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4篇
  免费   1678篇
  国内免费   3339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512篇
地球物理   919篇
地质学   10175篇
海洋学   973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05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440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402篇
  1996年   430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405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38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2年   5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闫方超  刘庆  马雪盈  何苗 《岩石学报》2021,37(8):2579-2598
P-T-t轨迹作为变质岩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对揭示岩石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北大别饶拔寨镁铁-超镁铁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和就位过程长期以来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研究和温压计计算,揭示出饶拔寨石榴辉石岩经历了四个变质演化阶段:1)超高压变质阶段(M1):主要根据石榴子石中金红石的出溶,单斜辉石中石英的出溶和磷灰石中不透明矿物的出溶,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饶拔寨石榴辉石岩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阶段(≥2.5GPa);2)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和单斜辉石(基质)+斜长石(基质),记录的温压条件为T=648~700℃,P=1.47~1.94GPa;3)中压麻粒岩相阶段(M3):以石榴子石外围发育的主要由斜方辉石+斜长石组成的内圈"白眼圈"为特征,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781~796℃,P=0.92~0.98GPa;4)角闪岩相阶段(M4):以石榴子石变斑晶周围发育的外圈"白眼圈"为特征,其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的后成合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663~685℃,P=0.50~0.58GPa。石榴辉石岩的锆石SIMS U-Pb定年得到了3组不同的交点年龄,分别为208.1~202.1Ma、227.6Ma和817.7Ma。根据锆石包裹体中角闪石+斜长石的组合,推断208.1~202.1Ma代表了角闪岩相变质年龄的下限,227.6Ma则是高压麻粒岩相的下限年龄,而新元古代年龄(817.7Ma)与区域上的变质岩原岩年龄一致,可能代表了其原岩年龄。结合前人研究,饶拔寨石榴辉石岩记录了顺时针的P-T-t轨迹,揭示了板片俯冲(超高压变质)-碰撞-折返(降压升温过程,~227Ma)-抬升(降压降温过程,208~202Ma)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62.
中亚造山带南缘如何向南扩展,对深入理解增生型造山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机制以及中亚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衔接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作为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关键构造单元,敦煌构造带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备受关注且颇有争议。传统观点认为敦煌构造带是古亚洲洋南侧的前寒武纪稳定大陆地块,以刚性块体的形式参与了中亚造山带南缘的最终拼贴过程。然而,近年来研究认为敦煌构造带卷入了古亚洲洋南部的俯冲增生造山过程,属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增生系统。显然,这一争议限制了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向南扩展方式及增生造山过程的理解。敦煌北部三危山地区出露一套古生代岩浆-变质杂岩,是解开这一争论的关键。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基础及新的资料,归纳了这套岩浆-变质杂岩的野外岩石-构造组合、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特征:该岩浆-变质杂岩整体显示"二元结构"特征,即较老的增生杂岩为基底,弧岩浆岩侵入或不整合覆盖其上;其中岩浆岩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浆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与典型的弧岩浆岩类似,并且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反映中酸性岩浆的源区与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有关;岩浆作用大致归为510Ma、460~410Ma和370~360Ma三期。岩浆岩中结晶锆石不一致的εHft)值(既有正值,又有负值)以及继承锆石的存在表明,岩浆源区既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也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形成。以上这些特征与发育在增生杂岩之上的增生弧十分类似,因此本文提出敦煌北部岩浆-变质杂岩的属性为古生代增生弧,并且该增生弧与其南部的红柳峡俯冲增生杂岩共同勾勒出敦煌构造带自北向南增生弧-增生杂岩的基本构造格架,即敦煌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实为造山带而非稳定地块。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敦煌地区与北山地区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对应关系,认为敦煌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的增生系统,中亚造山带中段以增生弧-增生杂岩的形式向南扩展至敦煌地区。  相似文献   
163.
姜灵  张晋瑞  唐爽  魏春景  初航 《岩石学报》2021,37(12):3759-3780
宝音图群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狼山、图古日格和达茂旗一带,主要由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石英岩、角闪岩和大理岩组成。在狼山格尔敖包沟和图古日格西南地区发育十分典型的石榴角闪岩,均以似层状或透镜状产自云母片岩中,但两地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前者主要以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含钛矿物(金红石和钛铁矿)为特征,后者主要以石榴石+角闪石+绿帘石+含钛矿物(金红石和钛铁矿)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两个地区的石榴角闪岩原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均为亚碱性玄武岩的拉斑系列。宝音图群的石榴角闪岩具有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REE总量为83.31×10-6~125.9×10-6,(La/Yb)N比值为2.17~6.48,δEu=0.87~0.98。Ta、Nb、Ti没有明显的负异常,其配分型式类似E-MORB特点。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表明这些石榴角闪岩的原岩产于板内拉张环境中。本文通过模拟格尔敖包沟样品LS01和图古日格西南地区样品LS35的P-T视剖面图研究其变质作用及矿物演化过程,结果显示这两个样品均经历了早期进变质,峰期以及峰后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型P-T轨迹。样品LS01的峰期温压条件为~11kbar/~735℃,模拟得到的峰期矿物组合可能为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透辉石+金红石+熔体,P-M(H2O)视剖面图显示,由于峰后演化过程中存在饱和流体渗透,导致峰期透辉石无法保留。样品LS35的峰期温度压力条件为~8kbar/675℃,其峰期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绿帘石+金红石。两个地区的石榴角闪岩的温度压力条件明显不同,推测宝音图群中呈透镜体或似层状产出的变质基性岩,存在着递增型的变质作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石榴角闪岩样品LS01的变质锆石年龄为394±8Ma。由此推测这些石榴角闪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华北北缘在新元古代发育的裂陷盆地,在泥盆纪中期,宝音图群作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被卷入到与古亚洲洋闭合有关的造山过程,发育中压型递增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4.
豫西后造山阶段存在变质核杂岩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高社  赵太平 《地质论评》1997,43(4):365-372
不少学者用变质核杂岩模式解释豫西造山阶段基底隆起和与之相伴的盆岭构造的构造格局。介一本区基底隆起的形态、机制、时限和地壳剥露层次均没有变质核杂岩特征与基底隆起相伴的断陷人舅地也不同于变质核杂岩模式中的半地堑。  相似文献   
165.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166.
浅变质岩区地层特征及地层单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鄂荣 《地球科学》1990,15(2):137-144,T001
  相似文献   
167.
中国北方胶东地块、华熊地块、佳木斯地块及辽吉地块之吉南—丹东复合地体等已知金矿集中区与富含有机质的孔达岩系具有同分布规律。孔达岩系是金矿集中区有利的矿源层和赋矿围岩。在孔达岩系分布区可找到多种类型的金矿床。内蒙中部、辽西、辽吉地块盖县—岫岩地体均有孔达岩系发育,具有与胶东等4个已知金矿集中区相似的成矿条件,作者预测为新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68.
水生观赏植物在湿地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观赏植物的利用是湿地恢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湿地景观整体效果。在湿地的池边水畔、岩石缝隙、水面等不同的环境中种植各种水生观赏植物能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感觉。水生观赏植物的姿态、色彩及清香,加强了水体的空间感和美感,并具有净化水体的生态作用。如北京翠  相似文献   
169.
水文地质学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在世界各国水资源调查、保护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06年是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成立五十周年。因此,2006年10月09日-2006年10月13日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和中国国土资源部将在北京市联合举办“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这将是继1988年中国在桂林市成功举办“第21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之后,再次在中国举办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170.
Although inorganic species are predominant in natural systems, bu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organoarsenic species such as methylated and phenylated arsenic compounds. Phenylarsonic acid (PA) is a degradation product of organoarsenics used for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which has been detected in well water at the disposal site of the agents in Japan. There are few reports studying behavior of PA in soil. In this study, PA was adsorbed onto ferrihydrite and its chemical forms were determine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nnected to inductivit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HPLC-ICP-MS). 100 mg/kg of PA was mixed with 0.03 g of 2-line ferrihydrite. For each suspension, pH was adjusted by HNO3 or NaOH. Each sample was incubated for more than 19 hours and the final pH was measured. After filtration, the chemical form of arsenic in the filtrate was measured using HPLC-ICP-MS. In addition, ferrihydrite separated by filtration was dissolved by 3 ml of 0.5 M HCI and the arsenic species in the solution was detected by HPLC-ICP-MS (column: Tosoh TSKgel SuperlC-AP, eluent: 0.01 M HNO3). It was verified that PA is not degraded by heating in 0.5 M HCl solution. At pH 3.1, any arsenic compounds were not detected from the solution, because almost all arsenic species were adsorbed onto ferrihydrite at lower pH. At pH= 12, however, 7%-10% of inorganic arsenic was detected in the solution. In solid phas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determine the precise ratio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species. When the solution includes Fe ion at 0.01 M level, the retention time of arsenic species drifted compared to those in standard solution,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precisely the arsenic species adsorbed on ferrihydrite. Therefore, more study is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ratio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species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