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复合光谱纹理特征进行城市边缘区不透水层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活跃的地区,在遥感影像上呈现出错综复杂、异质强的特征,对该地区不水层的遥感提取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引用扩展支撑向量机(extend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ESVM)的软硬分类方法,结合光谱和纹理特征变化,对正在发生快速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边缘区的不水层进行了提取。本文提出的方法将纹理变化作为有效信息表示城市边缘区的变异,并结合软硬分类方法的特征进行了不水层纯净、混合像元的识别。研究区城市边缘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将纹理特征作为描述不水层的空间特征指数能够将纯净、混合像元的识别效率提高10%,整体分类精度提高1%~5%,优于传统的软分类、硬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2.
金星宇 《地球》2015,(1):82-85
<正>一方美玉沁润了一个民族千年的文化情怀,它那温润细腻,光华洁白的质地象征着儒家美好的品行,被当做谦谦君子的典范。玉伴随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发展,已经渐渐融入了民族的血液之中,它超脱了一般物质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寄托。请读者跟随着本栏目推出的"美玉中国"系列,一起去探寻绵延千年的中国玉文化,静听美玉与我们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73.
在定量表征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主控地质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济阳坳陷特低渗油藏开展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形成了一套以开发效果表征特低渗油藏综合特征、从单井到区块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特低渗油藏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特低渗油藏主要为滩坝砂、浊积岩、砂砾岩沉积,具有埋藏深度大、粒度细、分选较好、孔喉微细、单层厚度薄、分布零散、比储量丰度低、流动性差的地质特点。定义累积产油差表征开发效果以反映特低渗油藏综合特征,其主控地质因素为油层厚度层数比、砂岩厚度层数比、平均粒径、采油段中深、渗率、孔隙度、比储量丰度。通过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将济阳坳陷特低渗油藏分为3类:Ⅰ类综合评价分数大于0.6,累积产油差大于4 500,开发效果最好;Ⅱ类综合评价分数0.4~0.6,累积产油差-2 500到4 500,开发效果中等;Ⅲ类综合评价分数小于0.4,累积产油差小于-2 500,开发效果差。利用不同区块已有开发数据检验,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性良好。Ⅰ类、Ⅱ类特低渗油藏应该作为现阶段特低渗油藏直井、水平井优先开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74.
为增加低渗突出煤层的气性,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提出"钻扩一体化+水力压裂"复合水力化增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及工艺系统组成等,并在重庆南川宏能煤矿进行了工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水力压裂"和单一"钻扩一体化"水力化技术的钻孔相比,采用复合水力化增技术的钻孔,其瓦斯抽采纯量较前二者分别提高了3.37倍和2.80倍,瓦斯抽采体积分数分别提高了3.35倍和2.64倍。   相似文献   
75.
正确认识低和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到目前有关低和特低渗油田储集层非达西渗流理论及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的大量文献后指出:目前的非达西渗流方程存在一个负流量,不符合逻辑,不能作为渗流的基本方程,只能作为达西渗流和非达西渗流的判别式使用.对诸多低和特低渗储集层的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结果分析后发现,其数值过高,不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认为,1500 m深的低和特低渗储集层油井中,合理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在0.006~0.04 MPa/m(储集层内泄油距离在500 m).同时,研究指出:当压力梯度达到一定值后,非达西渗流现象随之消失,启动压力梯度或非达西渗流等问题在产能预测和数值模拟过程中不用考虑,目前采用黑油模型(或双重介质模型)进行低和特低渗油藏数值模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6.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及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苏锡常地区当前面临的最大地质灾害问题。本区的地面沉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时空上与 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二是其形成主要为含水砂层的压密和顶、底板粘性土层的固结。针对地面沉降的研究多从 其宏观力学特性、水土耦合和建模等方面着手,而对土体在沉降变形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不多,因而对土体在沉 降变形过程中的可逆和不可逆、非线性变形、弱水层变形等的机理,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 建议,主要包括:1)应系统地研究苏锡常地区第四纪土体各土层的细观和微观结构,弄清地面沉降区土体结构的演 化规律及其与抽、灌地下水、土体物性指标等之间的关系,建立土体沉降类型与土体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2)应对 第四纪土体中的弱水层开展系统研究;3)应从土体结构的角度,深入研究土体在排水和回灌过程中的可逆和不 可逆变形。  相似文献   
77.
岩墙厚度对成矿作用的约束:以石湖金矿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体是含矿流体的通道而不是来源,因而估算含矿流体注入岩浆体的能力是评价高位侵入体成矿潜力的有效方法。文中利用一维传热模型计算了石湖金矿区三类代表性岩墙(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辉绿岩)不同厚度条件下的冷却时间尺度,同时估算了岩浆冷却过程中的粘度变化速率。假定岩浆侵位于约6 km,且完全固结时含矿流体才不能有效注入,石湖金矿区三类代表性岩墙的最小临界成矿厚度分别为3345 m(花岗斑岩)、822 m(石英闪长玢岩)和102 m(辉绿岩)。模拟结果与石湖金矿区矿体的产状一致,暗示模拟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结合岩墙长度/宽度比值,进一步估算致矿侵入体的最小临界出露面积分别约为312~1 561 m2(玄武质岩体)、0014~0068 km2(石英闪长玢岩)和0011~0034 km2(花岗斑岩)。估算结果为野外地质找矿提供了一个定性的标准,对快速资源勘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不同结构单排林带防风效应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风速大小、林带疏度及高度都会对林带周围气流产生影响,使气流在林带两侧发生分离或积聚,从而形成不同的防护功能区。为探求林带结构对防风效应的影响机理,选取10组高度和疏度不同的林带模型,对其防风效应进行了风洞模拟实验,通过绘制加速率等值线图及其变化趋势线、防风效应图,并计算不同结构单排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进而揭示风速、林带疏度和高度对林带上风向和下风向风速、防风效应和有效防护距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9.
栅栏防护体系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是揭示其防护机理的重要基础,也是风沙工程学和风沙物理学应用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综述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栅栏防护体系空气动力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各个时期的主要成果作以介绍,并对几种代表性防护栅栏最佳疏度的确定方法及范围分别加以对比分析。分析认为,对栅栏空气动力学效应已取得了相对较深的认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对于认识栅栏防护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但影响栅栏防护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众多研究都运用了过多的简化与假设,而且研究者们对于栅栏防护效应的理解不同以及所强调的保护侧重点不同导致评判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最终得到的最佳疏度也有所差异,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中。鉴于此,在将来的研究中运用现代测量技术获取可靠的数据资料仍然很重要。  相似文献   
80.
李栋梁  邵鹏程  王慧 《中国沙漠》2013,33(5):1511-1519
利用1951—2009年中国66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地理位置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夏季风影响北边缘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过程雨量定义的夏季风北边缘能很好地反映边缘带降水特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带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在110°E处,北边缘带南界大致位于36°N,北界大致位于41°N。边缘带宽度与其南界纬度具有很好的负相关,且有逐年变宽的趋势。边缘带存在显著的准3年和9年的周期特征。夏季风平均在6月28日开始影响北边缘带,9月21日南撤离开北边缘带。110°E是夏季风边缘带中南风分量最大的经度,与偏南年相比,偏北年夏季风影响边缘带时间开始早,结束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