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2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615篇
测绘学   476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1565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41.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已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林业和草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有关机构对全球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循环进行了评估。自1990年以来,附件一国家(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列出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中所有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对本国的碳排放和碳汇进行估算,编制了年度温室气体清单; 我国也编制了5次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这些工作对我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提出了如下建议: 在编制“双碳” 路线图和时间表时,既要考虑我国生态系统碳汇与能源和工业领域碳排放在区域空间分布和时间维度上的差异性,也要考虑生态系统同时所具有的碳汇和碳排放的特殊性; 生态系统碳汇是碳达峰的非选项,是碳中和的必选项; 生态系统碳汇要遵循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原则,要将生态系统碳汇作为国家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的主要目标,提高碳汇计量和监测能力,完善市场和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42.
为了解决带电作业时手臂末端输出力的准确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信号)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实现对手臂末端施力的评估方法.通过手握机械手臂末端的手柄,做往复推拉运动,记录此时手柄处的力传感器的数据F,同时利用3组肌电信号传感器同步采集手臂的肌电信号.将肌电信号提取特征后,与力F组合成样本集合S,在样本集合中随机抽取50%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分别训练BP神经网络、GRNN神经网络以及SVR神经网络.最后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整个样本集中的力F进行预测,并用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SVR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较好,其均方根误差为3.074 0,相关系数为0.951 7.  相似文献   
143.
运用三维海洋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采用有限体积计算方法,引入了"干、湿"判断,建立了天海达工程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流和泥沙输移模型,预测分析了天海达工程建设后对附近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后对其西侧潮流影响较大,东侧与南侧影响较小,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程度减小,在距离工程1200 m以外海域流速相对变化值大约在8%以内;工程建设前后,静风条件下,工程附近海域地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岸线的改变,工程东西两侧500m范围内近岸海域淤积程度增大,淤积增大幅度范围为0.05~0.1 cm/a。  相似文献   
144.
蛇绿岩概念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就成为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大地构造学意义,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世界各地蛇绿岩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蛇绿岩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对华南蛇绿岩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45.
东秦岭商丹地区蛇绿岩中的角闪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蛇绿岩主要分布在北秦岭南缘、商丹断裂带以北的狭窄地带,断续逶迤呈带状作近东西向展布。分布于商丹地区的蛇绿岩是东秦岭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代表性。 本文着重论述了商丹地区蛇绿岩中广泛分布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角闪石的主要特征组份、微量元素、晶胞参数、阳离子占位度等成因矿物学特点。并据此说明了该蛇绿岩中的角闪石属于区域正变质的产物;形成的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原岩为超镁铁质-镁铁质的岩浆岩和火山熔岩;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基本相同,变质程度为绿帘角闪岩相或角闪岩相,变质温度为610℃左右,压力大于5×10~8Pa。 此外,根据商丹地区蛇绿岩中角闪石成因矿物学特征之相同性所提供的信息表明,东秦岭蛇绿岩带是华北和扬子两个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边界变质带。  相似文献   
146.
云南新平县双沟蛇绿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双沟蛇绿岩由基底岩石、辉长—辉绿岩和玄武岩三部分组成。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双沟斜长二辉橄榄岩中存在地幔交代作用的证据,属于浸染橄榄岩(impregnated peridotite)。蛇绿岩岩石组合中缺少超镁铁质堆晶岩和席状岩墙群,而辉绿岩和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MORB相拟,表明双沟蛇绿岩的形成机制与大洋中脊环境类似,但岩浆房很小,扩张速度缓慢,推测相当于哀牢山古特提斯小洋盆扩张早期的裂谷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7.
对大道尔吉铬铁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道尔吉岩体为一肢解的蛇绿岩残片,由两个单元组成,一为堆晶杂岩,另一为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包括三个岩浆旋回,每一旋回均表现出由超镁铁质向镁铁质演化的特点。工业铬铁矿产于堆晶杂岩第三旋回底部的纯橄岩-含辉纯橄岩中,而产于地幔橄榄岩中的铬铁矿为数甚微。矿体主要由各种浸染状的铬铁矿石组成。矿体的围岩为纯橄岩且两者逐渐过渡。副矿物铬尖晶石与造矿铬尖晶石的成分相似。上述特征表明大道尔吉铬铁矿床系堆积成因,明显地区别于地幔橄榄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大道尔吉铬铁矿床为我国一个与蛇绿岩堆晶杂岩有关的典型铬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8.
新疆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音沟蛇绿岩虽受强热构造作用肢解,但仍保存有较完整的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状层辉长岩、基性熔岩(下部块状、上部枕状)和放射虫硅质岩的层序组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放射虫等古生物资料表明,它代表一个中石炭世陆缘海盆迅速扩张形成的洋壳和上地幔的残片。其侵位发生在中石炭世未海盆的封闭期间。  相似文献   
149.
云南新平县双沟蛇绿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沟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REE分布型式为LREE富集型,可能是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组分交代造成的。地幔岩部分熔融生成的初始熔体LREE亏损,而辉绿岩和玄武岩则存在LREE亏损和富集两种型式,前者相当于N-MORB,后者相当于E-MORB。推测前者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而后者的地幔源区经历过一次富集LREE和LILE的事件。双沟蛇绿岩的REE特征暗示它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50.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金矿类型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岳清  田农 《地质学报》1993,67(1):63-75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远景区之一。金矿类型繁多,主要有:蛇绿混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石英脉型;构造破碎带中的微细浸染型;碳酸盐岩层构造裂隙中的混成热液型;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火山热泉型和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成矿时间集中于中新生代。矿床和矿体主要受线型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在金的成矿过程中有不同程度影响。金矿基本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蚀变作用普遍强烈。成矿物质及热液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