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340篇
大气科学   673篇
地球物理   253篇
地质学   888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谭芮  李伟  杨宇明  杜凡  王娟 《湖泊科学》2013,25(5):681-687
2011年5、7、10月在纳帕海湖滨湿地选择3种不同人为干扰生境类型,每个干扰生境布设3个固定样方,对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和季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干扰水平维度上,春、夏、秋3个季节湖滨湿地植物生态位宽度指数前4位由大到小变化的顺序分别是:春季:绵毛酸模叶蓼(0.9731) >华扁穗草(0.8040) >平车前(0.6468) >毛果弹裂碎米荠(0.5021);夏季:平车前(0.8674) >荠(0.8581) >华扁穗草(0.8440) >绵毛酸模叶蓼(0.7814);秋季:华扁穗草(0.9698) >绵毛酸模叶蓼(0.7730) >平车前(0.6650) >西南委陵菜(0.6647).因此,湖滨湿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干扰水平上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显著的改变.同样,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分化随着季节的变化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其中春、秋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低,分化程度高,且春季较秋季略强,而夏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且分化程度低.这些结果为揭示纳帕海湖滨湿地植物群落格局与动态及人为干扰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人为干扰下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中主要种群敏感性反应的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江维薇  肖宁  肖衡林 《湖泊科学》2023,35(1):236-246
近年来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愈发引起关注,消落带植被在固岸护坡、水土保持和截污过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金沙江流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由于地处偏远,现有研究较少,因而对其水库消落带适生植物及其种间关系尚未明确。通过结合生态位理论和种间关系分析方法,包括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强度系数AC、种间关联指数OI、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揭示金沙江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种间内在联系以及群落演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将优势植物划分了3种生态种组,为本区域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筛选及其科学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金沙江流域水库消落带共记录植物19科36属37种,频度≥20%的优势物种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土荆芥(Chenopodium...  相似文献   
994.
对桂北新寨侵入岩体中的角闪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选取共生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估算了该岩体侵位时的温压条件、氧逸度和含水量。岩相特征观察显示,新寨角闪花岗岩中主要发育有自形、未蚀变半自形/他形和强交代半自形/他形3种主要类型的角闪石,是岩浆侵位过程中在不同深度的结晶产物或交代蚀变产物。电子探针研究结果显示,新寨花岗岩中角闪石成分变化较大,且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呈现出Al2O3、FeOT、Na2O、TiO2、K2O含量降低但MgO、SiO2含量升高的趋势。矿物温压计估算结果显示自形和未蚀变半自形/他形角闪石的结晶压力分别为0.28~0.30 GPa和0.19~0.26 GPa,对应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67~783℃和740~764℃。温压计算结果表明新寨岩体初始侵位深度应大于11.3 km,且侵位过程是一个近乎等温降压的过程,变压结晶作用为新寨侵入体持续侵位过程中的主要结晶方式。角闪石结晶时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变化范围在ΔNNO+0.1(log fO2=-13.5)到ΔNNO+0.5(log fO2=-12.9)之间。角闪石结晶时熔体含水量为4.9%~6.4%,但在侵位到中地壳7.0~9.5 km时经历了由于降压引起的流体出溶。角闪石化学组成指示其母岩浆属于钙碱性的中酸性岩浆,来源于壳幔混合,且在侵位过程中不断有壳源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995.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具有"二元"成层构造,下层为厚层状铝土矿层,主要矿石类型为块状铝土矿、豆鲕状和碎屑状,上层为层韵状铝土矿层,主要矿石类型为致密状,次之为碎屑状,上下层之间局部地段可见冲刷面。下部厚层状铝土矿层常量组分Al_2O_3、Fe_2O_3、TiO_2明显高于上部层韵状铝土矿层,SiO_2高出4倍,活泼组分Ca O+MgO+K_2O+Na_2O的含量高出10倍,微量元素中Ba、Rb、Sr、Li表现为上层高下层低,不活泼元素Sc、Cr、Ga、Nb、Hf、Ta、V、Zr、∑REE显示上层低下层高特点。铝土矿层属于峨眉山热地幔柱事件引起的东吴运动过程中两个小的"事件—过程"亚阶段(幕)产物,厚层状铝土矿分层形成于"岩浆—夷平"均衡亚阶段,作为物源的古风化壳成熟度高,层韵状铝土矿分层形成于"岩浆—夷平"失衡亚阶段,而相应的古风化壳成熟度低,从而导致成层构造迥异和地球化学突变。  相似文献   
996.
对非匀质泥石流运动变化特征进行预测评价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和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泥石流领域亟需完善的重点问题。通过对泥石流泥位和流速实测资料整理和分析,构建了非匀质泥石流运动特征值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较少因子就能够判别研究区泥石流运动变化特征,并以陇南地区礼县下胡杨沟泥石流为例,通过FLO-2D流体模型对50年一遇(2%频率)和20年一遇(5%频率)降水条件下泥石流运动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泥石流容重为1. 83 t ·m-3时,下胡杨沟20年一遇的泥石流运动特征值最小且差异性不大;当泥石流容重为1. 97 t ·m-3时,下胡杨沟50年一遇的泥石流运动特征值最大且差异性悬殊;当不同规模泥石流流量达到峰值时均产生较大的泥位深度。进一步将泥石流运动特征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断面相结合检验分析,并反推已发生泥石流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实际情况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采用本文预测模型计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泥石流防灾减灾和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泸西岩溶断陷盆地西南部既比村一带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岩溶极为发育,且极不均匀,地表以溶隙、溶沟为主,溶蚀残丘发育,局部发育溶井,出露有既比村大泉。通过开展1∶1万水文地质调查,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剖面快速扫面,结合激电测深确定井位,实施的示范孔SK1、SK2钻孔,两个钻孔相距48 m,再进行跨孔CT成像探测地下岩溶发育及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跨孔CT成像结果与实际钻探成果解译相差不大,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解译出地下岩溶发育及地下水赋水状态特征。采用常规的物探方法仅能推测竖直方向的地质情况,不利于查清横向连续发育的破碎带和溶洞空间分布。跨孔电磁波CT探测技术与钻探相结合,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根据在地下空间中不同发射角度的电磁波能量衰减值,利用反演算法得出地下介质的吸收系数空间分布,重建钻孔之间剖面的吸收系数二维图像,不同的吸收系数判断岩溶发育情况及地下水富水性。跨孔电磁波CT探测在岩溶断陷盆地探测结果说明,这种方法可行有效,为更好地布置钻孔找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998.
位涡均一化理论是现代温跃层理论的基石,是引起层化而又弱耗散的大洋次表层产生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位涡均一化理论的基本构造方程扩充求解,将构造理论扩充到四层大洋模式、n层大洋模式中。结果表明,在四层大洋模式中,第二层及第三层都会出现位涡均一化的区域,并且其位涡恒定值相等,皆向沿流涡北边界处的值均一化,第三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在n层模式中,除表层和底层外的n-2层皆有位涡值均一的区域,所有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层均一化区域内的位涡恒定值皆等于流涡北边界处的位涡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区域面积逐渐减小,均一化区域圆心发生极向运动。整个位涡均一化区域呈现出南缓北陡,东西对称的碗状结构。  相似文献   
999.
东坪金矿构造解析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里德尔(Riedel)剪切裂隙理论,在东坪金矿构造区域内划分出若干种剪切类型。不同期次裂隙的复合叠加,经后期成矿地质作用的改造,成为东坪金矿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1000.
植被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探讨植被覆盖变化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利用多源遥感长时间序列数据、分离趋势和季节项的突变点方法像元突变监测、地形位分析及地统计等方法,对新疆阿勒泰地区2000—2019年间植被覆盖动态进行遥感变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2003—2009年植被突变像元数逐年增多,2009年以后突变像元数逐渐减少,同时在监测出的7类植被像元突变趋势类型中,由退化后转变为增长类的像元突变数最多,干扰退化和持续退化类较少;(2)多源数据植被覆被年际变化曲线显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2008年时段总体呈现退化趋势,2008—2019年时段呈现明显改善趋势,且退化大于改善;(3)高程大于900 m、坡度大于15°的东坡(北转东和南转东)为植被覆盖变化退化类型的优势地形位,约占62.4%,研究区植被覆盖改善并不明显,需继续加大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