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6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1051篇
测绘学   342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2617篇
海洋学   341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337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91.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洪大卫  王涛  童英  王晓霞 《地学前缘》2003,10(3):231-256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华北地台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同时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类似的Sr、Nd同位素特点 ,许多花岗岩和火山岩还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 ,根据现已积累的大量Sr、Nd同位素资料 ,从整个华北地台岩石圈的角度论证了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富集的性质、富集地幔发生的时代及其形成机制 ,进而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指出本区岩石圈富集地幔的形成是在Pangea超大陆裂解时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 ,被拆沉的太古宙古老地壳重循环进入地幔改变了地幔成分所致 ,说明超大陆裂解、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和富集地幔形成之间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超大陆裂解伴随着大陆地壳生长和消亡 (重循环 )的大体平衡。结合全球地震层析资料 ,进一步探讨了由俯冲大洋残片转化的下地壳同古老克拉通地壳物质在花岗岩源区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岩 )后片麻岩混合岩相过程。由于变质作用的不规律性 ,苏鲁褶皱带可分为 2个构造带 :(1)东部构造带 (蓝片岩 )和 (2 )西部构造带 (片麻岩混合岩 )。根据A·都城秋穗所识别的变质带系统 ,可将其作为一个双变质带。东部构造带以出现许多块状、条带状榴辉岩辉石岩橄榄岩组合的残余岩块为特征 ,其中还残留着高压的矿物 (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 ) ,而且有被混合岩和各种交代岩替代的显著标志。在中生代 ,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 ,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 ,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94.
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背景,结合对区域上新元古代地层及中元古代末期构造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反映了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一员发生裂解的时间,这对研究古塔里木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及中国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5.
羌塘岩带碰撞后超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超钾质火山岩为板块碰撞后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同时具有板内火山岩和俯冲带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球化学特性。化学组成上富含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Cr、Ni等相容元素。在成因上受分离结晶作用和源区混合作用共同制约。源区为受古俯冲上地壳物质和下地幔上升流体交代混合的EMII型富集地幔端元,可能富含角闪石和金云母等矿物。  相似文献   
96.
利用频谱解混叠方法实现超分辨率影像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钦桂勤  耿则勋  徐青 《测绘学报》2003,32(2):143-147
基于信号处理的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技术,可以消除由影像系统引起的影像模糊和退化,同时恢复出光学权限外的频谱信息。首先简要介绍了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技术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对影像配准与运动模型估计在超分辨率影像重建中的作用给予简要介绍;接着根据连续傅里叶变换(CFT)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频谱混叠关系及CFT位移性质,推导出频谱解混叠的超分辨率影像重建模型;最后采用文献中的运动模型估计方法和本文的重建算法,对几组数据进行实验,获得了空间分辨率提高近1倍的影像。  相似文献   
97.
GLONASS导航电文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GLONASS导航电文的结构、内容、参数、定义及意义,GLONASS与GPS导航电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研究,分析了支架与顶板的相互作用机理,得出支架支护阻力与端面顶板下沉量p–△ld具有类双曲线关系,这种类双曲线关系是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端面顶板稳定性控制的基础。根据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的开采特点提出了端面顶板监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开发建立了在线监测体系,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值-气相色谱法研究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N2O、CO2、CH4与大气交换的日变化规律。CO2日排放变化形式基本相同,和大气交换的总结果是向大气排放,影响草原N2O排放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理化特性,日温变化主要影响其日变化强度;影响草原CH4日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水分和供氧状况,而温度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则影响吸收强度,利用内蒙古草原温室气候排放相对固定的日变化形式,可以对相同生产季内每周1次的观测结果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的概念以及GPS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GPS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各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利用GPS RTK技术与全站仪功能组合的实时GPS定位系统-超站仪的新型测绘模式的探讨,以及未来测绘前景的展望,重视和加强城市地理基础数据的建设与管理,以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