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348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1194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李波  王荣  范英兵 《中国地名》2009,(12):64-65
一、研究背景、目的 2005年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了地名公共服务的任务和要求,2006年宁夏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地名服务工程正式启动,给我区的地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从地名规范、地名规划、数字地名、数字地名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982.
天津地区饱和粉土地震液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相国  邢贵发  苏玉国 《岩土力学》2009,30(12):3813-3819
地震液化是导致地基失稳和上部结构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通过对天津地区粉土进行原位取土以及现场原位测试分析,研究了粉土土质特点对液化判别的影响,并在动三轴试验基础上阐述了该区域粉土的动力特性和液化机制。结合原位测试方法比较了现有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指出该区域粉土液化判别应考虑粉土成分特征的影响,并提出孔压达到围压的60%~90%,双幅应变达到4%可作为液化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98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福州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状态、土地利用强度、用地投入产出效益4个层面选取9个指标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州市14个国家、省级开发区为评价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开发区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探讨各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并在评价基础上将福州市开发区分为3种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4.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要培育的新的城市群地域单元,研究其产业结构问题对促进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湖南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参照系,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略优于全省水平,但优势度不明显,而相对于全国水平,表现出明显的落后;该城市群8个城市中,只有长沙市在产业结构效益和产业竞争力2个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株洲和湘潭两市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其他五市不仅产业结构落后,而且产业竞争力也不强.基于此,最后提出了该城市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5.
选择重庆市40个县域2001年和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重庆市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进行评价和类型区划.并利用ARCGIS9.2软件分别绘制出2001和2006年40个县域的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结果表明.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差距依然比较显著.在因子上由2001年的社会发展规模因素转化为2006年的工业化发展因素.空间上呈现出距离区域增长极空间位置的远近和交通可达的难易而逐层递减的圈层分异特点。  相似文献   
986.
李纪伟  汪华斌  张玲 《岩土力学》2014,35(6):1795-1800
由于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是基质吸力的函数,使得控制方程带有强非线性的特征,进而使得控制方程的解析求解变得十分困难。同伦分析法对级数基函数和辅助线性算子的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性、灵活性,且收敛性的控制和调节更加容易实现,求解强非线性微分方程时在选择线性算子以及辅助参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针对非饱和土固结方程的非线性特征,对于处于地表浅层的非饱和土层,假设孔隙气压力为大气压力,在Richard经验公式与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非饱和一维固结无量纲控制方程;应用同伦分析法,通过选取适当的初始猜测解与辅助参数,将该非线性方程转换为线性的微分方程组并求解得到固结问题的级数解。此外,以压实高岭土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相关试验参数基础之上,将由同伦分析法求得的固结问题的近似解析解与有限差分法数值结果相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7.
针对淮南潘谢矿区新生界下含松散孔隙水与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水质接近的特殊情况,提出了基于GIS和水质水温的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方法。该法是利用测温钻孔的温度-深度拟合结果,构建基于GIS的利用水温识别突水水源的模型,并将其判别结果与基于水质的模糊综合评判计算的结果相结合,综合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本法应用于潘一煤矿86-1号突水判别,实例结果显示,该法可以较好地适用于水质判别效果不佳,而含水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地温差(埋深差)情况下的突水水源识别。   相似文献   
988.
近53年内蒙古寒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内蒙古及其周边121个气象台站1960-2013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辅以分段线性回归模型、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近53年内蒙古寒潮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1) 近53年内蒙古单站寒潮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5次/10a (-2.4~1.2次/10a),其中1991年之前降速为-1.1次/10a (-3.3~2.5次/10a),而1991年之后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45次/10a (-4.4~4.2次/10a);春季寒潮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一致,且在各季节中变化最为显著;寒潮频次年内变化呈“双峰”结构特征,且以11月最多;(2) 空间上,内蒙古单站寒潮频次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高发区集中在内蒙古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且北部高于中部。年代尺度对比来看,20世纪60-90年代寒潮高频区域范围在减少、低频区域范围在增加;而21世纪初期高频区域范围有所增加,增加区主要为内蒙古东部的图里河、小二沟,以及中部的西乌珠穆沁旗等地;(3) 就年尺度而言,寒潮主要受AO、NAO、CA、APVII和CQ控制,而各季节驱动因素有所差别,冬季寒潮与AO、NAO、SHI、CA、TPI、APVII、CW和IZ均达到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冬季寒潮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秋季寒潮主要受CA和IM影响;而春季寒潮与CA和APVII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989.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冲  陈乐一  韩峰 《地理研究》2014,33(11):2005-2020
提升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在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机理基础上,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了2006-2011年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揭示两变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 总体上两变量呈平稳上升态势且地区间差距趋于收敛。② 东、中、西内部和三大地带间的差距特征各异,且东部、西部省际差距和三大地带间的差距均分别是两变量总体差距的主要成因;空间演化趋势表明,两变量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现象和增量集聚特征,且空间格局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集聚演化趋势的同步性;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呈现出“三纵两横”的地理特征,而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则呈自东向内陆地区的梯度集聚之势。③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呈递增之势,无论全国层面还是分地区层面,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90.
知识经济贡献度测度及其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昊光 《地理研究》2014,33(9):1629-1635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因子,其贡献测度成为城市科学关注的热点。以北京为例,科学界定知识产业的范畴,构建流通、投入、存量、产出四维测度框架,应用层次分析法测度知识经济对北京城市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信息化指数、研发投入比重、每万人口专利、知识产业比重能较好地刻画知识经济的贡献度;北京城市发展的知识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接近70%;北京城市知识经济贡献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是知识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