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辽东半岛南部韧性推覆剪切带的主要特征是全区普遍发育有平缓密集的片理或劈理、SEE—NWW向拉伸线理、同方向“A”型褶皱以及糜棱岩带、旋转构造等。通过拉伸砾石、拉伸鲕粒的有限应变分析,砾石1、砾石2的富林指数分别为1.187、1.186、鲕粒的富林指数为1。拉伸砾石变形量,X轴拉伸165%,Y轴不变,Z轴缩短60%,拉伸鲕粒变形量,X轴拉伸54%,Y轴不变,Z轴缩短30%。韧性剪切带主界面沿本区沉积盖层(上先寒武系—古生界)与基底(太古代鞍山群变质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发育。主滑脱面之上的外来系统中(上先寒武系—古生界)还发育着次滑脱面。  相似文献   
22.
Both of Typhoon Winnie (9711) and Matsa (0509) underwent an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ET) process when they moved northward after landfall and affected Liaodong Peninsula. However, Matsa produced half as much rainfall as Winnie, although it struck Liaodong Peninsula directly while Winnie passed through the Bohai Sea.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T process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over Liaodong Peninsula are examin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Winnie and Mats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westerly systems and typhoons during their ET processes. Winnie was captured by the upper westerly trough and then coupled with it when moving to the mid-latitudes, and the positive anomaly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was transported downward from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remnant circulation of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It was favorabl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opical warm and wet air and westerly cold air, causing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to form and develop. The rain belt composed of several meso-β cloud clusters over the Liaodong Peninsula, resulting in heavy rainfall. On the other hand, Matsa did not couple with any upper trough during its ET process and the positive anomaly of MPV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its downward transfer were weak. Only one meso-β cloud cluster occurred in Matsa’s rain belt during its ET process that tended to lessen rainfall over Liaodong Peninsula.  相似文献   
23.
作为一种经常大于鲕粒的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其不平滑的圈层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较大争议的鲕粒,而且常与鲕粒和其他类型的碳酸盐颗粒相互共生;作为一种在围绕着生物碎屑和非生物碎屑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球形或假球型生物沉积构造,核形石还常常单独产出和分布,所以又被解释为微生物碳酸盐岩,或者被归为球状叠层石。在辽东半岛寒武系第二统碱厂组和馒头组之中,厘米级别大小的核形石密集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顶部,成为一种时间特化的相。另外,以下重要特征将辽东半岛寒武系第二统的核形石特征化,包括:(1)与凝块和微凝块共生;(2)多为球状和椭球状;(3)由不均一的非纹层状致密泥晶和微亮晶构成;(4)核形石皮层以及核形石间凝块中发育特别的蓝细菌鞘钙化化石等。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核形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核形石的复杂生物膜钙化作用细节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才能得到更好地了解,但是,辽东半岛第二统碱厂组和馒头组核形石中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尤其是核形石内较为丰富的钙化蓝细菌鞘化石,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核形石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内辽河群变质火山岩和辽吉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变质安山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0.5),锆石U-Pb年龄为(2 182±6)Ma和(2 229±22)Ma,该年龄可代表安山岩的形成年龄。辽吉花岗岩的锆石同样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0.3),锆石U-Pb年龄为(2 199±10)Ma,代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与辽河群火山岩喷发时代一致,表明辽吉花岗岩并不是辽河群的基底,二者可能为同一次岩浆作用过程的产物。辽东半岛~2.2Ga岩浆事件的识别及性质,对于正确认识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的属性至关重要。结合前人有关辽东半岛前寒武纪岩石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胶—辽—吉活动带的形成演化可能与弧-陆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25.
辽宁半岛及两侧海域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在空间上显示有条带状,网络状和团块状等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活动构造关系的分析认为,莫氏面的形态、深断裂的发育特征和活动断裂的特殊部位等对地震分布起了控制作用,从而构成了多种空间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26.
飞机徐徐地降落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我们也就开始了"过客匆匆"的两个"半岛"(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行。青岛,昔称胶澳,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此设防,青岛由此建置。之后,国学大师梁实秋在《忆青岛》中曾  相似文献   
27.
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极其稀少,研究程度较低,导致该时期的地质背景限定缺乏直接证据.对辽东半岛三股流地区新发现的花岗伟晶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阴极发光(CL)成像技术、锆石微量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构造背景提供制约.花岗伟晶岩锆石阴极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大多数锆石内部结构为斑杂状分带或海绵状分带,少见岩浆震荡环带,Th/U < 0.1,其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也与岩浆锆石明显不同,显示出热液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44.3±2.7 Ma,属早白垩世早期.花岗伟晶岩以富Si、Al、碱,贫Fe、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显示出一定的四分组效应为特征.其εHf(t)为-27.4~-2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91~2.74 Ga,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相类似.综合以上研究,认为三股流花岗伟晶岩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结晶,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存在成因联系,其成岩介质为富含热液的岩浆-热液共存体系.辽东半岛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于伸展背景,该伸展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后碰撞伸展和太平洋俯冲相关.   相似文献   
28.
1109号台风“梅花”和1215号台风“布拉万”是自黄海海域北上影响辽东半岛的台风,两次台风降雨量和风力的预报均出现偏差。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加密气象自动观测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两次台风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度110°-120°E附近低槽、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形状的改变及北方冷空气对台风北上路径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北方冷空气对北上台风引起的降雨十分关键,降雨主要由台风外围螺旋雨带造成。日本海高压伸向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压脊对大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台风登陆后影响时间的长短与登陆后冷空气的配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9.
各拉丹冬峰果曲冰川雪中细菌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中细菌的种属差别显著,夏季雪中细菌具较高的多样性,以a Protobacteia和Actinobacteria类细菌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量的35%和31%,细菌与多种环境相关.冬春季雪中细菌多样性较低,以CFB类群占绝对优势.各拉丹冬雪中细菌的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反映了细菌对不同季节大气环流的响应.  相似文献   
30.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腹地,市辖2个县和4个城区及1个高新区,总面积8411.3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面积1074.9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78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93.7平方公里,其它用地94.2平方公里,山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稀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