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386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Ma;SQ1至SQ25)中的SQ2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一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32.
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研究了浅覆盖区土壤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指出浅覆盖区残积型土壤主要造岩元素组合继承了基岩元素组合特征;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再分配和迁移使土壤中大多数元素(氧化物)含量产生明显的“均一化”。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3.
2002年7月沈阳一次降水过程的催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于成熟稳定的积层混合云阶段,在0℃层高度以上播撒AgI能起到显著的增雨效果。积层混合云具有巨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34.
陈林  罗值贤 《贵州气象》2002,26(2):46-47
弱电设备防雷装置接地线即各种线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与接地体之间的连线,它在弱电设备防雷装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可知,通过缩短接地线的长度和增大接地线的横截面积,使电流流经接地线时所产生的热量减小,从而使弱电设备防雷装置接地线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5.
东昆仑早—中二双叠世生物礁建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树刚  范嘉松 《地质学报》2002,76(2):145-154,T001,T002
本文从造礁群落演替,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结合大地构造引起基底沉降的证据,论述了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的建造特征,在东昆仑生物礁中包含6种造礁群落,各群落生物组成和结构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4个生物礁发育阶段中群落演替关系显著,礁相地层中可识别SB1层序界1个SB2界面4个,可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的沉积相序显示清晰,按曲线形态将海平面升降归为4个周期。据区域地层和相分布资料反映的古地理环境变迁,推论出石炭纪至早-中二叠世造礁期柴达木地块与羌塘地块聚合离散的4个构造期。东昆仑生物礁的生长发育与造礁群落的演化阶段,海平面升降周期和大地构造期彼此吻合,证明生物礁建造与各控制因素间具密切制约关系,海西中-晚期柴达地块与羌墉地块的开一合转换,为生物大规模造礁创造了长期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36.
南秦岭横丹浊积岩系是一套巨厚的浊流沉积,以向南或南东倾的单斜构造产出。由下而上,该沉积层序包括深水盆地、深水浊积扇和斜坡水道3个相序。相应地,沉积物粒度变粗,厚度变大,火山质组分含量增加,凝灰层大量发育,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活动型浊积岩;其古水流方向为NNW—NNE向,物源区为南侧的碧口火山岩系。另外,横丹浊积岩系内还见石英岩、重结晶大理岩成分的砾石,说明其物源还包括被动陆缘环境的沉积物。相序、组构、沉积特征和物源区综合分析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弧前盆地充填物。构筑这一弧前盆地的动力学机制是洋壳板块向南俯冲于扬子板块被动陆缘之下,时代可能晚于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37.
三种被动式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野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近地表输沙率的测定,从而影响着风沙地貌的研究和风沙工程设计,对目前三种常用积沙仪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下垫面、相同风速)的积沙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楔形积沙仪积沙量远远大于其它两种;(2)近地面积沙量随高度分布上,楔形积沙仪能更好地反映风沙流结构;(3)与其它两种积沙仪相比,楔形积沙仪所采集沙子中的小粒径颗粒含量明显多于其它两种积沙仪结果,而较大粒径颗粒的含量呈相反趋势,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楔形积沙仪采用的流线型构造和网状结构,从而对风沙流的阻挡程度较小,今后应推广楔形积沙仪的使用。  相似文献   
38.
根据典型剖面研究,该套浊积岩系由一套轻微区域变质的中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岩。剖面结构多种粒度不同的碎屑岩在宏观上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韵律层系,单个韵律层系厚度一般20~60cm。此浊积岩具明显的粒序性、发育较清楚的平行纹层及扰动层理,具较典型的浊积岩特点,鲍玛层序发育。  相似文献   
39.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奥陶统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南地区中奥陶统含礁层系位于一间房组.生物礁主要类型为Calathium障积丘,瓶筐石为最主要的造礁生物.礁体形态多样,规模较小,厚度为2.2~10 m.含礁层系储集空间类型较多.储层物性的统计结果显示,礁核、礁盖和礁基的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1.54%、3.21%和1.70%;渗透率大部分都高于0.1×10-3μm2,最高值分别为54.4×10μm2、24.66×10-3μm2和613×10-3μm2.这表明含礁层系储层物性总体比较差,以低孔隙度/低、中渗透率为特征,但礁基、礁盖的储层物性明显好于礁核.储层类型以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孔隙型储层不发育.导致这种储集物性的原因一方面与礁体沉积相有关,另一方面与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40.
湘西北地区露头区早奥陶世生物礁发育,主要造礁生物有蓝绿藻(包括Cyanobacteria和Girvanella)、Pulchrilamina、Calathium、Batostoma、Archaeoscyphia。主要礁岩类型有障积岩和粘结岩,主要生物礁类型有障积礁和粘结礁。根据生物礁生长发育特征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奠基阶段、生长阶段和灭亡阶段。部分生物礁生长阶段形成的岩石类型上下不同,成礁方式也不同,据此可将生长阶段分为两期。根据生物礁上覆岩石类型的不同可推测其死亡方式是属淹死型还是属渴死型;根据围岩和礁岩的接触关系的不同,可形成追赶型和并进型两种生物礁埋藏模式。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控制着生物礁的生长、发育、死亡和埋藏,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可形成生物礁不同的发育、死亡和埋藏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