨多发区位于省之西南部,大值中心在六枝、晴隆和镇宁附近。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是偏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至今是偏少时期。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显著的3~5 a年际震荡,在1981—2010年间总体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段: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呈"降—升—降"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900.
研究了贵州省黔西县枫香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埃洛石,运用显微鉴定、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热和热重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方法及地球化学分析,对埃洛石黏土矿物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埃洛石主要组成为10A—管状埃洛石、铁质、炭质,岩石富SiO2、Al2O3,贫K2O、Na2O、CaO、MgO,为酸性岩溶水淋滤炭质、泥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的硅铝质物质,经分解、溶胶、絮凝充填、脱水老化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