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汶川5.12地震发震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将围岩看成弹性体, 断层看成具有应变软化的弹塑性体, 断层和围岩组成统一的地质介质系统。在给定的地应力、孔隙压力及边界位移的作用下, 应力逐渐积累, 当达到断层强度时, 断层进入塑性状态, 应变随之软化, 应力突然下降, 能量突然释放, 形成地震。根据这个原理, 利用有限差分FLAC软件, 对汶川5.12地震的机理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证实:汶川5.12地震是在青藏高原侧向挤压, 四川盆地阻挡, 使龙门山断裂带受到缓慢增加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计算结果给出了应力降、能量释放量、断层错动量、地震同震位移、震前位移、地震复发周期等重要参数, 结果与野外调查及其它资料给出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2.
余闯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5,26(Z1):133-136
在分析单桩桩侧土工作性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桩侧土软化效应的荷载传递函数,分析了模型曲线随其中2个参数a和 b的变化规律。将该传递函数应用于单桩性状的分析,与采用常规的双曲线型传递函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计算出来的单桩承载力更合理和准确。  相似文献   
53.
筒型基础在施工下沉过程中,负压水头值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大,通过有限元法进行了不同下沉阶段的渗流场计算;总结了渗流场的基本特点并建立渗流场方程;由计算出的速度和梯度通过水土相互作用的微观分析,确定不同下沉阶段的土体软化范围;结合土力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土的基本物理指标在软化后的变化确定土的软化程度;最后通过算例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4.
单轴压缩岩样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滨 《岩土力学》2006,27(3):414-417
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之间的关系。在应变软化阶段,试样的弹性轴向应变及弹性侧向轴向应变由虎克定律确定;试样的轴向塑性应变及侧向塑性轴向应变由梯度塑性理论确定,它们与应力水平、剪切带倾角及宽度、软化模量及试样的尺寸有关。根据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及侧向应力-应变曲线软化段斜率的正负,得到了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的条件。轴向回跳的原因是轴向弹性应变的恢复快于轴向塑性应变的增加。侧向回跳的原因是侧向弹性应变的恢复快于侧向塑性应变的增加。当剪切带倾角的正切小于泊松比与试样宽高比之积时,若侧向变形发生回跳,则轴向变形就发生回跳;反之,若轴向变形发生回跳,则侧向变形就发生回跳。对于常规岩样,若侧向发生回跳,则轴向必定是回跳的。在应变软化阶段,根据轴向应变及侧向应变是否发生回跳,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曲线被划分为4种类型:即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情形、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情形、轴向不回跳及侧向回跳情形及轴向回跳及侧向不回跳情形,并得到了各种类型的条件。  相似文献   
55.
不同含水条件下板岩力学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水北调西线的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泡水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实验,通过引入相对吸水率的定义,分析了吸水率变化对岩石强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力学参数的影响,并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试样发生变化的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板岩在泡水后三轴抗压强度发生降低,最大降低辐度达46 %左右,抗压强度随相对吸水率的变化可以用函数式来有效的描述;(2)在泡水后,板岩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随着吸水率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板岩自身各向异性明显,规律性不是特别明显,只能近似用关系式来模拟;(3)理论分析证实:实际泡水条件下的岩样,在受力挤压后,会经历排水与不排水两种过程,随着吸水率的提高,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增大,验证了实验结果;(4)利用微观力学模型初步证实:泡水后板岩颗粒的吸水性与颗粒间毛细管力的减小是造成板岩泡水后发生软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海底缓坡场地地震侧移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广彪  冯启民  王华娟 《岩土力学》2006,27(9):1601-1606
地震动使海底倾斜土层软化、液化并产生永久变形和位移。基于有限元理论,提出一种海底缓坡场地地震引起水平侧移的数值计算方法,将波浪荷载简化为恒定压力荷载和初始孔压,采用二维有效应力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液化分析,同时由模量软化理论得到土层在地震动各时段的模量,通过非线性静力方法计算软化、液化引起的水平侧移。由算例分析了土层坡度、液化层及上覆非液化层厚度、波浪荷载等因素对侧移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近海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7.
栾茂田  李波 《岩土力学》2006,27(12):2105-2110
采用应力跌落的简化应力-应变模型考虑土的应变软化特性,同时采用简化的体积应变?v与大主应变?1及大主应变?1与小主应变?3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土的剪胀特性,根据空间准滑动面(SMP)理论和平面应变轴对称问题的柱形孔扩张基本方程,推导并给出一般黏性土中柱形孔扩张问题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塑性区半径和孔扩张压力。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土的剪胀因素、软化特性对孔扩张问题的影响程度。为了反映中主应力的影响,将本文解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解答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土的剪胀性和软化特性及中主应力对孔扩张问题的影响是显著的,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孔扩张解答往往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58.
某公路顺层滑坡的整治及对该区段选线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袁从华  章光  杨明亮  倪俊 《岩土力学》2003,24(3):428-430
通过对某顺层古滑坡的现场调查,分析判断了古滑坡的滑动范围、滑动面,并对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反分析计算。据此对古滑坡体进行了初步整治设计,实际整治时未采取防水措施,抗滑指标进一步下降,笔者对此时软化后滑动面抗剪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对K89~K95段的调查分析,对此区段的切方边坡违背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9.
结构性软土中打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根据结构性土体的变形特征和屈服准则, 建立打桩力学模型。 原状土变形具有典型的应变软化现象, 土体破坏满足摩尔-库仑准则, 用柱孔扩张理论, 分析了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0.
在波浪作用下,导堤下近表层的②2-0土极易软化,曾使工程严重受阻。为此采用排水板和基床预压的抗软化加固方案,对方案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为在远离岸边且台风时监测,首次采用多个固定测斜仪的连续沉降板法监测沉降,精度达到0.001 mm。首次将自动监测仪器长期放入海底。从监测一年多的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曲线看,不仅规律性好,无异常点,而且在定量上准确、稳定。监测期间经几次台风袭击,未发生突降。试验验证了抗软化方案是非常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