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2篇
  免费   3668篇
  国内免费   6045篇
测绘学   511篇
大气科学   988篇
地球物理   1334篇
地质学   18909篇
海洋学   1261篇
天文学   227篇
综合类   1338篇
自然地理   897篇
  2024年   216篇
  2023年   645篇
  2022年   782篇
  2021年   885篇
  2020年   741篇
  2019年   820篇
  2018年   663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724篇
  2015年   779篇
  2014年   1204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1068篇
  2011年   1126篇
  2010年   931篇
  2009年   923篇
  2008年   870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705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705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659篇
  1998年   644篇
  1997年   583篇
  1996年   605篇
  1995年   571篇
  1994年   474篇
  1993年   486篇
  1992年   519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369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7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河流沉积砂体定量表征是油田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文章综合利用定量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定量地震沉积学和三维地震剖面识别方法,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东营组古河道砂体厚度,河道(带)宽度,(满岸)河道水深等河流参数进行了定量化计算。研究表明,文安斜坡东营组发育北部苏桥、中部文安和南部长丰镇三个物源输入口,河流呈NEE-SWW向分散于文安斜坡带,其中河道带宽度(w)为1.04~2.61 km,平均宽度(wcb)为1.71 km;主河道宽度(W)为15.2~179.6 m,平均宽度(Wc)为84.4 m;主河道沉积水深(D)为1.34~5.21 m,平均水深(Dc)为3.29 m;主河道满岸水深(Dmax)为2.35~9.15 m,平均满岸水深(Dmaxa)为5.77 m;主河道沉积厚度(H)为2.15~8.32 m,平均厚度(Hc)为5.25 m,河道长度(L)为18.5~28.2 km,平均河道带长度(Lcb)为25.1 km,流向(A)为40°~65°。确定文安斜坡东营组发育辫状河沉积,斜坡东侧中外带为主要的砂岩卸载区,河流以垂向挖掘性河流为主,侧向迁移为辅,河道砂岩平面呈“条—带”状。文安斜坡西侧内带以侧向迁移河流为主,下蚀作用为辅,河道砂岩呈“席—带”状。东营组河道砂岩具有“下生上储”的有利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岩性、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82.
布尔汗布达山西南缘属东昆仑造山带腹地,新太古代以来区域构造作用强烈。中二叠世,随着东昆仑地区多岛洋盆依次关闭,研究区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EW向深大断裂组合,构成昆中断裂带主体格架。通过研究分析与断裂相关的地形地貌、遥感影像、地球物理、岩石地层、变形变质、断裂结构组成、显微构造等,总结出主要断裂特征,并梳理了区内构造格架,针对尚未统一认识的昆中断裂带南界问题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温冷恩断裂属昆中断裂带南界断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地质问题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3.
以安徽凤阳大王府—江山铅锌金矿为例,通过开展系统的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浅覆盖区浅钻地球化学测量最佳采样密度。实际采样平均密度为16孔/km2,均匀抽稀成8孔/km2、4孔/km2、2孔/km2分别绘制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经过对比研究,发现1:5万浅钻地球化学测量适宜的采样密度为4孔/km2,均匀布孔,能够反映类似大王府—江山铅锌金矿中型矿床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84.
985.
利用桂林气象站1957-2014年逐分钟降雨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桂林市短历时暴雨变化特征,采用芝加哥法推算了重现期2a,历时30-180min的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桂林市各短历时最大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30-90min最大降雨量增加趋势较为显著,120-180min最大降雨量增加趋势不明显;(2)各历时前10个降雨极值在1986-2014年间出现的个数大于1957-1985年间,降雨极端值均出现在1978年以后,各历时年最大降雨量变化均未有明显的突变;(3)桂林市短历时暴雨雨型为单峰型,30-90min雨峰位置降雨量随着历时的增加而增加,90-150min雨峰位置降雨量随着历时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雨峰位置基本处于整场降雨过程的1/3分位;(4)30min和60min降雨过程的累积降雨量一开始出现激增变化,随后增速趋于平缓,历时90-180min降雨过程的累积降雨量经过平缓增加-激烈增加-平缓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6.
吴胜男  江志红 《气象科学》2019,39(5):588-598
利用欧洲中心1979—2015年夏季6—8月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CN05.1格点化降水观测数据集,引入基于自组织映射SOM(Self-Organizing Maps)方法进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空间距平场的客观分型,得到该地区25种地面天气型及其系统演变特征,发现天气型的稳定、转移与天气系统强弱有关。高低压系统越强,天气型停滞频率越高,天气型越稳定;反之,天气型越不稳定。基于SOM天气型转移概率,发现三条与局地降水联系的系统演变路径,其中1号路径暖空气势力强盛,副高北上,推动锋面北抬,产生江北降水型,多发生在7月;路径2反映冷空气势力强盛推动锋面南下的天气过程,产生沿江降水型,该天气型在6、7月均易发生;路径3表现为台风移动变化对长江下游江南地区降水的影响,为江南降水型,且集中在8月。通过引入SOM方法对逐日天气尺度环流进行分型,从气候态上捕捉与降水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变化特征,体现SOM方法在模拟天气系统演变的优势。  相似文献   
987.
利用MICAPS、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气象资料,统计了近9 a来金华地区共18次冰雹个例,并对其形成的天气学机制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华地区的冰雹天气型分为西风槽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型两类,年际高发时段集中在春季和盛夏,日际则集中在午后。(2)对流有效位能和风垂直切变是影响该区域冰雹产生的重要因子,夏季冰雹大多产生在高能弱切变环境下,春季冰雹大多产生在低能强切变环境下,大冰雹多出现在高能环境下,极易出现在高能且中等以上切变环境中。(3)冰雹发生前大气的水汽含量较高,整层大气可降水量(PWV)的平均值可达40.8 mm,而湿球温度0℃层则适宜。(4)冰雹单体生命史均超过1 h,0.5°仰角最大反射率因子值超过60 dBz;冰雹云风暴顶高分布与回波顶高度分布一致,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5)单体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先增后降,中间至少有一次跃增过程,其最大值出现后的突降时间与降雹时间基本一致;强天气概率(SWP)产品相对冰雹出现有12~160 min不等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988.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Ⅰ.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总被引:88,自引:25,他引:63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山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始于65Ma,延续至41Ma,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冈底斯主碰撞构造-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伴随陆-陆碰撞,在冈底斯带相继发育①壳源白云母花岗岩-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66-50Ma)、②+εNd花岗岩-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辉绿岩脉组合(42Ma),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5000m)的林子宗火山岩系(65-43Ma),反映深部相继发生大陆碰撞和板片陡深俯冲(65-52Ma)→板片断离(52-42Ma)→板片低角度俯冲(〈40Ma)等重要过程。在主碰撞期,初步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Sn、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在藏东滇西形成腾冲Sn、稀有金属矿集区;②与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AuMo成矿事件,在冈底斯南缘形成长达百余公里的Cu-Au矿化带;③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形成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A-u矿化带;④与挤压抬升有关的Cu-Au成矿事件,形成以雄村大型铜金矿为代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复合型Cu-Au矿床。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陆主碰撞造山区域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989.
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压力及有关花岗岩的侵位深度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文章阐述了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与普通热液石英脉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前人所获压力值较低(30~70MPa)的主要原因;利用黑钨矿-石英脉绿柱石中两相气液包裹体和不混溶硅酸盐熔融包裹体的有关资料及相关相图,求得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压力为200MPa。根据西华山脉钨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学、矿物学、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证据论证了这一压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0.
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垂向变化、岩浆活动、地球物理以及与区内同类型代表性矿床对比等方面分析了矿区深部的找矿潜力。认为该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原生铅锌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