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CEP自贸区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引领包容性全球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推动RCEP自贸区建设对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优化、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RCEP自贸区建立过程,解析RCEP成员国间贸易格局演变态势,以期为中国引领RCEP自贸区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认为:①RCEP自贸区的建立可划分为构思、谈判和建设三个阶段,东盟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但中国的作用逐步增强;②2001—2019年,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联系快速提升,总体经历了快速增长、平稳发展、波动上升三个时期,RCEP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③2001年以来,RCEP贸易网络由以日本为核心的单核结构逐渐转变为以中国、日本为核心的双核结构,再转变为以中国为核心的单核结构;④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关系演化呈多样化特征,综合贸易规模和贸易集中度,可将各国演化模式划分为6类。其中,中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均属于快速增长型,在RCEP自贸区中的贸易地位明显上升;文莱、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贸易地位则下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2.
43.
在西方近代史上,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最初多由海外贸易力量(国民力量)和海军舰队(军事力量)组成,且二者常合二为一。在与他国的海上较量中,它们大都扮演过另一个角色——海盗。最早的海上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通过海盗方式向世界扩张并得以分享全球海权的。后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一开始就毫不客气地抢劫葡、西两国的商船以自富,随其后而崛起的海上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对中印两国间的服务贸易往来现状,阐述了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两国服务贸易发展与合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撒兴昌  高天明  张艳 《地球学报》2023,44(2):341-350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球碳酸锂贸易量逐渐增长, 但其出口集中于少数国家, 这意味着全球碳酸锂供应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深入了解全球碳酸锂贸易格局演变、供应危机传播路径及影响, 本文构建了2000—2021年全球碳酸锂贸易网络和级联失效模型, 概述了主要出口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格局演变过程, 并模拟了不同供应危机来源的雪崩规模、传播路径及其影响。我们得到: (1)20多年来全球碳酸锂贸易集中度逐渐增加, 出口前三位国家保持稳定, 而主要进口大国变化明显, 贸易格局已由南美供应全球转变为南美供应东亚; (2)碳酸锂贸易供应危机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间接传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智利供应危机对中日韩的影响程度逐渐扩大, 但对欧洲的影响时间最长; 阿根廷和中国的雪崩规模在上升、传播次数增加, 而美国则相反。本文将贸易格局演变与危机传播结合, 明确了全球碳酸锂主要贸易国智利、阿根廷、中国、德国等作为供应危机来源的影响程度及其传播路径。以上分析结果将有利于维护全球碳酸锂贸易稳定和主要贸易国采取应对策略缓解供应危机。  相似文献   
46.
周边对一国地区稳定、经济发展等影响重大,中国也一直奉行“邻国是首要”的外交战略,推行“睦邻、富邻、安邻”的邻国政策.主要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在经济依赖度分析等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程度中心性分析、结构同型分析等一系列分析,从而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进行多方面解剖.结果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不平等的经济依赖度;贸易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在周边贸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研究表明,地缘政治研究中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实现空间关系的网络化和网络关系的空间化,深化对地缘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47.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对中国内陆开放及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对1992-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俄罗斯及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前双方贸易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俄罗斯及中亚形成了以资源类初级产品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则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等为主;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格局是边境贸易与地区产业专业化格局叠加的结果,进口贸易格局则受边境贸易及能源需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我国稀土行业的现状 稀土资源在当代工农业和国防,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大国,中国稀土产业经过40余年的艰苦努力,其产量和出口量已列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应用开发不足、产品低价竞销、重复建设及技术装备落后,造成了宝贵的稀土资源严重浪费,资源优势未能强化为经济优势, “小、散、乱、差”的势态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与日本等一衣带水的邻邦就有海上通航及贸易、宗教、旅游往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海上旅游线上的双向往来逐渐增多、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和新海上航线的不断开辟,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海上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0.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双方商品贸易累计成交10.33亿美元,共签订涉外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额达49.68亿美元,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关系上更加紧密,双方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因此,紧密配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来制定国土资源使用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