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0篇
  免费   1807篇
  国内免费   3582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1135篇
地球物理   1043篇
地质学   7416篇
海洋学   712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91篇
自然地理   440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6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早古生代形成了一条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结构保存较完整,可分辨出深俯冲板片、火山岛弧带、蛇绿杂岩带、岛弧深成岩带等组成单元。其中,俯冲板块主要由中元古代鱼卡河岩群和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在寒武纪末-奥陶纪可能全部或部分俯冲到岩石圈深部,发生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火山岛弧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等组成,成岩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杂岩带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形成于弧后扩张脊构造背景,成岩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岛弧深成岩成分变化较大,由闪长岩变化到花岗岩,成岩时代为奥陶纪。而造山带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则具有双层结构,由德令哈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构成基底,盖层为全吉群。  相似文献   
102.
在1:5万红岭幅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石,均表现出高的正εNd(t)值和较低的TDM值,而且变化范围很小,揭示该区花岗质岩石的源岩同位素成分均一,且主要来源于地幔。正εNd(t)值花岗质岩石的存在,可能对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河南焦作云台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锆石SHRIMP U-Pb年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林志  赵汀  万渝生  赵逊  马寅生  杨守政 《地质通报》2005,24(12):1089-1093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华北太行山南缘钾长石化长英质副片麻岩和钾长石化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龄测定。钾长石化长英质副片麻岩的变质原岩为泥砂质碎屑沉积岩,其形成时代很可能为新太古代。碎屑锆石普遍存在强烈铅丢失,靠近上交点的5个数据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3399Ma±8Ma,代表了物源区组成的时代。钾长石化片麻状奥长花岗岩2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11Ma±13Ma(岩体形成时代)和2735Ma±16Ma(残余锆石年龄),分别代表该岩体形成时代和残余锆石年龄。新的资料支持了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太古宙地质体与其东部陆块存在亲缘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4.
按照构造几何学特点和运动学特征我们把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南部,中部和北部。造山带南部为一套构造堆叠体系;中部为一个混合岩穹窿,浅变质的砂岩、板岩和片岩构成了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北部构造单元。造山带南部的构造堆叠体系主要由前陆褶皱带构成:未变质的新元古代-早三叠世的沉积地层;由“宿松群”北部和苏北地区的“海州群”构成的高压变质岩石单元及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单元。造山带中部的混合岩穹隆由大别山地区的罗田穹隆和苏鲁地区的莱西-栖霞穹隆构成。同样大别山北部的浅变质“佛子岭-卢镇关群”和胶东地区浅变质的“蓬莱群”构成了造山带北部的构造堆叠体系。同时大别山和苏鲁两个构造地体均经历了相似的多期构造变形:沿 NW-SE 向矿物拉伸线理发育的上部指北的剪切变形代表着造山带主变形期的变形;早期向南逆冲的韧性剪切变形和沿中部混合岩穹隆边缘发育的重力滑脱变形体系,后者代表了混合岩穹隆形成时的垂向缩短作用。正是由于构造几何学和多期变形的可对比性决定了这两个变质地体具有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05.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古生代洋壳消减的岩石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巴特敖包、查干呼绍一带分布着一系列岛弧型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adakite)一致:SiO2 多≥56 %,Al2O3 >15 %,MgO<3 %(很少大于 6 %),Yb(0.726 ~ 2.789)×10-6,La/Yb>10 ~ 20,Y(6.842 ~ 28.734)×10-6,Sr>400×10-6,Sr/Y≥20 ~ 40;Mg#值在0.51 ~ 0.58之间,多大于0.40;稀土元素分析,显示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具正铕异常或微弱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明显的Sr峰和Nb、Ti低谷。9组锆石 U Pb同位素年龄值(206 Pb/238 U)范围在 345.06 ~ 552.671 Ma间,反映了本区大洋板块消减事件的年龄。构造环境判别证明它们是在岛弧环境下形成,为早古生代期间南蒙古洋板块向宝音图微陆块发生强烈斜向俯冲(oblique subduction),古洋壳板块发生部分熔融、消减而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春季北方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中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中国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存在明显的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蒙古国的中部和我国东北北部地区。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年代际气候跃变,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频数还是强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突变。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主要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和气温有一定影响,活动频数多(少)年,我国华北大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多);北疆地区气温回升(下降),甘、宁、陕、内部分地区偏冷(暖)。80-90年代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的偏少,强度的减弱,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次数比70年代减少.  相似文献   
107.
陆锦标 《现代测绘》2005,28(5):17-19
从深基坑安全监测实例出发,介绍了一种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射线形水平位移基准网,同时适用用小角法高精度位移监测.另外就温度的变化对水平位移值的影响,降水施工对地面沉降,深层土体位移的影响及测斜管埋设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识与体会,希望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2005-05-31"暴雨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贵州气象》2005,29(Z1):28-30
通过对2005年5月31日贵州省一次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强度、速度的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具有较为典型的冷锋过境的雷达回波特征,暴雨落区与雷达回波强度、移速有关,暴雨出现在逆风区附近.  相似文献   
109.
王运禄  陈海虹等 《四川气象》2002,22(1):35-36,41
本文论述了四川省盆地区伏旱强度与7、8月北半球副热带系统月特征量的关系,以及三个副热带高压四川伏旱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台风活动对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利用一个浅水模式,实施了6组时间积分为4-5个模式日的试验,研究了台风对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可以使高压中心位置西移,强度增加。据此讨论了台风活动和西北地区东部干旱之间统计联系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