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979篇
测绘学   277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2547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4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本文描述了华北地区六个产地的超镁铁质捕掳体,它们均产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分布于华北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和华北西部近南北向的重力梯级带中。据新变晶大小所估算的应力值,在华北断块西部为250—300巴,华北断块东部为300—600巴。由捕掳体共生矿物组合得出岩石的平衡P-T条件为950°—1160℃及15—25千巴(50—80公里),所代表的古地温曲线具有海洋型地温,并有靠近大陆裂谷区地温曲线的倾向  相似文献   
993.
莒南、日照地区的深源榴辉岩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供了有关莒南、日照地区榴辉岩类的地质产状、岩石矿物特征以及岩石和矿物的化学分析结果。根据所得资料将榴辉岩分成两类并估计了它们的形成条件和来源  相似文献   
994.
地面导线环是变频测深发射天线的一种形式.Wait曾计算了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导线环的辐射电阻,但由于所用近似方法的限制,他得出的结果不能用在置于地面的导线环的情况(若令h=0,所给出的辐射电阻将等于∞).在本文中,我们导出了具有有限半径的地面导线环的辐射电阻表达式(准确的以及近似的),并给出了数值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学术讨论会于7月27日至7月31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地区召开;会后代表们对我国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及牡丹江镜泊湖地区的火山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996.
毛小红  张建新  路增龙  周桂生 《岩石学报》2021,37(10):3095-3117
北祁连造山带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型造山带,具有典型增生型造山带的"沟-弧-盆"体系。祁连地块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南部,由深变质的前寒武纪基底和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沉积盖层组成。在连祁地块北缘门源宝库河附近延伸数千米的变基性岩(主体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岩)中识别出了基性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峰期温压条件为P=10.6kbar、T=800℃,峰期之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变基性岩的原岩结晶年龄分别为1110±18Ma和1140±30Ma,变质年龄分别为478.2±3.9Ma和469±4.6Ma,结合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469~478Ma的变质年龄应近似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结合区域资料,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存在南北双向俯冲极性,祁连洋南向俯冲使得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在早古生代再活化。变基性岩的原岩年龄与祁连地块南部欧龙布鲁克地块(全吉地块)中发现的变基性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年龄及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一致,均为~1100Ma,表明祁连地块与欧龙布鲁克地块一起卷入了格林威尔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已提出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地物分类方法较难同时获得地物边界及相邻信息的问题,并为了减少图像处理的消耗时间,本文引入一种超像素生成算法——线性迭代聚类方法,对日本先进对地观测卫星多极化SAR数据进行地物分类研究。本文以四川省彭州市与什邡市交界地区为研究区,先采用Pauli分解生成RGB假彩色图像并进行滤波,再以此为基础使用线性迭代聚类方法生成超像素,最后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合理选取极化熵、各向异性度及平均散射角等极化特征组合在一起作为分类参数,对基于像素超像素的极化SAR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使用超像素比其他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基于超像素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5.23%,Kappa系数为92.58%。  相似文献   
998.
自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泥盆系观雾山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以来,观雾山组的沉积储层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由于观雾山组地层划分方案的变动和地层的穿时性,导致目前对观雾山组的时代分布和充填过程认识不清,从而影响了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恢复。本文以四川广元西北乡、潜溪河剖面泥盆系观雾山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古生物地层资料,认为江油马角坝以北的观雾山组绝大多数沉积于晚泥盆世早—中弗拉期,且地层沉积时间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变晚。龙门山北段观雾山组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地层厚度减薄和地层时代变新的特征,表明来自扬子地台西部的古特提斯洋海水向东侵入龙门山地区,因地形差异和渐进式海侵形成了自南西向北东的超覆沉积。由于岩相分异,超覆沉积形成的观雾山组与金宝石组在区域上既表现为上下叠置关系,也表现为同期异相的相变关系。该研究不仅对约束川西北地区观雾山组地层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而且对认识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充填过程、沉积古地理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超大陆(Supercontinent)是在地球演化某一阶段所形成的几乎包含当时所有陆块的一个大陆。超大陆的聚合是通过全球性碰撞造山事件来完成的,而超大陆的裂解往往是超级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因此,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势必对地球的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地球的宜居环境。在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大陆深俯冲会导致大陆总体面积的减少和大洋面积的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另一方面,在超大陆的聚合期间,地幔岩浆喷发至地表的机会明显减少,通过火山射气进入大气圈中的CO2含量会急剧降低,从而形成极端寒冷干燥的冰室(Icehouse)气候,冰碛岩在低纬度地区广泛出现,不利于生物生存,或导致生物大量灭绝。相反,在超大陆裂解期间,大陆地壳会遭受拉伸减薄,大陆面积相对增加,大洋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另外,导致超大陆裂解的超级地幔柱所喷发的巨量玄武岩会导致洋壳加厚,也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此外,超级地幔柱巨量玄武质岩浆的喷发会导致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形成温暖潮湿性的气候(Greenhouse),有利于生命复苏或大爆发。然而,目前有关超大陆聚散的环境效应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而且主要局限于Pangea超大陆聚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影响研究,一些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有待于通过对Rodinia和Columbia/Nuna等更古老的超大陆聚散的研究结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00.
吴激涛  刘荣 《北京测绘》2021,35(5):590-594
针对基于像素的道路提取方法的不足,使用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算法(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SLIC)和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OTSU算法是由日本学者OTSU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的高效算法)相结合的道路提取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在遥感图像中分辨率较高所造成的非道路地物对目标的噪声影响.该方法使用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处理,再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分割后的超像素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根据GVI值对分类后的影像中的植被及水体信息进行过滤,对过滤后的影像进行基于OTSU的分割,最后对分割影像进行后处理获得完整道路网.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得出,此方法在道路提取上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